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基础网上教学活动文本(2004.12.24)中央电大文法部赵菊强(2005年01月07日)赵菊强: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这里是《领导学基础》课程的网上视频教学活动现在开始,我们主要是对期末复习阶段的如何复习和复习重点做一辅导。首先我把考试的情况做一简单的介绍:这门课程共72学时,4学分,我们的考试方式和成绩等,我们在以前的教学活动和直播课堂中有过介绍。我们今天在简单的介绍一下,欢迎大家在此期间上网提问。我会及给给予回复。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结业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两者的比例分别为20%和80%。平时作业由中央电大统一布置,共安排四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四次成绩平均分的20%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结业考试采取闭卷方式,未完成平时作业及平时作业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期末试卷亦按百分制评阅,其成绩的80%计入课程总成绩。考试题型:《领导学基础》考试由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结业考试相结合,期末结业考试实行的是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含辨析题)、论述题(含案例分析)。各题型所占分数比例分别为20%、10%、10%、30%和30%。答题要求:谈到考试我们就会答到如何答题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同学困惑的地方。我们的总的要求:按照主教材的观点和标准去题题。主教材是由北京大学的教授专门为电大的学生主编的。因为社会科学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可能不尽相同,有鉴于此,试题中所涉及的观点和提法都以我们编写的主教材为准。考试的范围肯定不会超出主教材、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大家在期末复习指导中也看到了前半部分是考核说明,后半部分是习题和重点问题。名词解释:直接按照教材上简明扼要的回答即可。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选择题型的题干部分肯定要给一些简单的要求,然后根据选择选项做出选则。单项选择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项选择: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至五个是正确的,所以这就对你的判断综合能力的一个评定。如果你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所以往往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多项选择题不是拿分高的题。解答题:根据教材简单的阐述你的观点就可以了。没有要求对某一知识点或要点进行阐述。辨析题:首先我们一定要先做出判断,就是我们的命题提供的观点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是正确的如何分析,错误的又如何分析。只有在判断与否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的回答。第二,要进行客观、辩证和全面的分析,对于错误的观点要分析它错在何处、反映出对哪些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存在问题、以及如何修正等等,对于正确的观点也要把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简要地阐释一下。论述题:不能只答要点,还要对要点依据教材的观点或自己的看法进行阐述。案例分析题:也是对老师和同学头疼的问题,它是考察的是同学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对大家学习能力的综合测评,难度是比较大的。不过,大家也不必太紧张,不管案例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多变,它所考察的理论一定不会超出课本的范围。大家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认真审题、积极思考,是完全可以做好案例分析题。我在从答题方法上提几个建议,供大家参考:1,认真阅读和研究案例;2,结合案例内容,提炼相关的理论知识;3,在分析时力求全面、深刻,结合案例内容进行理论分析,既不要脱离理论、只谈案例本身,也不要就理论谈理论、脱离案例内容。关于一题多用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方式来考察,自然会出现大家所说的“一题多用”的现象。但是不管题型如何变化,所考核的基本内容是不变的。所以,只要大家认真复习教材,掌握基本内容,明确题目要求,再了解一些答题的技巧和方法,相信一定能“以不变应万变”,对各种题型都能从容应对。全书的学习重点: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当然,这不等于说其它章不重要了,不考了。要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做到重点把握。第一章导论一、领导学的产生和发展1、社会化大生产是领导学产生的客观要求;2、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发展直接推动了领导学的产生;社会分工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横向分工;二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纵向分工。横向分工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生的分工形式,依次包括:农业与畜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及体力与脑力的分工。现代社会的三大纵向分工包括: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决策与咨询的分工,及决策与监督的分工。纵向分工——特别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直接导致了领导与管理的分离,成为领导学产生的客观基础。3、领导学是对丰富的领导实践与朴素的领导思想的集成化、系统化和理论化。二、领导学的基本内容与学科特色1、领导学的基本内容(1)以领导的本原和基本要素为逻辑线索。(2)以领导的结构为逻辑线索。(3)以领导的功能与方法为逻辑线索。2、领导学的学科特色(1)社会性;(2)综合性;(3)应用性;(4)交叉性。三、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领导学的研究方法领导学的研究方法是丰富多彩的,大家可以看一下教材。2、领导学的研究意义希望大家看一下教材,教材中有明确的阐述。四、领导的含义与本质1、领导的含义领导是与人类社会共生的,人类社会的群居生活是领导产生的首要原因。领导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任何以人为中心的系统中,是人类社会中产生最早、影响最深、范围最广的社会活动之一。对领导进行准确的描述和科学界定,是领导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领导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五种要素:(1)领导主体。(2)领导客体。(3)领导手段。(4)领导目标。(5)领导环境。2、领导的本质领导活动是一种为了公共目的所进行的社会性活动,其本质体现为公共使命的承担。因此,从领导活动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归宿来说,领导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并且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体现着公共利益的服务。3、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教材P11-12页讲的比较清楚,希望大家将它作为一个重点掌握。五、领导的属性与特点1、领导的属性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2、领导的特点(1)系统性和互动性。(2)强制性与权威性。(3)战略性与前瞻性。六、领导的类型与功能大家主要看教材,教材中讲的比较清楚,然有重点的去掌握某些内容。七、中国领导理论概述1、中国古代领导思想(1)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兵家。(2)中国古代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①民本思想。②谋断分离的思想。③人本思想。