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新闻业务研究——给2004级硕士研究生授课提纲王武录报纸新闻业务研究一、研究报纸新闻业务,不可不知报业前沿问题。二、研究报纸新闻业务,不可不知报纸、广播、电视的优、缺点。三、研究报纸新闻业务,不可不知报纸新闻业务前沿问题。一、关于报业前沿问题1、如何正确处理报业与产业的关系?Δ报纸是一种特殊商品。——特殊性Δ一张报,若没有业来支撑它,就无法生存下去。一个业,若没有报来做它的核心,就不叫报业。——普遍性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承认有报,但不承认有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们承认不但有报,而且有业。我们今天应走的道路是:以报为主,发展与报纸相关的产业,走实业化经营的道路。2、如何正确处理事业与企业的关系?Δ“一报两制”:从事采编的人员,定性为事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人员,定性为企业。Δ我们不能因为报业经济必须走向市场而放松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和管理。我们同样不能用管理采编工作的手段,来管理报业经营,束缚报业发展。Δ改革初期“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是一种进步。3、如何正确处理相关产业与非相关产业的关系?Δ相关产业:①由报纸这种特殊的商品所直接派生出来的:发行、印刷。②目前我国报纸(包括广播、电视等媒体)经费的主要支撑点:广告Δ非相关产业:同报纸没有直接关系的产业。3、如何正确处理相关产业与非相关产业的关系?Δ现状:①相关产业已开掘殆尽。②非相关产业不少尝试以失败告终。Δ对策:在进一步搞好相关产业的同时,致力发展非相关产业。Δ好的新闻单位,非相关产业的收入,已占该单位总收入的20%(文新集团02年初)3、如何正确处理相关产业与非相关产业的关系?Δ据说要使报业具备完全的抗风险能力,非相关产业的收入,要占总收入的50%以上。Δ2000年,国家规定企业广告支出只能占其总营业额的2%——报业等媒体广告下降。2001年下半年,国家规定广告支出可占总营业额的5%——报业等媒体广告得以喘息。一、关于报业前沿问题4、如何正确处理放开报纸销售渠道与增强报纸喉舌功能的关系?Δ加入WTO后,我国政府承诺将向国外资本开放传媒产品的销售渠道,即外资可进来办连锁文化超市,从事文化产品如音像制品、图书、报刊的销售。Δ如何提倡、鼓励、扶持媒体特别是党报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培养自己的销售队伍,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Δ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对报纸喉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报纸销售渠道与报纸喉舌功能又是不可分的。4、如何正确处理放开报纸销售渠道与增强报纸喉舌功能的关系?Δ报纸采编——喉舌报纸销售——喉咙口一旦喉咙口被人卡住了,喉舌发音就有了障碍;即使能发音,也会走调。Δ避免一旦媒体销售渠道放开后,出现这样的局面:国营的不如联营的,联营的不如私营的,私营的不如外资的。——国家邮政总局尚未拿出应对措施。背景资料:香港泛华与人民日报合资办公司[《新闻记者》2002年第10期P64]香港泛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9月2日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泛华媒体服务和人民日报社全资拥有的大地发行中心签约成立大华媒体服务。泛华媒体服务投资额高达2.5亿元人民币,占合资公司的49%的股份。大地发行中心占51%股份。大地发行中心是人民日报社为此次合资成立的一家公司,主要业务是分销人民日报社所有的报纸、杂志。泛华科技是香港《星岛日报》的母公司。泛华科技计划把已经正式批准的合资企业——“大华媒体服务”建成一家全国性的发行分销商,分销中国出版的报纸、杂志、书籍。2001年初,泛华科技与新华社旗下的中国经济信息社合资成立了涉及传媒领域的新华在线。这些表明,外资公司投资内地传媒业,包括内地报刊销售业的步伐正在加快。5、如何正确处理业内融资与媒体上市的关系?Δ我国新闻媒体现在只能是业内融资,而不许业外融资。Δ入世后,如果仍然如此,可能会遇到难题。