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新闻客观性原则一、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1、历史背景①从19世纪中叶开始政党报刊向商业报刊的转变(商业报刊不再以党派的观点作为选择事实和加以报道的标准,尽可能扩大受众群,而让广大受众都能接受的报道模式,自然是客观报道)②19世纪以来哲学认识论关于事物可知的信念得到确认。③传播科技的发展(如照相、电影电视)支持着客观性理念。2、一般的公正:在报道新的事实、争论双方的观点时,报刊应持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平衡的态度。这是报刊的一种形式上的姿态,就具体的关于事实的报道或描述而言。3、恩格斯提出的客观报道的基本原则(客观性的经典描述):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4、客观性作为正式理念的提出,公认的是1900年美联社提出的“报道事实,而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二、客观性首先是一种新闻职业理念新闻客观性原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理念层面,一个是操作层面1、理念层面:1)定义:作为一种理念,客观性是指在工作之前,新闻从业者的脑子的一种对这个职业的认识——我要向公众客观地、不带偏见的报告事实,而且相信能够把事实和关于事实的价值(对事实的评价)分开。客观性理念是对“事实”的信奉和对“价值”不信任2)具体内涵:①诚实,不能随便添加个人好恶②超脱、平衡、公正地对待事物③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执己见④不牵扯个人利益⑤只相信事实,怀疑出于价值观的别人的判断,努力将二者分开三、客观性作为一种报道方式一般要求和主要的操作方法如下:1、将事实与意见(包括价值判断)分开2、以超脱情感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3、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提供应答机会不同表述体裁中的要求:1、叙述性报道(消息),所叙述的内容要能够被核实2、分析性报道(一般指署名的通讯或综述),能够列出一系列消息源清单3、因果性新闻,使用推断和猜测的语句四、我国历史上一度存在的“客观主义”概念1、学术上的客观主义是中性概念,指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性原则这种认识或主张2、政治概念中的“客观主义”是在当时背景下的批评性政治概念五、我国新闻中较多地主观操控现象1、习惯于在人物报道方面,以主观定性在前、寻找例子证明在后的路子做文章。主题先行,不能客观描述人物,而是硬要人物服从某种宣传目的,(《新闻联播》)2、报道国家组织的会议时,习惯性突出国际霸权主义和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公正做法等3、在采访的时候对观点的选择不注意平衡,4、报道新闻时带有倾向性的副词、形容词和有方向性的谓语动词,传达了太多的主观意愿六、新闻表现立场和客观报道是否存在矛盾有一种观点需要确立,只要涉及观点问题,不要过分追求大一统的目标,永远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不可能存在完全一致的思想。涉及观点的时候,要考虑尽可能站在超脱的立场上去报道各种不同的观点(即使有宣传任务,适当突出我方观点,但也不要完全不提其他观点)七、客观的职业理念受到各种自然而无形的影响1、记者在报道事实之前,其认识问题的方式和思维习惯已经存在了,超脱个人的局限是可能的,但超越传统和文化的束缚很难2、不少事实本身,体现了一定的立场观点(各种会议)3、人对事实的感觉和知觉具有相对性,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会有此一时彼一时的情况4、信息时代信息过载,人们在传媒提供的海量事实面前虽然无暇思考,只能接受传媒提供的“事实”,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体验和选择标准(先入为主的观念)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1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