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8日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目录前言第一章开创福建跨越发展新局面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第四节发展目标第二章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第二节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三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四节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章建设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第一节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第二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节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第四节扶持发展大企业大集群第四章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第一节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第二节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第三节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第四节壮大提升城市服务经济第五节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第五章拓展海洋开发新空间第一节发展现代海洋经济第二节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第三节提高海洋管理能力第六章着力扩大内需第一节积极扩大和活跃消费需求第二节充分发挥投资带动作用第三节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第七章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第一节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节推进重点区域加快发展第三节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第四节深入开展跨省区域合作第八章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第一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第二节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第三节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第九章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第一节做大做强港口群第二节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节打造东南沿海重要能源基地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第五节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第十章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第一节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二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第三节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第四节深化闽港闽澳合作第五节充分发挥华侨华人作用第十一章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重要基地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综合枢纽第十二章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第一节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第二节高标准推进综合实验区开发建设第三节创新综合实验区体制机制第十三章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节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第二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第四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五节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第十四章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第一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二节强化创新平台建设第三节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第十五章深入实施教育和人才强省战略第一节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第二节加强人才资源建设第十六章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一节提升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第二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第三节打造全国重要文化产业基地第四节推动文化改革创新第十七章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第一节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第二节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第三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第十八章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第一节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第二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节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四节推进厦门经济特区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第十九章加强社会管理和民主法治建设第一节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第二节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三节推进“平安福建”建设第四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节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二十章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第一节加强政策引导第二节深入实施项目带动第三节明确实施责任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机制前言“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变化,妥善应对新挑战,牢牢抓住新机遇,全面落实新要求,加快推进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凸显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大意义。《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为指导,根据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省委《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定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省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开创福建跨越发展新局面“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我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贯彻国务院《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克服重大自然灾害不利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地位作用明显提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对福建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寄予新的期望,省委作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决策,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福建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实现比2005年翻一番,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2.7万亿元,超过1949—2005年的总和。城镇化率五年提高5.3个百分点,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产业升级步伐持续加快。现代农业稳步发展,闽东南高优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沿海蓝色农业三大特色产业带初具规模;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有效实施,工业主导作用日益突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投产和开工,一批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旅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总体规模居全国第4位。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超过250个,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列。——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加强。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建成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前列。鼓励企业创新政策有效落实,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相继建成,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对接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数字福建”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突破。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全省铁路在建和运营里程均突破2000公里,福建进入了双线快速运输的动车时代。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福州地铁1号线开工。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2400公里,90%以上县市已通或在建高速公路,“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提前完成,在实现村村通基础上,向较大自然村延伸。海西港口群加快形成,吞吐能力突破3亿吨,厦门港步入亿吨港行列。沿海重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宁德、福清核电站建设全面铺开,一批火电、气电、风电等项目建成投产,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480万千瓦,提前建成电网500千伏大环网。通信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水利“六千”工程提前完成,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闽台交流合作持续拓展。先行先试政策有效实施,率先开通对台海上直航客滚航线、空中直航定期航班和直接通邮邮路,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闽台经贸合作不断加强,五年累计吸引台资71.3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居全国首位,对台贸易额超过372.6亿美元。我省已有20家企业入岛投资,投资额列大陆各省份之首。海峡论坛、“5·18”、台交会等涉台经贸文化活动成效显著。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正式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改革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整合组建投资、能源、交通、外贸、华侨实业五大集团,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财税、投资、金融、行政管理、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资本、土地、人才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民间投资领域扩大,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继续提高,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6%。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全方位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57亿美元,质量明显提高,对外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出口总额比2005年翻一番,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闽港澳侨合作更加密切,侨力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社会事业发展持续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每万人口在校生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闻出版业总体规模进入全国前列,广播电视“村村通”提前实现,乡村、社区文化建设明显增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成绩不断突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省建设全面推进,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循环经济加快发展,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目标。污染综合整治取得实效,省控重点排污单位全面实施在线监控。主要水系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保持优良。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断提高,每个市县分别建成一座以上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连续实现年度耕地占补平衡。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达39个,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惠民举措逐项落实,率先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工失业保险、劳务派遣新模式。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31万人,全社会创业活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增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5%、8.3%。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住房、汽车、旅游、教育、保健等新兴消费持续升温。“平安福建”建设持续深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稳定。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未来五年,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成为发展两大驱动力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宏观政策重要取向,改革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我省既面临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一、面临的机遇从国内外看,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来闽考察发表重要讲话,希望福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殷切希望,带来了难得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促进闽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互利共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间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创造了有利条件。科技创新孕育的新突破,有利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从省内看,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广阔的市场潜力、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奠定了持续繁荣的坚实物质基础。一批新兴发展区域和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基地加快培育,一批新型服务业态和消费热点加快涌现,增强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思路更加明确,社会更加和谐,民生更加改善,合力不断增强,推动跨越发展具备蓄势待发的巨大潜能和良好氛围。二、面对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加剧。国际、国内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重要性日益突出。国内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自然灾害影响加剧。国内区域竞相发展,态势强劲。所有这些问题对我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消费拉动较弱,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不大、层次较低、集聚度不高。山区与沿海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协调。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保障不够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