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育目标xin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五章学习目标:12、掌握各教育目标观的基本观点;3一、教育目标概述二、教育目标观三、我国的教育目标目录一位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每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完全一样,里面写的是:“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幼儿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们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为什么要受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乌申斯基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物奠基时,连要建筑什么东西都回答不出来,那你将对他说什么呢?同样,如果一个教育者不能明确地说出他教育活动的目的,那你将会说出对建筑师同样的话来。因此,当我们把儿童纯洁和易感的心灵托付给教育,我们完全有理由去问教育者,他将在他的工作中追求什么目的,并要求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而断然的答复。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1824—1871)名言:一、教育目标的涵义:教育目标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和要求,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化或结果。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教育方针: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二、教育目标的特点(一)预设性(二)观念性(三)超前性(四)可能性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预设性:教育活动开始之前,人们已经设计好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和质量,预想到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内容手段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不论是宏观的全体的长时的教育活动,还是微观和局部的短时的教育活动,皆有先在的教育目标。观念性:作为一种教育设想和期望,教育目标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属于精神、意识范畴,体现人们对未来人须具素质的一种理想。它不是一个现实的东西,必须通过教育活动才能实现。超前性:教育目标是指向未来的,是人的素质的一种未来存在,因此,它超前于实际的教育活动。此外,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之前已具一定的身心发展水平,故教育目标的设定宜适度超前于受教育者的发展现状。可能性:教育目标是对教育结果的一种设想和想象,还不是现实,因而它只是表明一种可能性。但是,教育目标又不是凭空杜撰,不是玄想,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已有发展水平之上的一种设想,因此,它是客观的,有实现的可能性,是经过努力和条件可以实现的。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1.根据教育目标的抽象程度来划分:课程教育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国家教育宗旨单元教育目标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三、教育目标的类型国家教育宗旨。或曰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教育所培养的人的总体要求。它是抽象程度最高的教育目标,通常规定在宪法或教育基本法或有关教育政策文件之中。学校教育目标。或曰培养目标。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教育宗旨分别设定的教育目标,这是总体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如小学培养目标、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等。职教师资会计学培养方案职教师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课程教育目标。这种目标体现在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之中,它具体规定了教什么内容,用多少时限,并规定总目标与分目标。它是教育宗旨和培养目标进一步的具体化。绪论.ppt单元教育目标。或曰教学目标。这是以“单元”作为教学基本单位而设定的教育目标。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求实与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强的高级专门人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某个领域发挥骨干作用的高水平本科人才。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我校本科生培养目标2.根据教育活动的进程来划分:即时性教育目标阶段性教育目标终结性教育目标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三、教育目标的类型终结性教育目标。即一定社会和国家对于未成年人应当达到的身心发展水平的一种期待。阶段性教育目标。也称递进性教育目标,是指某一阶段和层次的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终结性教育目标的阶段分化和层次分解。即时性教育目标。这是指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在短时内可以达到的教育目标。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地位:指引教育工作第一节教育目标概述四、教育目标的功能和地位:功能:控制作用导向作用评价作用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统一论第二节教育目标观1.个人本位论(个人价值论)基本主张:教育要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完善,主张教育应以促成人的发展为目标。代表人物:卢梭、斯宾塞等不足:如果不将个人的自由发展同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所谓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第二节教育目标观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第二节教育目标观2、社会本位论(社会价值论)基本主张:强调教育首先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不足:过于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个体的发展。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二节教育目标观3、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统一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是其理论基础)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标观一、我国建国以来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选择、学会把握、学会思考、学会成为你自己……1957年的表述:“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的表述:“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1981年的表述:“要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的合格人才”。(二)建国以来我国对教育目的主要有以下一些表述1995年3月,我国第一部教育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目的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4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我国教育宗旨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途径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标观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3、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标观(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单纯社会本位的教育传统强调社会为重,个人服从社会;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强调以道德理想主义改造社会。——过于意识形态化的人生教育注重世界观的教育却收效甚微;以改造人的灵魂为教育的己任;自我封闭的意识形态训练使信念空虚。——现代功利主义追求知识却丢弃智慧;强调学习的兴趣却忽视了对理想和意志的启迪;注重有用和实际却失去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个性的缺失封闭:学生被限制在课堂里和书本里;机械:以固定的程式去训练学生。不断地提升人的地位,是教育的基本走向。它体现在: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一)素质的涵义狭义的素质: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不学而能的,可称为先天素质。广义的素质:后天习得的,是环境影响和个人努力的结果,可称为后天素质。人的素质就是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的统称,它是指以人先天生理特征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相对稳定而巩固的特性。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素质教育(二)人的素质结构自然生理素质:包括生理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适应能力等心理素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及个性心理品质等社会文化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养、道德素养、审美素养等。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素质教育(三)素质教育1.定义: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教育思想。2.素质教育包含三个要义:其一,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二,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其三,它是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素质教育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和娱乐教育素质教育就只要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教育是没有负担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无需教师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取消考试的教育素质教育提倡自由发展无须管教素质教育不注重尖子生的培养素质教育就是课外活动素质教育是权宜之计或临时任务素质教育不看升学率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十大误区:1.观念转变是前提2.建立新的评价制度是关键3.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根本4.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核心(四)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素质教育不断地提升人的地位,是教育的基本走向。它体现在:教育即发现人的价值,教育即发掘人的潜能,教育即发挥人的力量,教育即发展人的个性。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教育可以理解成传宗接代的另一种方式。不过它所传接的,不是人的肉体,而是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换句话说,它的目的在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成果的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是由科学和艺术共同构成的知识。其中当然包括哲学和宗教。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发扬,就是对人类所有知识的继承和发扬,它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最重要的目标定在哪里——是继承还是发扬呢,以及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似乎都应该继承。可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也必将发展。这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使人类的文明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卸不去的负,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使人步履艰难,从而限制乃至阻碍文明的发展。要前进必须有所舍弃,要进步得快必须轻装前进。这时的教育,寻找以至找到一条超出一般常规的捷径,也许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育的基本目的和最高目的(续1)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可是我们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更多的时候,却把这个最基本目的当做惟一的甚至最高的目的了。教师成了教育的绝对主体,成了一个巨大而威严的桶。他的工作就是把桶里的液体输送给围绕在他四周的各个水杯。人类教育的接受者,这时却成了十分被动的士兵和十分可怜的婴儿。真正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有所贡献的教育,决不应该使受教育者仅仅成为土兵和婴儿,否则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将永无前途。除去传授知识以外,教育的最基本目的至少还必须包括传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