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华市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的研究一、金华市城乡发展现状分析(一)城乡发展“失衡”的主要表现1、差距扩大2、城乡差距扩大3、阶层差距扩大4、差距扩大(二)城乡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1、城市偏向发展政策2、农民太多和农民太穷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技术紧迫性(一)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确保我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确保稳定的需要。(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需要。(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四)实现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问题,2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途径。三、我市实施城乡统筹一体化,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整体思路。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内涵(一)统筹城乡规划(二)统筹城乡建设,推进“示范、整治工程”(三)统筹,大力实施“欠发达奔小康”工程(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五)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六)统筹城乡国民收入分配,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五、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措施(一)要科学合理好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三)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收入政府公共财政(四)提升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强城市要素集聚,带动和功能(五)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3(六)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发端于农村的中国改革,已经整整25周年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和服务业的一系列改革,给城乡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结出了丰硕成果,使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告别了贫困,解决了温饱,逐步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希望。然而,在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建设迈进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连续多年的内需不足和日趋扩大的工农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地区差距,正越来越突出地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而产生这种状况的症结在哪里,将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多大影响,如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让生活在金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都是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着重对金华市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一、金华市城乡发展现状分析(一)城乡发展“失衡”的主要表现内需不足和“三农”问题突出是当前影响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问题,而造成内需不足和“三农”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工农差4距、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和地区差距的日益扩大。1、工农差距扩大:工业借助于几十年政策倾斜和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在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带动下,正在快速地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规模扩展现代产业方向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工业以加值逐年提升。从1998年的250.36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388.78亿元,年均增长9.20%。而在农业上,小规模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效益差的弱势地位至今未能改变,农业效益始终未能有效提高,农业以加值从1998年的50.43亿元到2003年56.6亿元,5年间以加6.23亿元,年均2.33%。为解决小规模分散格局而做出的推进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的努力,受到了人增地减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缓慢及土地流转困难的严重制约,始终未能有效突破。我市2003年亩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而由此产生的上万“失地农民”大部分却仍留在农业和农村中,2003年农业增加值只占GDP的7.20%,而从事农业劳动却占全市劳动力46.48%。我市2003年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业增加值只有4384元。而第二、三产业劳动力生产的增加值要达到44183元,前者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4506元,城市人均收入12340元,二者相差1.74倍。据测算,我市至少还有80多万农村劳动力处于剩余状态。改进生产手段,提高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能力的努力,受到了5农村劳动力转移、思想观念、体制政策等的限制,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快,2003年只比1998年增加39.78%。农产品消费增长有限,价格下跌的无情打击,低品质、高成本的农产品和小规模经营、产加销脱节的农业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处于不利的地位,农业效益始终未能有效提高。从世界看一般规律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才出现买方市场,而我国人均刚达到800-1000美元就出现了低水平的买方市场,出现了持续多年的内需不足,成为国民经济的突出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占国民大多数的农民缺少现实购买力,农村消费不旺正是近些年内需难以启动的最大问题。2、城乡差距扩大:高楼拔地而起,面貌日新月异的城市与生态环境恶化、面貌变化不快的农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长期以来农村建设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管理,农村居民点布局十分散乱,大量旧房、破房和危房得不到及时改造,“空心村”现象相当突出,土地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对于新造的房子,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房子造得杂乱,新旧房屋夹杂一起,挨得很近,不讲朝向。与周围房子相协调性差,如果按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没有多少值得保留,省农办要求报省一级示范村,但我市在上千个村中,连一个象样一点都找不到,可以这样说最落后的地区就是农村。6城镇借助于政府财政、银行信贷的力量和建设用地制度,投资建设体制的政策,尤其是政府通过大量征用廉价农用土地和垄断建设用地一级市场,获取了巨额的城镇建设资金,2002年全市通过土地出让的收入58.2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收入87.56%,其中市区的土地出让收入26.20亿元,而财政总收入仅15.67亿元,要超过当年财政总收入67.20%。