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0年农信社考试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一)一、需求与供给影响该商品需求的因素是: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该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对商品未来未来的预期。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人口因素、产业政策、消费政策、城市化等。.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包括:商品的替代商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及其在家庭预算中的所占比例、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商品耐用程度、时间长短。需求规律的基本内容中包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随商品本身的价格上升而减少。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任何商品的替代效应总是为负值。以下经济现象中不符合需求规律的是(炫耀效应、吉芬商品)。收入负效应不能反映商品的市场需求规律。收入正效应才能反映商品的市场需求规律。可以就商品降价后所产生的各种效应的变化归结如下。不管商品是正常品,还是一般的劣等品,或是吉芬商品,商品降价后的替代效应总是正值,这表明,只要该商品降价,消费者就会用读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对于正常品而言,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同一方向上起作用,表明在商品降价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都是正值。总效应必然大于零,表示商品降价后需求量增加。对于一般的劣等品而言,虽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但是在绝对值上替代效应仍然大于收入效应。商品降价后正值的替代效应在绝对值上大于负值的收入效应,总效应仍然大于零,表示商品降价后枯求量也是增加的。只有那些特殊劣等品即吉芬商品,在商品降价后,不仅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在相反的方向起作用,而且在绝对值上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导致商品降价后总效应小于零。这表明商品降价后,需求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混淆吉芬商品与劣等品。劣等品是从需求与收入的关系定义的,即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零的商品是劣等品。而吉芬商品是从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定义的,即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商品是吉芬商品,只不过在讨论吉芬商品时用到了收入效应的概念。商品类别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关系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关系总效应与价格的关系需求曲线的形状正常品反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向右下方倾斜低档品反方向变化同方向变化反方向变化向右下方倾斜吉芬商品反方向变化同方向变化同方向变化向右上方倾斜除商品的价格因素外,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其他商品的价格、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生产技术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政府的政策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包括:厂商供给能力和商品生产周期;产品生产成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能力;二是人们在消费某种商品时对满足需要程度的主观感受。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包括: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值;同一曲线上各点总效用相同;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均凸向原点。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增加商品x的消费时,x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商品y的边际效用因x的减少而增加,所以x替代y的边际替代律(绝对值)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因而五差异曲线时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解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变化)三、供给理论边际技术替代律是指在等产量曲线上两种市场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边际技术替代律可以用等产量曲线上各切点的效率来描述。由于效率不同,则等产量曲线上边际替代率也不相同。短期内,厂商不能根据所需产量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因此,短期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供给理论与市场理论是从(供给)方面研究厂商行为。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分配理论是从(需求)方面研究厂商行为。成本理论:经济成本指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和。正常利润被作为成本项目计入产品的经济成本之内,又被称为“隐含成本”。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显见成本)+隐含成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隐含成本市场失灵:市场机制经常表现出许多自身不能克服的缺陷,其作用受到阻碍,无法使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状况。表现:垄断阻碍市场机制,外部效应影响,市场无法提供公共产品;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完全。内在经济是指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主要因素有:厂商的经济实力雄厚;合理管理和资源调配等。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扩大以后给个别厂商带来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评价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工具包括(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洛伦茨曲线越远离对角线,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用支出法核算GDP: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国民收入决定条件:投资=储蓄。投资《储蓄,则企业产品不能全部卖出;投资》储蓄,产品价格上杨,企业产品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总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宏观经济的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收入分配的过程与收入分配的调控1、政府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的分配过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在微观领域中进行,在市场上实现。初次分配的收入一般都表现为利息、利润、地租或租金及工资或薪金。实际上,前三项是由生产要素带来的收入(资本带来利息或利润、土地房屋等带来租金),工资或薪金则是劳动带来的收入。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两种基本的收入分配方式。在微观分配领域,个人收入分配也以这两种方式为主。国家或政府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应主要在宏观领域进行。国家不应该过多干预微观领域的分配,因为微观领域中的主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需要通过市场来定价,这是市场可以做好的事情,政府干预则可能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从而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2、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方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含义调控方式:国家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方式;社会团体或集体组织通过接受个人捐赠或个人缴纳,再以某种方式分配给个人的形式。含义:经过再分配或调节以后的个人收入就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一般包括消费和储蓄,对生产者还包含投资在内。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一种收入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物质条件是相对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是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差别的存在以及劳动的谋生性质。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实现特点:按劳分配通常表现为按劳动贡献分配,并采取了货币化的分配形式;实施按劳分配的主体不是国家,而是企业,只在公有制经济中的企业范围内实现,收入多少要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这些特点决定了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的平等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而只能在一个公有制企业范围内实现。4、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的含义和方式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资本、土地、劳动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它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它是以承认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产权界定清晰为前提的。其他分配方式按个人资产进行分配、按需分配、福利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居民收入来源和收入形式的多样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前提,但也是导致个人收入出现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5、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效率和公平是社会追求的两大目标,效率高低关系着一国的经济增长,社会公平与否关系着社会的稳定。效率:指对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从宏观层次上看,是指资源配置的效率,即经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分配、社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一种状态;从微观上看,是指经济活动的效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公平:包含三方面内容,1、机会公平;2、收入分配的规则公平;3、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是分配结果公平的基础。基尼系数和洛仑茨曲线如图,OCE线即为洛仑茨曲线,它越靠近直线OAE,所表示的不平等程度越低;越靠近折线ODE,所表示的不平等程度越高。基尼系数G=M/(M+N)。其中,M表示阴影OAEC面积,N表示OCED面积。基尼系数值越小,即阴影面积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系数越接近1,即阴影面积越大,表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越大。6、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意义和内容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的总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意义: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这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总原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所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内容: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分配环节和不同的分配机制下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来说,在微观分配领域和初次分配中应更强调效率,在宏观领域和再分配过程中应更注重公平;还必须提供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保证。2010年农信社考试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二)1.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现代管理五个阶段。3.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外环境:1.宏观环境因素(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②经济体制。③科技、教育体制。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2)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②经济结构。③市场利率。④汇率水平。⑤通货膨胀率等。(3)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4)社会文化环境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5)法律环境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2.经营环境因素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各种影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因素。内环境:(三)企业内部条件要素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资源要素包括人财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环境资源等;管理资源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和企业文化等;能力要素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四)组织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精神文化层次。组织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1)价值观念。(2)组织哲学。(3)组织精神(4)组织道德。(5)组织目标。(6)组织风尚。(7)组织制度。组织文化具有重要的功能:自控功能、协调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辐射功能:4.预测的方法(一)定性预测方法: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集合意见法、头脑风暴法(二)定量预测方法:时间序列法、因果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又分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趁势延伸法5.目标管理: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