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基层管理者的解读为什么要讲《弟子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经历了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经受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共同印证,传统文化的教诲那确实是真实不虚。并不是旧的都是不好,并不是封建社会的都是糟粕、都是垃圾。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承认中国人是最有智慧的,如果传统文化不好,那它会流传下来五千年吗?就算它有不足,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当中,早已经过古人的修正和完善。我们来看五千年前,要讲孝道,要讲忠信,那现在还要不要讲?现在还要不要孝顺父母,还要不要讲信用?中国人要讲孝,那外国人也要不要接受孝道的教育?七十年代,英国的大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提出:“要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这句话很有影响力,所有的社会问题,包括企业管理的问题都能够以此来解决。我们知道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现在西方的学校都开设了中国文化的课,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他们都在研究中国文化。关于弟子规●《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训蒙文》改名《弟子规》--后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于企业而言是建立规范和谐学习型企业文化的良好培训教材。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管理者的乐与责。《弟子规》只有1080个字,三字一句,共360句,主要讲述了七件事: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三纲五常与儒礼的渊源●从《弟子规》---《论语》强调纲常伦理、仁义礼智信、强调艺强调教化培训的功能,持修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从《论语》到《中庸》强调道不变,学行则近道,道法自然强调制度建设,以规矩定方圆,强调以仁定规●从《中庸》到《十翼》重视个性的差别对待,重视预防性教育重视经验累积,避免重蹈覆辙和二次过错●从《十翼》到《易经》八卦演化的方圆天地,天地乃万物之母乾坤演绎矛盾对立统一,与时偕行,通变致久▲“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出处:《论语﹒为政》道家的治学处事思想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将欲取之,必先之。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子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儒家治学处事思想孔子不学礼,无以立。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孟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荀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入则孝〉之对于管理者对下属的教育与培训责任孝从教来、评从察来,选适合和有针对的培训教育是责任孝从范来、仪从行来,管理者要重视自我修养与行为细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管理者应做好接班人培养勇于承责而不求全责备没有完人,行多错多,努力追求“不二过”境界心胸格大,学会舍得,学会感恩,言不“妄语”知规矩而不僭越,无私里而致清明学会授权,重视权责匹配学会用权,利明不利悠,利群不利周在职权内决策对组织忠诚,不阳奉阴违。在家千般好,出世万事难,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为悖逆之举〈出则弟〉之对于管理者对上下级管理秩序要从礼规学会克己复礼,则团队和谐学会谦卑守制,则有信任空间重视管理秩序,才能经营有序重视自我修养,行事低调务实管理者的行言是下属成长的最大示范管理者的品行是企业组织最核心的魂管理者的行事风格定格团队行事风格品牌文化就是企业团队的外部口碑企业的文化由管理者演绎人才的聚拢不纯粹靠金钱利诱〈谨〉之对于管理者养成好的生活工作习惯重视时间管理提升工作效率重视个人卫生形象,养成成本意识,尊重别人劳动养成提高目标管理标准,提升工作效率的好习惯做好基础工作循序渐进提升管理养成表达对别人的真诚感谢的习惯乐趣工作勇于尝新提升工作效率以退为进提升工作效率养成良好习惯决定能力提升养成良好习惯决定效率提升〈信〉之对于管理者“信”为“凭”,说话要有根基,不能听风是雨,不妄语处事要有见贤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思后诺,诺必信《淮南子》“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勇于承认能力不足并能自修,不要避重就轻,虚有其表领导者多听广纳,集智而行事,辩证看待他人的认同度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智虑,则无不知----姜子牙《元韬》“利明不利幽,利宣不利周”----荀子《示范》领导者要修德,知错能改而不是为我独尊,尊重他人隐私而不是揭短只有上下同心,才能共同成功“信”不单指“凭”,对于管理者除守信外,更要关注布“信”的方式和过程〈泛爱众〉之对于管理者威望和被敬重来源于自身德能,不是职务财务和权利管理者要有善言善心更要有善行不要对人颐指气使,能自理的要身体力行管理者有学会舍得知道,舍多取少,才是境界学会记住别人的长处而不是短处,则用人时可适才适所学会以平常心看待每个人,重视团队成员平等、不以类分人、不趋炎附势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人不能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职务高低只是分工不同而已,都要学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和谐体。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余力学文〉之对于管理者理论和实践要结合学习要重视方法和坚持不懈,懂得谦虚和不足,所谓“知所不足乃近道矣”要身体力行,学会推进5S在学行环节的持续开展选读好书,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圣贤的境界虽高,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要在组织团队内部鼓励学习和实践性研究学习启示引申-----企业的道德规范要求企业应当以“义诚信”立根,以义取利不以利取利从分配体系到持续发展的全方位考虑企业应当承担教育培训员工的责任,使员工受益而作从技能培训到创新引导,使员工认同职业成长企业应建立健全各类规章程序和执行保障监督体系确保员工不被不教而诛,确保企业内有序外守信在有规可行和自动自觉自发遵守之间用文化融合以管理理念促成员工对企业的认同,进而使规则成为道德的标准企业应按对员工的要求,匹配管理者的人选领导者代表企业的意志,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对应的员工企业应按社会道德理念构建企业价值观道德的底线是法律,企业应守法经营,并在此基础上做到以人为本,共建和谐。学习启示引申-----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教化:孟子“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利,民负而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职且格”企业倡导文化方向,和谐共赢。修身:孔子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公生明,廉生威”《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自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自知者明,自明者智(赵匡胤)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管理者要具备作为“领导”的基本素质示范、激励、传道、授业、解惑,把追随者培养成领导知人: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唐太宗《帝范》“六观”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见识。----明末吕坤《呻吟语》用人:亦师亦友水至清者无鱼,良好的环境,才能吸引人才适才适所用人不疑多些理解包容,多些赞誉→学会感恩-----用人原则安人: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素书》管理者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才能够安定下来。让部下工作于鼓励之中,就会使其充满自信;让部下工作于容忍之中,就会使其学会有耐心;让部下工作于赞美之中,就会使其学会感谢他人等等。学戒1、辩证看待儒家伦理纲常,教人者如教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教人成仁,不仁者教人成恶。2、学习古训要体会其本意,不要把古训当作洗脑的工具,否则会适得其反,恰当的应用和突破都是成功的标示。3、学《弟子规》要守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修行的规矩,知教化、守信、亲仁、博爱与学习的责任,个人如此,组织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