Δ同融资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媒体上市——报纸等传媒进入资本市场,我们目前有不少条件尚未成熟:——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规范尚未出台——政策性的东西尚未明确Δ现在我们所说的媒体上市,只是将媒体的某些资产(主要是经营性的资产)剥离出来,进行上市。事实上,上市的这块资产同媒体又有不可分割的血肉之缘和依附关系。Δ对策:——首先,用好用活本单位的资金Δ资金——资本的原始形态(《泉州晚报》改48.8克新闻纸为45克新闻纸,年节约110万元)——其次,用足业内融资的政策Δ《北京青年报》为中小规模报社充当纸张代理商,年利润达九千万元之巨。——再次,上市待规范化以后稳妥进行——最后,争取国家早日颁布业外融资政策二、关于报纸、广播、电视的优点和缺点(一)一方面新闻信息是借助文字语言、音响、图象等多种符号,有了一定形式的物质外壳,才被大家感知的。另一方面,人们为了掌握新闻信息,是要进行多方面思维加工的。或将具体形象的信息概括、抽象化;或将概括、抽象的信息具体、形象化;或对各类信息展开记忆和固定。这一切就决定了我们要顾及各种新闻媒介的优点和缺点。报纸的优点对新闻记述和评论较为详细,读者可以自由选择,有价值的资料便于保存和查找。报纸的缺点时效性往往不及广播,生动性往往不及电视。因此做报纸新闻业务工作,要抓那些思想性强的经验性、典型性、调查性的稿件。广播的优点听众广泛,传播迅速,对凡需要传达声音(人语和物的音响)的新闻,更有独特的优势。广播的缺点不便于听众选择、保存和查找,而且报道新闻较粗、较浅,难以做到细和深。因此做广播新闻业务工作,除了要尽量采制录音报道、口头报道外,还要注意抓那些时效性强的动态新闻稿,能向人们提供事物变动的最新信息。电视的优点有生动、直观的图象,时效性强,吸引力更强。电视的缺点由于它所依赖的技术设备复杂,新闻的来源、容量都有限,并且同广播新闻一样不便于观众选择、保存和查找。因此做电视新闻业务工作,要抓那些适于用简短画面表现的题材。二、关于报纸、广播、电视的优点和缺点(二)在传播学者看来,以音响为符号的广播是人耳朵的延伸;以图像和音响为符号的电视既是人眼睛又是人耳朵的延伸。广播、电视传播新闻不仅比报纸迅速,而且可以采制现场录音报道和通过实况转播,让听众、观众闻其声、睹其形、见其人。因此,报纸受到同广播、电视竞争的压力,文字新闻要应对视听新闻的挑战。从国内外新闻界的实践看,以语言文字为符号的报纸,是从两个方面应战的:其一,加强文字新闻的现场感,即报道中有适量的现场环境及人物事实的忠实描述,使读者在接受传播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其二,加强文字新闻的深度,即报道不仅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且告诉读者这意味着什么?因为人们通过广播、电视初步了解某些重大新闻事实后,接着就要提出——这些新闻事实为什么会发生?它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回答这些问题的新闻文体,西方叫“解释性报道”,我们叫“述评性新闻”或“深度报道”。不论中外,回答这些问题的任务,事后都要由文字新闻来承担,广播、电视当场很难用音响、图像来完成,因为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记者独立思考、查阅资料、请教行家,这都需要时间。日报发昨日新闻,晚报发当日新闻,因而分别有一天、半天的缓冲时间来评析某些重大新闻事实。二、关于报纸、广播、电视的优点和缺点(三)愈是加强文字新闻的深度,便愈要求记者具备过人的思想。在那些重大新闻事实面前,一个思想平平的人,怎么能够迅速而又深刻地说明“为什么”和“怎么样”呢?三、报纸新闻业务前沿问题,同广播、电视新闻中的文字稿一样,总的说来,仍然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提高引导水平的统一(一)关键是把握大局,研究全局取决于新闻业务人员在以下三个问题上交出上乘的答卷:(1)我清楚我所分工宣传报道的是哪一条战线(行业)、哪一个方面的事物?(2)我了解那一条战线(行业)、那一个方面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是什么?(3)我掌握解决那个新问题、新矛盾的材料?(二)考虑从六个方面改进其一,从取材趋势来说,业务性、行业性、生产性、工作性的题材占整个题材的比例下降一些,而信息性、社会性、生活性、娱乐性的题材占整个题材的比例上升一些。其二,从采写对象来说,由重点采写某个别企业或单位而变成重点采写市场或某一条条块块。