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究工作概述“《电力系统分析》重点课程”课题于2005年申请并获得批准后,课题组成员经常组织教学研究的讨论和经验交流,如:集体备课,相互观摩、听课,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我校特点和实验室条件编写了习题集和实验指导书,并发表了多篇教学改革的论文。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在教务处等许多部门的帮助下,圆满地完成课题所提出的优秀课程中期任务。经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1级、02级、03级及专升本ZB03级、ZB05级等多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2、课题研究的意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在同类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专业是我校新设置专业,目前《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已经达到合格课程标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的基本计算和稳态、暂态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短路电流计算、暂态稳定、静态稳定和提高稳定的措施、电力系统的一次系统、二次系统、一次设备的选择。《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课,也是学习后续专业课《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的重要理论基础,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等领域密切相关,因此本课程的内容也随着相关2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发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3.1、教学队伍建设情况《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组共有教师有5人,人员构成为:查丛梅副教授、李燕斌讲师、徐其迎讲师、裴素萍助教,是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其中有的教师具有10年以上讲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经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组统一安排课程的教学、科研以及相关的学生实验、答疑、批改作业等任务。青年教师均通过岗前培训并有专人指导,传、帮、带效果显著。课程组的教师们治学严谨,教学效果良好,普遍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学生评教均为85分以上。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三人,有一人为在读博士研究生,还有一人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3.2、教材使用与建设《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中文教材采用杨淑英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电力系统概论》,这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本课程有自编配套的习题集、实验指导书和选用的参考教材等教学辅助材料。并在教学实践中编写了完整的教学课件,可供网上学习和课外辅导使用。3.3、实验教学改革《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加强本课程的实验环节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3并掌握电力系统组成、分析、计算、及选择设备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分析基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对电力系统分析进行一般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既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强化系统概念,又能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之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结合长沙同庆电气信息有限公司的TQDB—Ⅲ多功能微机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验培训系统和华中科技大学电力自动技术研究所的WDT—Ⅱ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整理编写了电力系统综合实验指导书,作为实验参考。实验室基本满足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要求的实验教学条件,实验开出率达到100%。3.4、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一直是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而长期以来一直凭借期末考试一张卷的模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是导致应试教育的根源,在面向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强调和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考核方式上我们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将考试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情况、出勤情况、学习主动性、完成作业、课程实验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试成绩占80%,采用自编试题库A、B卷同时统一命题,不仅A、B卷的试题不出现重复,而且3年内,试题不重复率达到70%。在命题中,分为基本要求部分和提高部分,前者占三分之二,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4识的情况;后者占三分之一,重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考试后,采用流水评卷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严格阅卷,真实客观地打分。在试卷评阅后,科学地对考卷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调整下一学年度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3.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在同类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已经达到合格课程标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的基本计算和稳态、暂态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短路电流计算、暂态稳定、静态稳定和提高稳定的措施、电力系统的一次系统、二次系统、一次设备的选择。《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有齐全的教学文件与教学档案,并且一直是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目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过去相比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实践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等诸方面较为显著。尚显不足的是,自学能力不强,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我们要去大胆实践和逐步完善。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主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为主线,由浅入深地引出要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讲课内容和深度;将电力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5和动态介绍给学生等等,都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贯努力做到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做了大量工作。课程建设小组成员对各章的基本内容都进行了深入剖析,找出其关键内容、重点和难点。课后要求学生阅读参考书和做一些概念性强的习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巩固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学生也有一定的约束力和督促作用。而教师则可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依此及时纠正学生在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上的偏差、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另外,我们加强了网络课堂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进行网上辅助教学。课程组经常开展教研活动。近年来,开展的教研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建设等,并在2005年9月从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了“全国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教育教学研讨年会”,收获非常大,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由于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知识结构,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历届、各层次的教学过程中均受到学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届考研的学生在这门课程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4、教学研究的创新点与成果通过对《电力系统分析》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4.1、我们有非常明确的教学思路,既从课程的体系出发,以系统结构→系统分析→综合设计作为课程主线,突出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共性规律和基本方法,在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中强调工程背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的培养。4.2、《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整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例如《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等课程都反映出学生对电力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4.3、我们正在开发《电力系统分析》网络课堂,在网络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检索性等特点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独立学习。基于此,我们已经将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等教学内容制成网络版,从而建立一套自主的,有选择的学习机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在网上进行学习,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4.4、我们编写了习题集,习题与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课程要求规范的重要标志。我们编写的习题注重基本概念,强调基本训练,贴近应用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5、在教学过程和毕业设计中,我们注重新型计算机软件(如:MATLAB)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了解和掌握电力系统新技术和新方向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得到加强,有些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期间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他们在新的岗位上,能7够很快适应工作,表现出良好的科研能力。4.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历届考研的学生在这门课程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4.7、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发表了多篇教学改革论文。5、今后努力的方向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电力系统研究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内容将不断地发展和更新,随着大学本科教育的进一步扩大,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将进一步地开展下去。我们将在建立完善的电力系统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