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1)在宏观全局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2)在具体的领导思想与实践方面,主要有以下贡献:一是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二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三是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八、西方领导理论概述1、一条基本线索: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2、两个研究方向西方领导理论,尤其是美国领导理论的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从研究领导者(leader)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lead)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3、主要涉及的三个研究领域①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这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素质与行为的研究;②企业领导领域;③军事领导领域,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4、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1)领导特质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领导特质论以领导者为中心,从不同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显示出的不同特质出发,希望通过领导特质的研究,发现领导者的一般特征,并解释领导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是阿尔波特,代表人物有斯托格蒂尔、吉伯和穆恩。2)行为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领导行为论认为: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它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互相作用中形成的,领导者借助这种相互作用来引导被领导者的思想与行为以最终实现组织目标。行为理论在对领导行为的基本倾向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对领导绩效的影响。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多基尔、勒温、利克特、坦南鲍姆、布莱克和莫顿等。主要成果有: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三种领导方式理论,领导“连续带”模式,四制度领导模式,管理方格图理论等。3)权威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权威论基本上与行为论并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雷芬。他们认为领导不是一种权势的运用,而是一种影响力,谁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谁便是领导者,而不一定是在机关组织中居于正式权力地位的人。这一理论主要研究领导权威的构成、行使、作用及提升等内容。4)权变论阶段(20世纪60~90年代)。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互作用去完成特定领导目标的动态性行为过程,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权变理论又称情景理论、情境理论或者情势理论,代表人物是菲德勒等。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化色彩,并且使得人们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5)领导理论发展的新特点第二章领导权力与制约一、领导权力的起源1、权力起源概说的七种代表性观点:神权说;德仁说;智慧说;暴力说;契约论;资源说和接受论。七种权力起源说,除了“神权说”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同时也说明权力起源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与影响。2、权力起源的因素(1)人以劳动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2)人具有高度的社会性。(3)人的欲望具有无限性。二、领导权力的发展1、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人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人的权威大于组织的权威,人的作用大于制度规则的作用。2、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表现为职位权力大于个人权力,法律的权威高是一种规则性的权力。3、社会转型期的领导权力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国家里,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的特征依然部分地存在,而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的特征也已大量出现,但却尚未完全具备。于是,在转型期社会,行政领导权力的现代性特征与传统性特征就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起,这种转变中社会的领导权力可称为转型期的领导权力。三、领导权力的含义与本质属性1、领导权力的含义所谓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权力所有人),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在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权力相对人)做出一定行为与施行一定影响的能力。这一定义大致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领导权力的主体。(2)领导权力的目标。(3)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领导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4)领导权力的客体。2、领导权力的本质四、领导权力的特征大家自己看书五、领导权力的结构领导权力的结构是指领导权力的各种构成要素依附于一定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所构成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总称。1、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构成要素(1)领导权力主体;(2)领导权力客体;(3)领导权力载体。2、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领导权力的动态结构是由领导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这种运行模式赋予领导权力的静态结构以生动的实际内容。六、权力与权威的区别与联系教材中写得较清楚,希望同学们重点掌握。七、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1、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宏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与社会大系统诸要素的互动中探索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1)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制度(2)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有利于公民权利的充分享有(3)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4)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必须考虑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2、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微观层面上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主要是从行政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系中寻求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1)组织职能的配置是领导权力的合理划分与配置的基础。(2)组织是领导权力合理划分与配置的载体。(3)组织人员是领导权力行使的主体。总之,领导权力的划分与配置必须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并充分考虑领导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从而把各种要素相互融合与协调,才能达到领导权力划分与配置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八、领导权力行使的原则九、领导权力行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