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00054(白瑷峥主编)重点要点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产生与必要性㈠管理的产生(领会):1.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的协调2.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㈡管理的必要性(领会):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管理的概念(识记):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组织是管理的载体,管理的实质是协调)管理的特性(识记):㈠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㈡管理工作即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管理活动分为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两个方面,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两者既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区别。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广,它不仅贯穿于作业活动的始终,而且包括作业活动之前的调研、作业活动之后的经验教训总结等;管理活动比作业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业活动一般是作业者自己负责自己的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即可。而管理活动中,不仅管理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作业人员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是管理活动而非作业活动。)四、管理的职能(识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㈠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㈡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㈢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㈣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活动。五、管理有效性的衡量(领会):㈠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㈡效果:目标达成度第二节管理者㈠管理者的概念(识记):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㈡管理者的分类(识记):⒈按层次不同分: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⒉按从事专业不同:专业管理者、综合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识记):人际关系方面、信息传递方面和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举例说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领会):1.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2.信息角色:监听者、发言人、传播者3.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的技能(识记):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不同层次管理者应重点掌握的技能(领会):高层管理者: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中层管理者: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四、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领会):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⑴成功的管理者:网络联系贡献最大;⑵有效的管理者:沟通的贡献最大;⑶社交和施展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获得更快的晋升起着重要作用。第三节管理学一、管理学的概念(识记):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二、管理学的特点(领会):㈠综合性;㈡历史性;㈢发展性;㈣不精确性;㈤实践性三、管理学的学习方法(领会):㈠唯物辩证法;㈡理论联系实际法;㈢系统方法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管理理论产生前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一、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㈠早期的管理实践㈡早期的管理思想二、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管理思想㈠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识记):⑴分工合作的原理、生产合理化的概念⑵经济人的观点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一、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领会):㈠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科学管理之父”泰勒):①工作定额理论;②标准化理论;③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④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⑤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⑥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㈡一般管理理论主要思想(“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19196《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⒈经营与管理的区别;⒉管理的五要素;⒊管理的十四条原则:⑴劳动分工;⑵权利与责任;⑶纪律;⑷统一指挥;⑸统一领导;⑹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⑺人员的报酬要公正;⑻集中与分散;⑼等级链;⑽秩序;⑾公平;⑿人员稳定;⒀首创精神;⒁集体精神。㈢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思韦伯《社会网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⒈理想的组织形态;⒉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⒊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二、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识记):①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②以科学求是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③强调以个人为研究对象④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第三节行为科学的兴起一、梅奥的霍桑实验结论(领会):①工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金钱并非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社会和心理因素等方面所构成的动力,对劳动生产率有极大的影响;②认为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即所谓“士气”,而这又是由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所决定的;③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特殊的情感、规范和倾向,非正式组织左右成员行为;④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提高来激励职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二、行为科学理论研究领域:㈠关于动机激励的理论㈡关于企业管理的“人性”理论㈢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㈣关于组织与冲突理论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一、现代管理理论的各学派(领会)㈠管理过程学派的特点:以管理的职能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为研究对象,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㈡社会系统学派主要思想:⑴协作系统的性质;⑵协作系统的基本要素;⑶效力与效率;⑷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及互相作用;⑸经理人员的职能㈢决策理论学派主要思想:⑴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⑵提出了决策的标准;⑶明确了决策的程序;⑷决策的技术。