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机械运动考点聚焦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米(m)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纳米(nm)等m单位换算:1km=103m=106mm=109=1012nm1m=10dm=102cm=103mmm1m2=102dm2=104cm2=106mm2(面积)1m3=103dm3=106cm3=109mm3(体积)2、测量工具刻度尺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1看:选择刻度尺要观察它的____、和.2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的长度方向,不要放斜。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__的下一位。4记:测量结果由___和____组成。常用工具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垂直分度值数字单位准确值+估计值误差二.时间的测量单位:测量工具:秒(s)、分(min)、小时(h)等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等误差是_____和_____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消灭,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小误差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测量测量值真实值1h=60min1min=60s测量工具的选择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合理地选择.改进测量方法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一只铅笔的直径约是0.7;课桌的高度约是80;每层楼的高度约是3;一张纸的厚度约是0.1;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4。常见物体时间的估测:成年人1脉搏跳动约70次;橡皮从课桌上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0.4;中学生跑完1000m历时约为3-4。cmcmmmmcmminsmin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的读数。用刻度尺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记录的数据上分析,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由记录结果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9和3所对应的毫米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即1mm。故选A。例题1: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B、1cmC、1dmD、1m点拨:初中阶段要求最高的就是长度测量,要求有估计值,一定要注意这一点。A例题2:(2013巴中)下列有关生活中的估测值,最贴近实际情况的是()A.一袋方便面质量为100gB.教室内黑板的长度为15mC.百米短跑成绩为7.28sD.托起一枚鸡蛋用力20N解析:本题是一道估测题,涉及到质量、时间、长度和力的的估测。A、一袋方便面的质量在100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B、教室的宽度在8m左右,黑板的长度一般在4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所以百米成绩不可能为7.28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一枚鸡蛋的重力在0.5N左右,托起一枚鸡蛋的力在0.5N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拨: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A考点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位置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2)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3)对于同一物体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不同。参照物选择方法:描述同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时,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一般也不同。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题3.“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解析:A选项参照物是“天宫一号”,在对接时,“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是静止的;B选项参照物是地球,在对接时,“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与地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所以本题选C。C考点三:物体运动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时间相同比________;②路程相同比________;③比较____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即比速度。路程时间单位时间2.速度(1)定义:(2)意义:(3)公式:表示物体运动________的物理量v=ts快慢国际单位。常用单位。(4)单位换算关系:(5)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钟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利用公式________求得物体的速度m/skm/h1m/s=________km/h3.6v=ts3.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速度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与路程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此时速度是常量。因此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但可以说路程与时间成正比。(3)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间段、路程段内的速度始终相同。4.变速直线运动:(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否则没有物理意义。物体作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经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2)变速运动中,常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3)平均速度的计算:v=ts,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1)定义:例题4、(2013日照)日照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有“蓝天、碧海、金沙滩”;每年夏天有很多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玩,如图是可供游客在海上游玩时的一种旅游观光艇,此观光艇的质量为900kg,在海上航行的最大速度为36km/h,最多可载的游客数量为20人,如果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g=10N/kg,求:(1)观光艇以最大航速行驶2小时的路程是多少米?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已知时间与最大航速,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可以求出2h的路程。点拨:对于速度的计算要注意单位的统一。物理量单位路程(s)千米(km)米(m)时间(t)小时(h)秒(s)速度(v)千米/(km/h)米/秒(m/s)tsv(1)∵v=∴观光艇的路程:s=vt=36km/h×2h=72km=7.2×104m。tsA例题5、(2013上海)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如图7-2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A.甲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像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像可能为图线a图7-2解析:(1)由图像可知:对应同一时间t(如t=4s),a、b、c的路程关系是sa>sb>sc,由速度公式v=s/t可知,va>vb>vc(2)由s-t图像可知,t=5s时,sa-sb>3m>2m,sa-sc>4m>2m,sb-sc<2m(3)由(1)、(2)可知甲的图像一定是图线a;乙的图像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c,故选A。点拨:本题通过运动图像考查速度的计算和对图像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这是中考题中考查速度的常用方法。运动图像有s-t图像和v-t图像两种,解题时要注意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再根据图像特点解题。1、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量程15cm,分度值0.5mm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D.量程3m,分度值1mmD课堂达标:2、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时()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A3、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A.船B.山C.河岸D.树木4、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位初中生体重约为20NB.人的正常体温为39℃C.初中学生体育测试投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mD.晓雯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AD5、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米/秒。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米/秒;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米/秒。547.56、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自制玩具赛车20m跑比赛。甲、乙、丙、丁四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假设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结果最先到达终点的是丙车,最后到达终点的是丁车。若甲、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的s—t图像如图4所示,则关于丙、丁两车的s—t图像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丙在Ⅲ区域,丁在I区域B.丙在I区域,丁在Ⅲ区域C.丙在Ⅱ区域,丁在Ⅲ区域D.丙在Ⅱ区域,丁在I区域A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D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