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一具体社会系统中处于支配和决定地位的主体,根据该系统的需要和愿望以及现实情境和条件,确定本系统的目标、任务和行动指南,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及手段,发动整个系统、特别是非居支配与决定地位的群体与组织等力量,致力完成既定任务、实现既定目标的最权威的行为过程。领导活动必须有四个构成要素:领导者——对确定领导目标、履行领导职能、取得领导绩效起主导作用的个人或集团。三个特征:担任职务;负有责任;拥有权力。被领导者——在一定的组织中处于被支配和被领导地位,在领导者的影响、率领、引导下,按照领导者的决策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三个特征:被支配性和服从性;对本职工作而不是对领导的全面工作负责;最终决定性。领导目标——领导活动所要达到的明确预期结果,是整个领导活动都必须集中指向的未来标的。领导目标取决于领导价值和和领导取向,是领导价值和领导取向的具体化。领导环境——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开展的各类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组合,是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技术和自然要素影响领导行为模式的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气氛与条件。领导学是一门研究领导活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及其有效运用的综合性科学。3、领导学是一门新学科,领导活动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3、领导学产生的社会根源直接社会根源,领导活动的普遍独立化和功能显著化深层社会根源,20世纪下半叶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变化4、领导活动的演变:1自然式领导2家长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4)服务式领导。二、领导学在西方孕育发展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特质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四十年代)代表人物:阿尔波特、斯托格蒂尔、吉赛利等(1)主要研究特质理论也称为品质理论或素质理论,是主要研究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的个人特质,以便预测具备什么样的特质的人才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的理论。(2)分类(根据其对领导特性来源的观点的不同)传统的领导特质理论:伟人论:“天赋”是一个人能否当领导者的根本因素。现代的领导特质理论: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过程,领导者的特性是后天造就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特质理论把领导者的个人特质作为一个侧面来研究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意义。特质研究主要注重在体力、智力和个人性格上。领导者不同于非领导者的特质:进取心、领导意愿、正直与诚实、自信、灵活性与适应性、认知能力、个人魅力、智慧和与工作相关的知识,以及高自我监控者。2、第二个阶段:行为理论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代表人物:勒温、利克特、沙特尔、布莱克等。(1)主要研究: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采取的领导行为以及不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以便找出最佳领导行为的理论。特质论若正确,就为组织中领导者的选拔提供了正确的人员基础;行为理论若正确,则意味着可以通过训练使人成为领导者。(2)主要理论:勒温——领导作风理论勒温通过对群体的实验研究,以权力定位为基本标准,根据领导者的作风及其使用权力的方式不同,将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的极端的领导工作作风分为三种:专制式——领导者靠权力和强制命令来让下级服从他,是一种独断专行的“家长式”领导。民主式——领导者通过以理服人、以身作则,充分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各尽所能、各施所长,在分工的基础上通力协作。放任式——权力完全归予成员个人,领导者对工作既不布置也不检查,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2是一种“俱乐部式”或放任自流式的领导。除了勒温之外,还有利克特的“支持关系理论”,斯托格蒂尔、沙特尔等人的“行为四分图理论”,罗伯特•布莱克的“领导行为方格理论”等。3、第三阶段:权变理论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代表人物:弗雷德·菲德勒、罗伯特·豪斯(1)主要研究:除了领导特质和领导行为之外,还研究具体的领导环境,以及领导风格与领导环境的匹配问题。(2)主要理论:弗雷德·菲德勒——权变理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风格和情境对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之间的合理匹配。结论:提高领导有效性有两条途径:一是替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二是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罗伯特·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实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一致。有效的领导者能够明确指明感实现工作目标的方式来帮助下属,并为他们清除各种障碍和危险,从而使下属的相关工作容易进行。在领导活动中存在两类情境(权变)变量:环境权变因素:任务结构、正式权力系统、工作群体等。下属权变因素:素质、经验、能力等。三、领导学孕育与发展的“精神源泉”1、从学科上看,领导学充分吸收了管理学的养料和成果;2、从历史上看,西方思想文化孕育了领导学;3、从根本上看,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复杂化、综合化、快速化,孕育了领导学。四、领导学在我国形成的历史必然性1、历史上和现实中产生的有关思想为领导学学科在我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改革开放的实践为领导学学科在我国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第二节领导学的研究对象1、领导的属性:自然属性——领导活动中的指挥和服从关系的属性。社会属性——领导的社会属性是指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利益的对立或者一致关系的属性。领导的本质主要由其社会属性决定。2、领导的类型:(1)以领导工作的性质和对象划分:政治领导;行政领导;业务领导学术领导(2)以领导的层次划分: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基层领导。(3)以领导方式划分:直接领导、间接领导(4)以领导结构划分:个人领导、集体领导3、当代对领导的理解(1)由“指挥”到“被追随”。所谓追随者,是指在领导活动中,因为认可领导或集体的目标,而心甘情愿地与之共同努力的人。“服从者”、“拥戴者”、“信任者”、“支持者”(2)“太阳效应”转向“月亮效应”:太阳效应:集权的、高强能的“孤家寡人”式的领导。