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长久以来,领导一直、也许永远是人类事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近来,企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竞争日益加剧、机构越来越复杂,管理工作中对领导艺术的需求不断增长。相应于实践工作的需要,理论界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着重于把西方有关领导艺术方面的先进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在浩如烟海的领导理论中,我们仅仅是摘取了几颗发亮的珍珠而已。法国画家布拉克曾经说过:“艺术中唯一紧要的东西是无法解释的。”领导也是如此。但是,领导和艺术一样,都是可以展示的。本课程不仅要讲解领导理论,而且要提到许多杰出的领导者。正是在这些优秀的男男女女身上,我们看见了领导艺术的光辉。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在《堂·吉柯德》中写道:“从说到做是漫长的一步”。所以,对于每一个希望成为领导者的人来讲,重要的不在于你说了些什么,也不在于你知道些什么,关键在于你做了些什么。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领导理论,而且要在实践中积极地运用。第一章领导概述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领导的概念,认识领导的特点,明确领导与管理的区分、领导的地位与作用、领导者的职位、权利与责任。掌握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领导环境的概念、类型,明确领导活动过程、三边互动的关系。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要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怎样的人。竺可桢对竺可桢校长这两个问题的深刻理解,也许正是打开领导之门的钥匙。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是如此迫切的需要领导呢?我们通常喜欢这样想:一个人如果有真才实学,他自然会出类拔萃,成为领导人。但是这种想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斯黛拉·爱德拉过去是个著名的女演员,现在因为教表演专业而更加闻名。她拒绝谈论已经成为明星的学生,因为她还有很多同样有才华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成为明星,她不想用自己的评论来伤害那些没有出名的学生。就像具备表演才华并不一定会成为明星一样,具有领导才能也并不一定在将来会领导一个公司或政府。事实上,在当前的“不成功,便成仁”的环境里,有非凡抱负的人比那些唯唯诺诺、胸无大志的人将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太多的人不过是环境的产物,他们尽管每个人都具备领导才能,但我们并不相信每个人都会成为领导人,尤其是在如此混乱和敌意浓厚的生活环境里,那更是不可能的事儿。太多的人他们无意变革,无意开发自己的潜力。但是,我们仍然相信,任何人,不管他年龄多少,不管他所处的环境如何,只要想改变自己,就能够改变。成为领导者只不过是一个人把自己的意愿最后付诸行动而已,只要他愿意,他就能成功。第一节领导现象与领导学:领导学的产生与兴起一、领导现象及其历史记录1、与人类生活相伴随的领导现象一是人类在一切活动中所贯穿的目的性。二是人类的活动在“必须”合作的基点上,又从来都是在“有组织”的状态下进行的。第一节领导现象与领导学:领导学的产生与兴起2、历史文献记录的领导活动领导现象与人类历史相伴始终。历史文献记录的领导活动,在现代社会以前,都还没有上升到科学的水平。第一节领导现象与领导学:领导学的产生与兴起二、领导的概念与特点1、领导概念:在社会的共同生活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组织结构中,通过建立和维持健全的关系,与组织其他成员一起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第一节领导现象与领导学:领导学的产生与兴起2、领导的内涵:领导的主体:包括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而且二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领导活动的要件:包括领导活动的群体环境和组织结构。领导的目的:组织的目标规定了领导活动的方向,也是领导活动的归宿。第一节领导现象与领导学:领导学的产生与兴起3、领导的特点:领导的系统性。领导活动的动态性。领导的权威性。领导活动的超前性与战略性。领导的综合性。第二节领导与管理一、领导(leadership)与管理(management)的辩识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首先,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三权集中(领导者与管理者两位一体)三权分离(领导与管理相分离)其次,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具有复合性和相容性。领导与管理是一种相辅相成第二节领导与管理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法约尔“领导就是寻求从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引导企业达到其目标,就是保证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和管理职能的顺利完成”。(领导在层次上还是在意境上都高于管理)领导是较高层次的管理领导具有战略性领导具有超脱性总而言之,领导与管理的最大区别体现为: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而管理则是一种程序化的控制工作。第二节领导与管理二、领导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1、领导的作用:领导是社会组织协调统一的保证领导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领航人、黏合剂领导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存亡领导具有树立组织目标、凝结组织价值、赋予组织成员工作意义的特殊使命第二节领导与管理2、领导的功能第一、组织功能。一是积极贯彻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二是制订组织目标和决策;三是合理组织人、财、物,以实现组织目标;四是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规范和程序。第二节领导与管理第二、激励功能。一是要努力作到将组织的目标与组织成员的目标相统一,提高下属接受和执行组织目标的自觉性;二是要尽可能地满足下属正当的合理的要求,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三是要创造良好地组织氛围,提高下属的工作效率。第二节领导与管理3、领导者的作用(核心地位)组织系统的驾驭者;组织形象的体现者;组织目标的设计者;组织运行的加速器;群体行为责任的承担者。第三节领导内容一、引导引导是领导最基本的职能,领导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领路人,根本任务就是为群众引路和导航。因此引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定义组织的目标制定成功的战略制定正确的执行计划科学地选择和确定领导方法通过创建、维持与变革组织文化第三节领导内容二、指挥指挥指领导者和领导机关推动下属组织和个人执行自己的决定,促使他们努力完成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分配的任务。指挥是领导者更具体更直接的职能,是领导者权力的突出表现。同时指挥也是下属执行组织决策的重要环节,组织离开指挥,下属就会无法适从。领导者指挥通常的正式方式是命令。1、有效的命令命令应该符合的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完整;第二是清晰;第三是可执行2、合理授权第三节领导内容三、组织组织是按照目标合理地设置结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试用人员等。