其三,从报道时态来说,变过去时(告一段落者)居多为现在时(正在进行者)居多。(二)考虑从六个方面改进其四,从行文风格来说,让判定式、训诫式、单色调的文字变成探索式、启发式、多色调的文字。其五,从说话口气来说,变居高临下为平等交流。其六,从发稿节奏来说,变大嗡大哄、大起大落为“长流水,不断线”,保持新闻舆论常态。(三)注意五点第一,热点引导不要“训人”。即在围绕某一热门话题来引导舆论时,要尊重读者,重视读者的主动性与多样性,尽量避免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写文章的“在布道施法”,读文章的“有错误认识”。第二,宣传英雄不要“无情”。即在宣传英雄模范人物时,要尽量淡化他们“抛妻别子”之类的事,要告诉读者,英雄的可贵正在于他有普通人的情感,又创造出了不同于普通人的业绩。(三)注意五点第三,推广经验不要“孤立”。即在评介、推广某一先进经验时,要讲清它产生的时空条件,即创造经验的单位、个人与社会的各种联系,推广他们经验可能面对的现实困难。第四,理论普及不要“抽象”。即在展开理论宣传时,要理解理论的深刻内涵,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深入浅出地说明理论的意义及作用,不要因为我们枯燥地照本宣科而导致读者对理论本身的疏远。(三)注意五点第五,对外发言不要“单一”。即在展开对外宣传时,要在保持统一方向的前提下,提倡多层次、多角度的表现形式,不要都是同一强度、同一态势、同一方式,那样会导致国外读者形成某种偏见。背景资料(一)我国文化新闻产品同发达国家确有很大差距目前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新闻,80—90%由美国和西方通讯社垄断。英国出版的《国际电视业务》曾刊出世界100家大电视公司排行榜,前20位均为西方电视传播机构。中国数以千计的电视机构只有中央电视台入围,名列第57位。据统计,全球互联网中,中文信息不足万分之一;英文信息也仅有不足万分之一的份额不受西方传媒机构操控。从图书、报纸、期刊这些文化新闻产品进出口的巨额逆差来看,也反映出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具有强大的竞争实力,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1999年我国图书、报纸、期刊出口额为1588.56万美元,而进口额为5655.8万美元,进口是出口的3.56倍;其中报纸进口为出口的8.2倍。说明我们的文化新闻产品的确同人家有很大的差距。(2002年10月10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背景资料(二)美国报纸近几年仍然保持发展的势头——美国现在出版报纸1700余家,其中日报705家,比1950年增加383家。——美国报纸现在的总发行量为5600万份,比1950年增加300万份。——美国现在58.6%的成年人每天读报。——美国现在47%的青少年通过报纸寻找信息(32%的青年人通过电视寻找信息,10%的青少年通过广播寻找信息,8%的青少年通过互联网寻找信息)。——美国现在报纸的利润是稳步提高的。(1998年底美国报业协会材料)背景资料(三)《2002年上海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报纸仍然是传媒“老大”紧随其后的是电视和杂志,上网费居高不下影响互联网普及文汇报报道:在这项对近2000名14岁至35岁上海青年所做的抽样调查中,报纸在信息的权威性、真实性和深入性这3项指标上的得票率均名列榜首。电视紧随其后,并在信息的广泛度上超过互联网,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而杂志内容的趣味性则得到了高达63.6%的被访者的肯定,远远领先于其他各媒体。对于互联网的快捷,众媒体固然无法望其项背,但它在内容的权威性、真实性、深入性方面,分别仅以6.3%、9.3%和11.9%的低得票率居于各媒体末位。同时,与报纸和电视的“低成本”相比,上网费的居高不下,更大大阻碍了互联网的大众普及率。虽然大多数年轻人更加信任由报纸、电视发布的时事新闻,但互联网的快捷和选择上的多样性,还是或多或少对年轻人的媒体选择行为产生影响。其中受冲击最大的是电视和广播,分别有42.4%和35%的被调查者承认,上网以后,看电视或听广播的时间大大减少。值得注意的是,报纸虽然是最为“古老”的媒体,但它受互联网的影响却最小,甚至有超过3%的人表示,他们在上网后更增加了读报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