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2015年7月I目录一、发展基础和重要意义.........................................................1(一)区位条件优越.........................................................1(二)创新资源丰富.........................................................1(三)产业基础雄厚.........................................................2(四)基础设施完善.........................................................2(五)承载能力较强.........................................................2二、总体要求.............................................................................3(一)指导思想.................................................................3(二)战略定位.................................................................3(三)发展目标.................................................................5三、总体布局.............................................................................5(一)建设沿江城镇发展带.............................................5(二)加强产业空间集聚.................................................6(三)加强生态空间保护.................................................6四、重点任务.............................................................................7(一)推动自主创新.........................................................7(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8(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10(四)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11(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12II(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14五、保障措施...........................................................................15(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15(二)创新资源要素体制机制.......................................151根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和国务院批准的《新区设立审核办法》、《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等要求,为推进南京江北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建设发展,充分发挥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一、发展基础和重要意义新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以北,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覆盖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南京化学工业园等园区和南京港西坝、七坝2个港区,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130万,地区生产总值1435亿元,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163亿元。(一)区位条件优越。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汇处,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长江黄金水道和京沪铁路大动脉在此交汇,连南接北、通江达海,集水路、铁路、公路、管道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功能完善。(二)创新资源丰富。南京是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拥有高等院校53所、省级以上科研机构600多个、在校大学生70多万、两院院士279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85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5件,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超过980人。新区现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50多个,集聚国内外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机构数百家,为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科教资源基础。(三)产业基础雄厚。新区拥有国家级、省级园区5个,2014年工业总产值超过38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卫星应用、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近三年产值年均增幅超过20%;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航运物流、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近三年产值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四)基础设施完善。南京市港航资源优良、集疏运条件较好,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开通,5万吨海轮可直达,江海转运枢纽作用日益凸显。多条桥梁、轨道、隧道连接长江南北,高速公路、铁路、城际铁路等快速路网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信息、能源、水利等重大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对新区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五)承载能力较强。新区拥有94公里的长江岸线、16公里的滨江风光带和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湖泊湿地资源丰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建设,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浦口、六合区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新区3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超过800立方米,近三年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60%以上,国家级、省级园区面积达140平方公里,具有较强的产业、人口承载能力。加快新区建设,有利于推动南京及苏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有利于统筹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发挥长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作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实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协同发展,并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机衔接;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东部沿海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示范作用。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改革先行、法治先行和生态先行,推动江北新区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与上海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等联动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二)战略定位。1.自主创新先导区。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4领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新区创新集成、产业集群、空间集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与其利益收入对接,充分释放科技人员的潜力与活力,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高创新型新区建设水平。2.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江北新区落户并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创新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探索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完善提升新城-新市镇-新社区(美丽乡村)新型城镇体系,建设绿色、智慧、人文新区。3.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导向,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稳步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完善产业链条和协作配套体系,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4.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南京港与长江沿线港口联动,加快长江区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打造江海联动、铁水联运、对接国内外的综合性开放平5台,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协同合作。(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明显高于南京市平均水平,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全社会研发(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初步建成长江经济带上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区。三、总体布局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区域统筹、产城融合”的总体思路,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促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等协调发展,形成“一带六区三走廊”区域布局。(一)建设沿江城镇发展带。依托沿江岸线,加强整体城市设计,科学展开新区城市发展框架,构建沿江城镇发展带。以浦口、高新大厂、雄州三大组团为中心,着力提升商贸、枢纽、文化等城市功能,有序推进大厂地区旧城改造,适时启动重工业搬迁改造,加强浦口火车站、六合文庙、瓜埠古镇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面向6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的现代商贸核心区。(二)加强产业空间集聚。依托南京高新区,以软件产业片区、生物医药谷、先进制造业基地等为载体,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卫星导航产业、先进制造业四大主导产业。依托南京化工园区,重点拓展精细化工产业链,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浦口、六合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汽车机车、电力电气、智能装备等高端制造产业。依托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区,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等产业,推进宁台合作。依托浦口老城区,大力发展健康医疗、康复养老及相关配套服务等多种功能复合的服务业集群。(三)加强生态空间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结合农村土地整理加强农田林网保护和建设,形成田园式的农业生态开敞空间。严格保护老山—亭子山—长江、滁河—大厂隔离绿地—八卦洲、方山—灵岩山—八卦洲三条生态廊道,保护老山、平山等生态绿地和金牛湖、大泉湖、滁河湿地等生态水体,加强生态绿地、水体和城市清洁空气廊道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持基本水系格局,重点保护滁河、马汊河等通江水系,保障兴隆洲—乌鱼洲、绿水湾等沿江湿地生态,确保城镇周边蓄滞洪空间7充足。四、重点任务(一)推动自主创新。1.强化自主创新示范引领。积极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高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卫星导航产业、生物医药及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打造带动区域发展的自主创新重要引擎。依托浦口区大学集聚区、科研院所、工程中心和紫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