包括人员组织、财力和物力组织、时间组织以及信息组织。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合理性取决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人才。改善组织。第三节领导内容四、协调协调就是领导者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对领导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所做的调整过程。1、领导者的协调职能组织协调人际关系协调2、协调的原则秉公办事原则平等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求同存异原则第三节领导内容3、协调的三种途径通过政策与目标获得组织活动的协调;通过行政组织的层次结构获得协调;通过正式沟通(与命令、指示、政策有关的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无任何强制力的感情交流)获得协调。4、沟通在协调中的作用第三节领导内容五、控制控制就是从外部对执行者和执行组织的活动和运行状况进行宏观把握,对其偏离未来目标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监控、纠正和引导,以保证组织在实现未来目标的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和有序运动,防止组织运行的失控和组织的瓦解,从而高效能地实现组织目标。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将领导控制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对人的控制对作业的控制对财务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对组织绩效的控制第三节领导内容六、教育从组织发展来看,打造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价值观念与组织文化。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使组织的员工提高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第三节领导内容教育是指领导者对组织成员进行宣传、动员、培养、训练,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素质,以适应实践需要的职能。领导教育的职责包括:支持国民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培养更多的未来领导者。第二章领导理论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领导理论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明确每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领导理论,认识每一种理论的基本观点,为领导科学的学习与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一、传统素质理论传统素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素质是生而具有的,生而不具有这种领导素质的人就不能当领导。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有的人从其诞生的瞬间起,就被注定了当领导者的命运;而有的人则被注定要服从。孔子讲“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这些观点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同样的理解。早期的唯心主义素质论者还罗列一些社会名流、历史人物的范例,通过生理特征的对比,从而得出身高、体重、相貌、五官等素质与领导成效相关的结论。这种观点,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伟人论”或“天赋决定论”。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吉普提出天才领导者七个方面的素质是:(1)善言辞;(2)有自信心;(3)外向而敏感;(4)外貌英俊潇洒;(5)智力过人;(6)心理健康;(7)有支配他人的倾向。传统的素质理论要么有鲜明的阶级性,要么把领导视为静态的行为过程,将领导的概念僵化了,但是想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从先天素质的角度来选择领导,预测成功的概率,这种出发点是好的。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二、现代素质理论现代素质理论与传统素质理论的差别突出地表现在它不否认先天因素的可能性,但是更强调后天因素的影响。现代素质理论认为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领导者的素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培养和改造。现代素质理论也有种种表述。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现代素质理论将研究从先天素质转向后天作用,特别是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为素质理论的研究开拓了更大的范围,为领导者的选拔与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这无疑是一个进步。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所采取的领导行为以及不同领导行为对员工的影响以便找到最佳领导行为的理论。这种理论虽有多种流派,但他们的共同点和着重点则都是研究和强调领导行为与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一、X理论、Y理论及Z理论1、X理论和Y理论。这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于1957年首次提出来的。X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领导者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并不是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决定于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对比X理论和Y理论可以发现,它们的差别在于对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按X理论来看待工人的需要,领导者进行管理就要采取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如果按Y理论看待工人的需要,领导者就要创造一个能够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员工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2、超Y理论:在麦格雷戈提出X理论和Y理论之后,美国的乔依·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对此进行了试验。他们选了两个工厂和两个研究所作为试验对象,其中一个工厂和一个研究所按照X理论实施严密的组织和督促管理;另一个工厂和另一个研究所则按照Y理论实施松弛的组织和参与管理,并以诱导和鼓励为主。根据实验,采用X理论的单位和Y理论的单位都有效率高和效率低的。可见Y理论不一定都比X理论好。那么,到底应在什么情况下选用哪种理论呢?洛尔施等人认为,领导者的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并据此提出了超Y理论。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这种人欢迎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