月亮效应:能够群策群力,集中群众智慧,调动群众力量,极具亲和力,平民化的领导1、领导活动与管理活动关系(1)领导活动与管理活动的联系: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领导和管理在社会活动的实践以及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具有相容性和交叉性。2)领导活动与管理活动的区别: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目标不同、时态不同、要求不同2、领导活动的特点:系统性和互动性;强制性与权威性;战略性与前瞻性。三、领导活动规律1、领导活动的内在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领导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被领导者各部分之间的矛盾;领导者与领导环境之间的矛盾。2、领导活动的固有规律;领导者适应并引导被领导者的规律;领导者一定要适应并改造客观环境的规律。3、人类领导活动呈现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趋势3领导学的学科性质1、领导学是一门研究“帅才”的学问2、领导学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问。领导活动的综合性;领导活动所需学科知识的多样性。3、领导学是一门强调应用的学科二、学习研究领导学的意义:1、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有利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3、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4、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三、学习研究领导学的方法:1、方法:(1)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学习研究领导学的指导。(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3)案例方法。(4)系统方法。(5)比较方法。(6)逻辑方法。2、三个重视:(1)重视对名人传记典型案例的研究。(2)重视对古今中外有关论述的思考。(3)重视对领导活动现实问题的探讨。领导职能:引导、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教育所谓领导职能,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实践中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标,实现一定的领导效能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功能。领导职能的地位: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一、引导:就是为群众引路和导航。1、正确的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2、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引导的中心环节。细化、具体化后的目标,称为任务。3、制定科学领导方法也是引导的重要内容。只有当群众不但知道需要作什么,而且知道应当怎样做时,引导才能落实。二、指挥:指挥就是运用组织权责,发挥领导权威,推动下属为实现既定规划目标任务而努力,是一种运用各种方式,集中调遣力量,将各方面的意志统一于领导的意志或目标、任务之下,为完成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活动。2、指挥的方式(1)命令:以强制性为后盾,是一种具有明显约束力的指挥方式。行政部门、军队、高校、社会团体(2)说服领导在布置任务时要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耐心细致的工作。(3)示范:首先,领导以身作则、群众效仿。其次,表扬先进、惩治后进。三、组织:组织就是按照目标,合理设置机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使用人员等,是实现领导任务的可靠保证。从静态上看,组织是指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置。从动态上看,组织是指领导者在具体的领导工作中,如何调配人员,结成工作的群体等活动。2、组织的分类:(1)正式组织:由管理者通过正式的筹划而建立起来的群体,有明确的目标、任务、结构、职能以及有此形成的成员间的责权关系,并借助组织结构图和职务说明书等文件予以明确规定。(2)非正式组织:指建立在某种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群体。特征:情感密切。群体意识强烈。信息沟通灵活迅速。群体内聚力不稳定。自然形成其核心领袖人物,并有较高的威信。成员的重叠性。自发性与不稳定性。不成文的规范。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3、组建团队组织的六项原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作好榜样;容许员工从错误中学习;和谐沟通,虚心接受批评;坚持以人为本;寻求能补偿自己弱点的工作伙伴;懂得分享资讯和利益。四、协调:协调就是领导通过不断、及时的调整,使各个方面、各个部分的工作配合得当,以达到相互配合、形成最大的合力和支持力的活动。2、协调的作用:通过协调,可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协调,可以化解矛盾,增进团结;通过协调,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3、协调的关系:(1)以和为贵、协调好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①明确4责、权、利②一把手做好表率。③相互信任,不猜忌。④顾全大局,切忌相互拆台。⑤实事求是地评价个人的业绩,¡°一把手¡±切忌偏袒、护私。⑥依靠法规、机制和体制,长期坚持做好协调工作。(2)接好地线,协调好自己与下级的关系怎样处理好领导与下级的关系?①要有平等待人的意识,增进服务的意识。②要知人善任。③要广开言路。④及时奖惩。⑤激发和满足下属的正当要求。⑥为下属发挥才能创造条件。(3)“挂好天线”——协调好与上级的关系怎样处理好领导与上级的关系?①要在充分自尊的基础上,尊重上级。②要诚实。但讲真话,也要看场合。③要忍耐。④要灵活。⑤要保持一定的距离。⑥不越位。⑦要有原则。(4)左右逢源——协调好与同级“掌门人”的关系怎样处理好与同级领导之间的关系?①各司其职,相互帮助。②掌握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③不要在平级面前,谈论上级领导。④不要拉帮结派。(5)继往开来,协调好与前任领导的关系。第一,理旧事。第二,用旧部。第二,勤沟通。第四,慎揭短。(6)广交朋友,领导者要注意处理好公共关系。新闻单位、政府部门、大众五、监督:领导监督是指领导者根据领导的目标和有关标准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的监察和督导的活动。领导监督的作用:可以保证领导目标的有效执行。可以有效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3、监督的原则:针对性。时效性。真实性。民主性。制度化。六、教育:教育是指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动员、培养、训练,从各个方面提高他们素质的领导活动。内容: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技术教育两大类。4、教育的途径、形式:在岗培训。脱产学习。轮训。领导权力:任何领导者,当他被组织或群体正式授予某种领导职务时,就意味着他从此便获得了与此相适应的权力。授予的职务越高,获得的权力就越大。领导权力的起源:第一,神权说。第二,德仁说。第三,智慧说。第四,暴力说。第五,契约论。第六,资源说。第七,接受论。领导权力的发展:1、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传统社会时期的领导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