㈣系统管理学派(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主要观点:⑴企业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⑵企业内部各种子系统;⑶从系统的观点考察企业管理的具体职能,认识企业系统在更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㈤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它是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解决社会问题,不能只看社会系统,而把社会系统相适应的技术系统排除在外,只有既满足社会系统的需要,又满足技术系统的需要的组织才是最好的组织。㈥经验主义学派的特点: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通过分析一大批组织或管理人员的成功和失败的实例,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成功、失败实例的经验教训加以概括和总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然后把这些经验和理论传授给企业实际管理者,用来指导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行动。㈦权变理论学派:⑴关于组织结构的观点;⑵关于领导方式的观点。㈧经理角色学派的特点:以经理所担任的角色为中心来分析和研究经理工作性质的,提出有关经理工作的性质、经理人员担任的角色和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等理论。㈨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主要特点是形成以运筹学和计算机应用为主体的管理定量方法。第三章第一节组织环境概述一、组织环境(识记):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二、组织环境的分类(识记):㈠外部环境:1.一般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2.具体环境: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机构㈡内部环境:组织文化、组织资源三、组织环境的特点(识记):㈠不确定性㈡层次性㈢关联性㈣客观性㈤复杂性四、组织与环境的关系(领会):㈠环境对组织的影响:⒈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⒉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⒊环境制约组织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效率㈡组织对环境的影响:⑴适应环境,改变自己;⑵影响环境;⑶选择新环境第二节组织环境分析(应用)一、一般环境分析:㈠政治因素;㈡社会因素;㈢经济因素;㈣技术因素二、具体环境分析:㈠潜在进入者的威胁;㈡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㈢替代品的威胁;㈣供应商的议价能力;㈤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三、内部环境分析㈠组织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组织结构、组织文化、资源条件、价值链、核心能力分析㈡组织内部环境分析: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分析四、组织环境综合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㈠基本步骤:⑴分析组织的内部优势与劣势⑵分析组织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⑶将外部机会与威胁与组织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组织发展战略㈡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⒈优势—机会(SO)组合⒉弱点—机会(WO)组合⒊优势—威胁(ST)组合⒋弱点—威胁(WT)组合第三节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领会):①揭示分析了西方传统文化与传统管理的不足之处;②肯定企业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二、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㈠组织文化的概念(识记):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㈡组织文化的特征(识记):⑴客观性;⑵独特性;⑶相对稳定性;⑷继承融合性;⑸发展性三、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识记):㈠共同价值观;㈡企业使命;㈢企业精神;㈣企业道德;㈤团体意识;㈥企业制度;㈦行为规范;㈧企业形象四、组织文化的功能(应用):⑴导向功能;⑵凝聚功能;⑶激励功能;⑷调试功能;⑸辐射功能五、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㈠确立合适的价值观标准;㈡选择与组织价值观相融合的应聘者;㈢强化员工的认同感;㈣建立符合组织文化要求的奖励系统;㈤不断丰富和完善组织文化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管理道德概述一、管理道德的概念(识记):管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二、管理者的特征(识记):①普遍性;②特殊性;③非强制性;④变动性;⑤社会教化性三、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领会):㈠道德的发展阶段;㈡个人特征;㈢组织结构变量;㈣组织文化;㈤问题强度四、培育管理道德的途径(领会):㈠挑选高道德素质的管理者;㈡做好管理道德的教育工作;㈢提炼规范管理道德准则;㈣管理道德行为列入岗位考核内容;㈤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第二节社会责任一、社会责任的含义(识记):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二、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识记):㈠古典观;㈡社会经济观三、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领会)四、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应用):㈠对雇员的信任;㈡对顾客的责任;㈢对竞争对手的责任;㈣对环境的责任;㈤对社会发展的责任第二篇计划篇第五章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概念(识记):决策就是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二、决策的地位和作用(领会)三、决策的类型(识记):㈠按照决策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㈡按照决策活动表现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㈢按照决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㈣按照决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第二节决策的原则、标准与影响因素一、决策的原则(识记):㈠信息原则;㈡预测原则;㈢可行性原则;㈣系统原则;㈤对比择优原则;㈥反馈原则二、决策的标准(识记):⑴第一种是由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的“最优标准;”⑵第二种是由西蒙提出的“满意标准”;⑶第三种是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提出的“合理性标准”三、决策的影响因素(领会):㈠环境因素;㈡组织文化;㈢决策者的个人因素;㈣时间因素;㈤过去的决策第三节决策的程序与方法一、决策程序(领会)㈠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决策的始点;㈡确定目标——决策的前提;㈢拟订可行方案——决策的基础;㈣方案选优——决策的关键;㈤典型试验——决策的试点;㈥普遍实施——决策的落实;㈦跟踪控制——决策的检查二、决策方法(应用)㈠定性决策方法⒈头脑风暴法;⒉名义群体法;⒊德尔菲法;⒋电子会议㈡定量决策方法⒈确定型决策方法;⒉风险型决策方法;⒊不确定型决策第六章计划第一节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