通过土地出让这一巨大的资金差额,大量用于城市建设,使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然而,一部分农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一部分农村社会转变为城镇社区的过程中,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进程却明显滞后;一些农民成为失地又失业的人群。而在广阔的农村,情况更为严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又缺乏财政和信贷支持,农村的交通、文化、科技、教育等落后的情况还相当突出,靠农民和集体的微薄力量来解决,显然很难摆脱这种状况,我市一些偏僻的山区山河依旧,有的地方生态环境反而恶化。3、阶层差距扩大:迅速崛起的富裕阶层,收入持续增长的城镇居民与收入低水平徘徊的农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农民依然是整个社会中的最弱势的群体。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之比已从1998年的2.20倍扩大到2003年的2.7倍,差距又大大地拉大了。虽然近些年来农民收入在持续增长,7但增长幅度不及城镇居民,而造成城乡阶层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国家垄断行业的电信、电力、烟草、自来水、银行、保险等行业的收入与普通产业工人的收入差距要从1998年1倍增长到2003年的1.5倍。4、地区差距扩大:由于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的原因,我市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一些优越便利的区位条件和敢闯敢冒的先知农民和地区,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普遍达到了小康目标,正在大步向现代化迈进。而我市的磐安、武义、婺城、兰溪、东阳等的山区农民仍在贫困线上挣扎。据统计,全市年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48元的乡镇44个,人口达57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14.39%。而先富裕起来的义乌、永康、东阳以及各县市区的经济发达乡镇人均收入都已达到4000多元,二者相差1倍左右。最高的东阳横店镇达9020元。如果最高和最低比较,二者相差6倍还多。贫困地区收入增长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的工资性增长才能提高。而外出打工的工资水平几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增长,并且竞争非常激烈,收入增长缓慢,人均每年只增收100元左右。而富裕地区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经济技术优势,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人均年收入增加额多在300元以上,从经济基础和收入增加值的情况看,如8果不通过政府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来帮助贫困地发展经济,地区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因此,近几年出现的内需不足,可以说是农业、农民和低收入者的需求不足,其实质是农民的需求不足。(二)城乡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1、城市偏向发展政策。造成偏向城市发展而影响乡村发展,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是在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快速转轨和城市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中,计划经济年代遗留下来的城乡差别发展的战略观,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和“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未能有效调整,并主要财政税收收入差、金融资金存贷差和土地出让价格差等几种形式和渠道继续维系着这种城市偏向的利益格局。向农村收得多、支得少的财政收支差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在税收的构成中来自农村税收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农民办的乡镇企业,个私企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2003年全市财政税收中农业四税就达5.76亿元,如果加上私人企业和乡镇企业交的财政税收,所占比例很大,而国家财政开支中用于城市维护建设和其他占了大头,用于农业和农村上明显偏少。2003年全市用于农业支出为3.07亿元,只占全部财政支出的5.65%,比91999年增加了2.1亿元,虽然近几年对农业支出总额有较大幅度增加,但所占比例反而比1998年的5.97%下降30.30个百分点。在农村教育、卫生、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很大程度还要靠农民自已集资解决,目前,越到基层财政越是困难,乡镇一级的最难过,往往会把一些上级下拨有限的支农资金暂扣或移用,从而影响农业的发展。农村存得多,贷得少,资金存贷差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重吸储,轻放贷的现象,只要有足够的存款上交到上级金融机构,就可以过上赢利的安稳日子,这种体制和做法,造成了金融机构从农村吸储多,放贷少,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2003年全市金融机构多项贷款余额达868亿元,而用于农业贷款为6.95亿元,农村产品贷款7.8亿元,而农业存款达74.59亿元。农业存款中有五分之一用于农业贷款,并且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占整个贷款余额比例还在逐年下降,1998年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所占比例是24.01%。国家给农民征用土地土地补偿少,出让土地价格高的土地征用出让价格差支撑着城镇建设,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随着国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城镇非农建设用地已从行政划拨全面转向市场化的出让,土地出让价格大幅飚升,但向农民集体征用土地的补偿办10法和补偿标准仍停留在行政划拨年代。目前,政府向农民集体土地征用一亩耕地,一般补偿3-4万元左右,有的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只有2-3万元,而国家征用后出让给开发商的土地出让价格远远高于给农民的补偿。除了交通、学校等公益事业的土地外,商业性土地都已实行公开挂牌、招投标等形式出让,出让价格已高于征用价格10-20倍,有的甚至更高,这是政策开放年代里出现的以乡养城的一种新形式,是政府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的主要途径,也是当前农民利益流失最严重的一条渠道。2002年全市共出让土地面积865.7公顷,出让金额58.20亿元。其中金华市区出让土地面积489.0公顷,出让金额26.20亿元,已超出地方财政收入的。对此,农民心态严重失衡,征地纠纷已成为当前农民信访最多的领域,尤其是城镇边上的农村,大片土地被征用后,补偿费根本不足以让“失地农民”在城镇创业和安居,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2、农民太多和农民太穷。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现象,说到底,是社会结构从低收入的农村人口占多数的金字塔型向中等收入的城镇人口占多数的橄榄型转型缓慢,滞后于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农民的扶持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在城镇生活的生存空间,使得农民在城镇工作长期处于不正当的工作和政治待遇,农民的兼工11又兼农既不利于农业的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又影响进城农民工的创业精神。近几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都以二位数增长,而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还比较缓慢,虽然有9万人,非农产业,但扣除新增农村劳动力每年3多外,实际转移人口还不到6万人,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农民工的工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