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讲:李碧云目录一、建设社会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一)、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探索(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1、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和谐”被广泛地应用于描述家庭、国家、天下等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和”字。‘在中国古代典箱中,“和”被应用到天、地、人之间,无所不在。而“和谐“,则是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全面和谐。所谓全面和谐,就是“和生”、“和立”、“和达”、“和正”。体说“和谐”有四个向度,即人和、家和、国和、天地人和。第一,人和•“和以处众”“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心平气和”等古训讲的都是人和。孔子:“和为贵”儒家所强调的“仁”,既是人的精神自我完普的道德规范,又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尊老图《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国先哲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侧重于主体伦理道德的自觉,强调个人的社会贵任和义务,君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都是从自我出发而以义务观念为核心的,认为只耍做到由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整个社会就会逐渐达到治境。第二,家和—“家和万事兴”。•一条是纵轴,即“孝”,孝是对祖先的尊敬;另一条横轴,即“弟”(悌),弟是指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至于夫妻之间要遵循夫为纲,保护“琴瑟和谐”。这样,纵横两轴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家庭的十字”,十字的核心就是一个“和”。第三,国和—“协和万邦”。•为了达到“国和”,孔子认为应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全社会倡行忠恕之道,在政治生活中体现一个“忠”字,忠于国家,尽职尽贵。二是倡行中庸之道,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推崇一个“和”字,倡导“和为贵”。三是任人唯贤。四是加强教育,有教无类,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第四,天人和谐—“天人合一”。•注重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历代思想家无不把“究天人之际”作为他们学说的最高目标和基本内容,无论是商周之际的“以德配天”,孟子的“性天同德”,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还是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王夫之的“尽人道以合天德”,都在不同程度上论述了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折射出古代思想家对天人问题的莫大关注。(2)、随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动荡的发生,社会各阶层也提出了自己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畅其流,天下大同2、西方社会也有影响深远的和谐思想在西方文化中,社会和谐的理念源于哲学家的和谐观。•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最早明确把“和谐”作为其哲学的根本范畴。从苏格拉底开始,西方哲学家中的“和谐”思想被引社会领域和人学领域,从而产生了西方政治领域中的“和谐社会”思想。柏拉图就提出了“公正即和谐”的观点。•“公正即和谐”•16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西方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突出、政治秩序混乱和社会生活极不和谐等现象。这种混乱的社会状况使一些思想家提出反对资本主义,向往理想社会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构想傅立叶欧文魏特林著《共产党宣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案例1)警惕“拉美陷阱”(资料来源:baike.baidu.corn/view/1206198.htm2011—9—7;光明网.2005)•世界上很多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曾出现“发展风险期”。当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处于人均1000美元至3000美兀之时,增长与问题、发展与矛盾交织在一起,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矛盾最易激化的时期。•大部分拉美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早。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拉美许多国家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发展战略纷纷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主。各国政府集中资源和要素,重点和优先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并且巨额投资制造业。这期间他们实施牺牲“三农”利益、扶持“幼稚工业”的产业倾斜政策,和一系列吸引外国资本向制造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工业年均增长8%以上,国民经济年均增长6.5%。到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经济全面“起飞”,除个别国家外,拉美主要国家人均GDP一举突破1000美元大关,有的国家人均GDP达到1500元左右。在短短的十多年内,拉美国家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强大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均GDP从400多美元一下提升到1000多美元.创造了被人们普遍赞誉的“拉美奇迹”。然而,“拉美奇迹”背后.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最突出的足经济与社会的畸形发展.城乡二元矛盾突出;分配不公.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大量的城市贫民和失去二E地的农村移民陷入严峻的生存阑境之中,从而导致社会动荡和政局动荡以及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外债危机,使拉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急速下降,进入80年代出现了持续的衰退,出现了世界经济的“拉美陷阱”。•(提问)“拉美陷阱”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成就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二是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四是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五是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六是的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进入21世纪,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和平、合作、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为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机遇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挑战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四)、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探索在长期实践中,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论。毛泽东:“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毛泽东在1957年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1992年在南方视察的邓小平江泽民: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必须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十八大报告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基础上对民生提出了新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针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遵循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再次强调了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此作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方法与要求(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1、何谓“社会”第一,宏观层次上:泛指以人为中心的整个人类社会。第二,中观层次上:指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的概念。第三,微观层次上:即作为复合的人的聚集状态,主要指某一区域的社会,如农村社会、城市社会、社区、街道、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2、何谓“和谐”第一,和谐是反映事物与现象的协调、适中、秩序、平衡的存在状态的范畴,是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第二,和谐不是无差别、无矛盾、无冲突。第三,和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3、何谓“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中观层次的概念和谐。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是指把人和自然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在维护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爱护、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促进大自然按其自身规律向前发展以造福人类,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人自身的和谐。•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与社会的产物。人自身的和谐,就是指作为个体的人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三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所以,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理想中的和谐家庭和谐寝室案例:案例:南邮学霸宿舍8女生都考上研究生同一宿舍的8个花季女孩,全部考上研究生!这8个女孩,不仅学习好,而且能弹会奏,多才多艺的她们甚至可以组成一支小乐队。寝室和谐案例:南邮学霸宿舍8女生都考上研究生同一宿舍的8个花季女孩,全部考上研究生!这8个女孩,不仅学习好,而且能弹会奏,多才多艺的她们甚至可以组成一支小乐队。四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就是个人与社会组织、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社会使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个人遵守社会的各种法律、制度、道德规范。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认同相适应,个人的利益与需要的满足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和需要的现实相适应,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社会不断进步相适应,人的能力发挥与社会公平、公正相适应。五是社会内部结构的和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之间以及它们内部之间的和谐与发展。•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