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学原理(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领导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独特性质。正是领导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对分离,才使领导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许多管理学中所讲的“管理”实际上就是领导。管理几乎就是领导的同义语。而管理学创始人法约尔又把领导与管理严格地区分开来,认为领导是保证技术职能、商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这六项职能得以贯彻的保证力量,而“管理”仅仅是这六项职能中的一种。“领导”并没有得到完善、规范的阐述。一、引子第一章领导的含义与本质一般而论,领导学是从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但它又与政治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这些学科的教科书中会经常看到有关领导的论述。人们好象觉得难以把这些居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领导统合起来,以构建一门齐全的领导学。我们是否能将潜藏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领导背后的、具有相通性的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提炼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领导是影响和支持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热情地工作的过程。在帮助个体或群体确认目标以及激励和协助他们达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领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支持、自愿的努力、实现目标。领导就是将潜力变为现实的催化剂。在所有情况下,领导的根本任务是发现、发展、发挥和丰富组织和组织成员中业已存在的潜力。我们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历史分析和案例分析以澄清人们对“领导”所具有的误解,同时也通过这一分析为构建一门完整的、相对独立的领导学而努力。(一)领导活动的普遍性领导是任何社会组织共有的一种现象。正是因为领导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存在于各种人群和组织之中,才导致了以这一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领导学的诞生。(二)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的相通性领导学之所以能够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各种等级、各个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的组织之外,存在着具有通用性的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二、学习领导学的两个前提首先,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的相通性是由领导的分层原则所决定的。为什么领导活动要服从于分层领导的原则呢?一是因为分层领导是由领导幅度所决定的。企业组织中就存在着每一层次的领导幅度应保持在5-10人之说。所以,领导幅度的存在决定了跨级领导或越权领导的现象都有可能违背领导规律。高层领导者不包办下级的事务,也不能越级处理,而下层领导者不能将其领导幅度内的问题无原则上交。二是因为分层领导是与领导功能相适应的。在一个领导系统中,上层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大政方针和发展方向的确定,愈往底层,其具体执行的功能就愈明显。例如,企业通常划分为经营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其次,领导原理和领导艺术的相通性是由领导活动的特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任何层次的领导者必须依赖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才能保证领导活动的成功。由此导致了领导活动必然要以激励、动员和鼓舞员工为核心。领导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的社会活动,就在于这是一种必须依靠下属才能将决策方案转化为现实成果的社会活动。西方学术界至少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界定领导这一概念的。第一,领导者中心说。第二,互动说。第三,结构说。第四,目标说。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等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这一界定涉及领导活动的前提、主体、结构、手段与目标五个环节。三、领导的含义第一,领导活动是存在于群体之中的,一个人不能形成领导。群体生活成为领导得以诞生的前提。第二,领导活动的主体是由领导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与执行者共同组成的。领导活动的主体包括两个要素:一是领导者,二是被领导者。因为领导活动必须依赖于下属积极地执行决策和实现目标,才能使完整的领导活动全盘展现出来。其中被领导者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替代的,被领导者的积极程度是领导活动顺利展开的关键。第三,领导活动的结构是领导者发动和组织领导活动所依存的体制或规则。第四,领导活动的手段是领导者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第五,领导活动的目标是领导活动的归宿。(一)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就是寻求从企业拥有的所有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引导企业达到它的目标。领导与管理的最大区别体现为:领导是一种变革的力量,而管理则是一种程序化的控制工作。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人,他们在动机、个人历史及想问题做事情的方式上存在着差异。管理者如果说不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也是以一种非个人化的态度面对目标的;领导者则以一种个人的、积极的态度面对目标。管理者倾向于把工作视为可以达到的过程,这种过程包括人与观念,两者相互作用就会产生策略和决策;领导者的工作具有高度的冒险性,他们常常倾于主动寻求冒险,当机遇和奖励很高时尤其如此。管理者根据自己在事件和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他人发生关系;而领导者关心的是观点,以一种更为直觉和移情的方式与他人发生关系。四、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约翰·科特认为,管理和领导,虽定义不同,但显然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涉及到对需做事情作出决定,建立一个能完成某项计划的人际关系网络,并尽力保证任务得以完成。然而,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却不能掩盖两者之间的差异性。首先,管理的计划与预算过程趋向于注重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范围,强调微观方面,看重风险的排除以及合理性;而领导过程中经营方向的拟定,看重于更长的时间范围,注重宏观方面敢冒一定风险的战略以及人的价值观念。其次,具有管理行为的企业组织其人员配备趋向于注重专业化,挑选或培训合适的人担任各项工作,要求服从安排;而联合群众的领导行为则注重于整体性,使整个群体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并且投入进去,实现所确定的目标。