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成果:相互关系和转化逻辑刘义国教育部职教所教学室联系方式:158107393282017年3月11日主要内容•一、背景•二、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政策措施•三、相互关系与成果转化逻辑:部分学校的改革实践•四、思考和展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职业教育工作会•(一)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普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2018年教学成果奖)•(二)新方向:进一步明确了以适应性为切入点,质量为政策价值取向的改革方向。一、背景•对于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中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二是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三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提高信息化水平。•五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三)新方针•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VS服务发展,促进就业•怎么调整我们职业教育目标:•到底培养什么样的技术技能人才?•如何平衡存在一定矛盾的就业和发展(升学)?不同需求有限的合理性。(一)《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二、教学改革政策措施背景: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工作会议精神和相关文件要求。适应新要求,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提供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作用《意见》包括8个部分、26条。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二至七部分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重点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完善教学保障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第八部分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落实《意见》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健全工作机制并加强督查落实。二、具体政策措施(一)《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1.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具体政策措施(一)《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1.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二、具体政策措施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加法和减法——历史、数学和英语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地、各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经验和生活的关联)•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使命)二、具体政策措施3.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服务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设置新专业。•优化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布局。要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2015年青岛市发布人才需求预测),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专业建设。(2015年教育部与相关部委共同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类、健康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遴选工作)二、具体政策措施4.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确定适合衔接培养的专业,重点设置培养要求年龄小、培养周期长、复合性教学内容多的专业。•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研究制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注重中高职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教育部委托行指委开展15个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发工作)二、具体政策措施二、具体政策措施4.提升系统化培养水平•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普通高考、技能高考、单独招生考试、五年制高职、中高本贯通培养等)5.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职教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培养、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教育部委托行指委项目)•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总课时50%以上,顶岗实习半年为主)二、具体政策措施6.强化教学规范管理•完善教学标准体系。教育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定期修订发布中、高职专业目录,组织制订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二、具体政策措施(中职专业目录(2010年)、高职(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2014年发布)、30个顶岗实习标准(行指委牵头制定)、6个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2014年颁布),目前7个规范在征求意见。)二、具体政策措施•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健全教学管理机构。院校长是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6.强化教学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要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成长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学校实际,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推行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毕业要求)•健全教材建设管理制度。加快完善教材开发、遴选、更新和评价机制,加强教材编写、审定和出版队伍建设。二、具体政策措施6.强化教学规范管理7.完善教学保障机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双师”能力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用、教师团队建设、班主任培养等问题)•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国家已经投入3.1亿元,建设了56个专业教学资源库,27个项目通过国家验收)。信息化教学大赛(2010年首届)•提高实习实训装备水平。建立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的实习实训装备标准体系•加强教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省、市两级要尽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教科研机构,国家示范(骨干)职业院校要建立专门的教研机构,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要针对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专项课题,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研究。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推广应用机制。二、具体政策措施7.完善教学保障机制•8.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来。•加强督查落实。二、具体政策措施(二)其他相关政策措施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等工作。•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历史、公共艺术、体育与健康四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制订工作进行中。三、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相互关系的角度•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不知道怎么总结:•不做怎么样?理论抱负需要提升——教师的话语权的自我剥夺!谁的实践?谁的教学成果?•实践改革研究•实践改革成果•一般性问题:•概念不清晰——正文化?行知文化?思考总结的范围和主题不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问题——解决问题的做法—成效和创新•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性——申报书、总结、申报材料•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逻辑:激烈的革命还是渐进的改革?改革的运动化倾向。•问题导向——调研•国家逻辑——行政主导•市场逻辑——地方、学校自主•多元协作——政行企校(团队作战)•系统设计、重点突破——零散成果总结的逻辑•写或者说提炼教学成果需要遵循做成果的逻辑:•问题导向——辨别真假问题•符合政策——质量、公平、效率、幸福•符合潮流——国际化、信息化、标准化•系统配套——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心——学生自主•多元协作——合作•改革与成果两者的逻辑有相关性但是并不一致。(二)转化逻辑:基于部分学校的改革实践•案例一:“商英相融、双核相长”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背景:“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加快了外经贸发展战略转型,粤港(CEPA)合作逐渐紧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积极优化进出口,拓展出口市场;全面实施粤港澳合作框架协议,开展粤港澳专项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展泛珠合作,深化东盟合作,大力发展商务服务、商贸会展服务和总部经济,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需求:•粤港澳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国际化对商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通过企业调研发现,企业需要既会说英语,又懂得商贸行情;既能在商场应对自如,又能为企业树立形象的外贸人才。•现实差距(问题):专业技能—核心素养•企业经常抱怨: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会讲英语,为什么商务场合的英语就讲不出来了;关于产品介绍、跟单等问题我们可以教会,关键你们如何教好他们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等众多问题接踵而来•构建“商英相融、双核相长”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商英相融”,是指通过全英文或者双语授课,培养学生利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使英语成为为商务活动服务的工具,二者融为一体;“双核相长”,就是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一是紧跟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完成了《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分析》,协同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构建“基础素质类课程、职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