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南京五中顾美玲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即有效的物理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这是其他教学措施无法代替的。2.当前课堂提问的误区在我们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提问面不广,提问形式不合理,提问数量不当,提问的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功能单一等诸多误区。而且课堂上提问的大多数是老师,很少能听到学生提出问题,而提问不仅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的提问更为重要,不容忽视,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或带着问题听课,将会更好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因此,研究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教师的提问,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也能提出问题,是解决现实教学问题的需要,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3.“减负增效”的要求江苏省教育厅明文规定了“五严”禁令,规定学校不能以任何形式利用周六和晚自习进行补课,而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这就对教师如何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材施教,而不是无谓的重复劳动。在“减负”的同时,必须要“增效”。这对广大师生来说是一件喜事,而对教师来说这更是一种挑战,教师要在相对较少的时间(课时)内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地备课,精心地设计问题,进行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减负增效”。以上种种原因,引发了我对课堂提问的深入思考,进而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课堂上的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因此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不仅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提问,还设计了学生课前预习,先提出书面问题这一环节,然后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汇总,在研究、分析、思考的同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有意识地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提问艺术,力争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二、相关概念的界定“有效课堂提问”,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引起思考、探索,这种回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知识,训练能力,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就是研究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使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和方法,即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目的、学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提问,这种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终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三、研究的内容、过程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利于学生提问策略“疑则思,思则问”,在教学中,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研究某个课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给足他们自主探索的时空,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走进课堂,并提出问题(书面)教师进行汇集。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提问前要认真解读教材,查阅资料,这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学生带着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进课堂,会产生一种追根索源的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全身心投入课堂中,思维一下子就展开,此时如果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会进一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由疑而问,由问而学,在问中获知,在疑中成才,用发现的眼光来对待教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知识的理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要努力营造质疑的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压抑的、一言堂的、专制的教学气氛下,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敢质疑。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营造看送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亲切、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样学生才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做到答错了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意的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允许不举手坐着提出或回答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种种质疑给予期待,投以赞许的目光,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想学什么?”“想怎么学?”“有不同意见吗?”“谁想说,请大胆地站起来!”“你的想法比老师的还好。”这些具有亲和力的话语,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可摆到全班同学面前,让大家讨论;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给于积极的肯定,赞扬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启发。这样当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后就能消除恐惧、害羞的心理,就能增强他们质疑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敢于提问。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问。敢问并非会问,会问也并非等于善问,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提出的问题钻牛角尖或扯得太远,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还要授以质疑的方法,设法让学生善问,引导学生“在可提出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如何引导?教师可以通过:1.示范性提问,提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先易后难。起始阶段,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热烈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提问在发现问题的方法方面为学生示范,即先示范提问,后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自己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2.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或难懂的地方,这就是疑问,是感知过程的障碍,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尝试提问,如找矛盾、暗示有疑等。3.多向思维法。即从不同方向和角度去思考和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对同一个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鼓励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质疑的空间。4.逆向思维法。把一个问题反过来问,结果会怎样?由此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吗?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吗?这样让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并分析,从而深刻认识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2、平衡四对范畴策略教师要善于把握提问的技巧、进行精心的问题设计,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机地融合进课堂,从而使课堂提问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而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是一门教育艺术。教师应该在课堂提问中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既能面向优生“拔高”,又能照顾差生“保底”,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对象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差异性。(2)难与易的关系。问题的难易要适当。教师的提问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生发性,该作铺垫时就铺垫,该归纳时归纳,要把握治最佳实际提问,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曲与直的关系。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既能帮助学生“温故”与“知新”,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考虑如何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如果教师经常只问“是什么”、“对不对”、“好不好”,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如果提问过多过滥、无休止,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而学生长时间地处于思考中,就会厌烦、懈怠,生成的质量明显下降;如果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所以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3.设计课堂提问的几种具体做法(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的富有启发性或联系实际的中心问题(此类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往往不能马上回答),设置矛盾悬念,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然后通过一系列实验和问题,交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步来解决上述中心问题。例如,对于“奥斯特的发现”,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研究目标,即通电导体的磁场与哪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设计通电螺线管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师生互动、信息交流,最后由学生小结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激起了课堂教学中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2)挖掘教材,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根据伽利略反驳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设计成这样的问题:假如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得越慢,那么将这个重物和这个轻物拴在一起,快慢情况又如何呢?有的同学说,两物相加更重了,应该下落得更快;有的同学说,重物的下落由于受到轻物的牵制,下落肯定要比原来慢。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寻找正确的答案。(3)联系实际,设计问题,培养能力教师应该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斜面动力学问题、单摆问题、电路调压问题、全反射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当前所学物理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把握时机设疑,持续学习兴趣一节课中新的概念、规律得出后,学生很容易产生松懈情绪,在总结中再强调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时,学生可能听不进去了,若把要强调的知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