再次,管理行为的控制和解决问题常常侧重于抑制、控制和预见性;而领导的激励和鼓舞侧重于授权、扩展,并不时创造出惊喜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最后,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体现为它们各自的功用不同,领导能带来有用的变革,而管理则是为了维持秩序。管理主要处理复杂的问题,优秀的管理者通过制定正式计划、设计规范的组织结构以及监督计划实施的结果而达到有序一致的状态。领导主要处理变化的问题,领导者通过开发未来前景而确定前进的方向。要达到组织的最佳效果,领导与管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两者不可或缺。但是大多数组织总是过于强调管理而忽视了领导的重要性。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领导具有全局性,管理具有局部性。第二,领导具有超前性,管理具有当前性。第三,领导具有超脱性,管理具有操作性。(二)领导与管理的联系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②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复合性和相容性。只有有力的管理与有力的领导联合起来,才能带来满意的效果。管理过分而领导不力,则给①非常强调短期行为,②过分注重专业化,③过分侧重于抑制、控制和预见性。总而言之,管理过分、领导不力的组织有一种刻板的面貌,不具备创新精神,对于企业来说,就不能处理市场竞争和技术环境中出现的重大变化,衰退是必然的结果。领导有力而管理不足,领导有力而管理不足,会导致如下结果出现:(1)强调长期远景目标,而不重视近期计划和预算;(2)产生一个强大群体文化,不分专业,缺乏体系和规则;(3)鼓动那些不愿意运用控制体制和解决问题的原则的人集结在一起,导致状况最终失控,甚至一发不可收拾。五、强制性领导与凝聚性领导的区别人们习惯于将领导与职位和权力联结在一起。但是,领导者的人格、修养、能力和知识等凝聚性要素是领导活动顺利推行、领导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所在,也是领导这一概念的核心。职权这一强制性因素不过是保障领导活动得以推行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已,它决不是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唯一要素。职权是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要素,但不能说凡占据了一个领导职位的人都注定可以成为一个真正、完整意义的领导者。可见领导不仅是在正式结构中进行的一种规范化、科学化的活动,而且也是在非正式结构中得以施展领导者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化活动。有必要将职位领导或强制性领导与凝聚性领导区分开来。领导学把仅仅依靠职权推行领导活动的现象称之为“Headship”我们可以将这一类型的领导界定为“职位领导”或“强制性领导”;而把Leadership“界定为“凝聚性领导”。基布把“Leadership”和“Headship”作为两种相互对立的领导类型进行了严格的区分。我们从这一区分中就可以深刻地领会领导这一概念的完整含义。1.维持----维持2.目标----目标3.没有情感的分享和行动的联结互动4.强制性来维持成员成一体互动5.权威-----权威。现实生活中领导的过程往往是两种类型的复合。领导与统治的区别第一,基础不同:领导的基础是影响力,统治的基础的是暴力。第二,目的不同:领导的目的是实现对领导对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组织者三方有利的目标;统治的目的是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20世纪是“领导工作成为一门科学”的时代。领导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领域。事实上,按照领导活动的普遍性和领导艺术的相通性这两个原理,我们可以断定,这些大人物和小人物都是领导学中所说的领导者。领导学的诞生有如下两个标志。六、领导学产生的两大标志(一)决策从日常的生产、管理中独立出来决策、计划等职能从日常的管理和生产领域中分化出来,即“决策工作专门化”,就直接导致了领导这一特殊现象的产生。在20世纪之前,决策与执行的分离是有限的、局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现象逐渐从政治领域向经济、科技、教育和军事领域扩展。例如,科技领域中决策与执行的分离产生于二战时期,其标志是科学帅才的出现。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总指挥奥本海默并非一流的物理学家或技术专家,而是善于领导组织的帅才。在经济领域,美国的卡内基并不精通钢铁生产的知识与技能,而他能够通过卓越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才能成为“钢铁大王”。实质就是决策权与执行权的相对分离,故西蒙提出决策工作专门化的观点,即一切形式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经济领导、科学领导等),都专门从事决策,而不是决策的执行、操作。即“制定”与“执行”的相对分工。(二)咨询从决策中独立出来决策活动要涉及到多重变量。决策工作对知识结构、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要素的要求相当高。正是在这一状况下,咨询业从决策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业性的工作。形式多样的知囊团成为领导活动中一道独特的景观。从此以后,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的功能主要体现为抉择,而智囊团的作用主要致力于对备选方案的提供与论证。即“谋”与“断”的相对分工,抉择成为领导者的重要工作。领导的要素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领导被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以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第一,领导者在行政活动过程中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第二,领导活动的顺利推行必然是在群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沟通的过程中实现的。七、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第三,领导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领导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决不是领导者自身的单一化受益,而是使组织价值、个体价值和领导者自身的价值三个方面都获得社会的肯定。第四,任何领导活动必须在适应或有效发改造外在环境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有效性。所以我们决不能把领导理解为以领导者为原点在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权力运动过程中进行的行为。它实际上是将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和组织成员都能接纳的目标贯通在一起的行为,其中领导者的发动作用和被领导者的执行功能都应该是等量齐观的重要因素。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二是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领导活动具有超脱性、综合性、战略性。现代领导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制定”和“执行”的相对分工。所以,群体成员对领导者的接受度就成为领导科学研究的一个主内容。被领导者的行为在最终的层面上决定着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实现质量。此外,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是领导活动的第二个基本矛盾。所谓环境是由体制、文化、心理和习俗等因素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形成的一种客观的、无形的压力。菲德勒就提出人们的行为方式确实是更多地取决于环境而不是人格,人们的行为更多地依赖于环境。

1 / 2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