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加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开篇——先秦时期第二单元首次出现“大一统”——秦汉时期第三单元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时期第四单元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宋元时期第五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古代社会由盛转衰——明清时期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的加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隋唐时期的制度革新与发达的经济、文化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加强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1、政治形势:国家分裂与政权并立:从220年开始,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十六国与东晋对峙、南朝与北朝对峙,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结束。2、重要制度:九品中正制是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的制度。地方设“中正”,评定当地人物的德才,区别列为九等,成为授官依据。3、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3、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智者的选择)①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很流域(基础)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的交融。②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客观原因)A.阶级矛盾:由于赋税制度的混乱、租调徭役繁重、贪官横行,人民起义不断。B.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深受兵役之苦的人民起义不断。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悬殊,拓拔贵族对含毒贵族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③冯太后和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状况,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决态度。(主观条件)(2)措施①实行均田制A.前提:由于长期战争和人口迁移,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B.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C.实施: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采纳大臣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D.内容:农民领露田(即无主荒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和桑田(即已经耕种的地,可继承和买卖),承担一定的徭役和杂税。官吏可分到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使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E.作用: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更多流民安定农耕,从而使更多的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整顿吏治A、原因:官商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影响北魏财政收入,加深阶级矛盾。B、具体措施:按政绩好坏考核官吏;惩治贪污;实行俸禄制。C、作用:孝文帝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俸禄制的实行,则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有利于巩固北魏政权。③迁都洛阳A.原因:平城保守势力强大,产量有限,灾疫频繁;洛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迁都更易充分接受汉文化和减少改革阻力。B.影响: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的规划和布局,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较大;较少了改革阻力,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交融,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④革除旧俗A.措施:重修官制礼仪;改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主要士族通婚。B.意义: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交融;争取到了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政治模式转化。(3)积极影响①经济上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促进了洛阳的繁盛。原因:地理位置适中,文化底蕴深厚;传统的政治中心、军事要地;孝文帝费资重建,重视发展商业,对外开放。表现:洛阳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规模很大;外商云集,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②政治上A.促进旅客北方的民族交融。五胡内迁,通婚杂居,相互交融,逐渐汉化。B.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的进程。C.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1、农业:农家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仍属于传统农耕经济。2、手工业:魏晋南北朝有了生熟铁合炼的灌钢法。3、商业: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并设有“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书法:东晋“书圣”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2、绘画: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3、音乐:(略)4、舞蹈:(略)主题重难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和成功的原因(1)特点:是由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改革分前后两阶段,前期改革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改革是孝文帝亲自主持的,重点是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学习、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2)成功的原因: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②内容全面,措施得力;③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力改革。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