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__防火防爆基本措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章防火防爆基本措施第1节火灾事故与爆炸事故一、火灾事故及其分类1、火灾事故在国家统计局制定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1990年1月起施行)中给火灾下了定义:凡失去控制并对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为火灾。22、火灾事故统计范畴1)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2)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其中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的爆炸,不列入火灾统计范围),3)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燃烧的事故;34)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并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5)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他物件燃烧的事故(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的除外)。43、火灾事故分类1)按一次事故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50万元以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户30户以上;烧毁财产损失5万元以上不具有前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52)按物质燃烧特性分类(GB4968—85)6二、爆炸事故及其特点1、常见的工业爆炸事故类型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引起的爆炸事故2)可燃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引起的爆炸事故3)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温合引起的爆炸事故4)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引起的爆炸事故5)火药、炸药及其制品的爆炸事故6)锅炉和压力容器爆炸事故72、爆炸事故的特点与危害1)爆炸事故的特点突发性:爆炸发生的时间、地点常常难以预料。复杂性:各种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灾害范围及其后果情况各异,相差悬殊。严重性:爆炸事故的破坏性大,往往是摧毁性的,多数造成人员伤亡。82)爆炸事故的危害冲击波破坏灼伤破坏由于爆炸而抛散的固体碎片可能击伤人员或砸坏物体由于爆炸形成的地震波破坏9三、火灾事故与爆炸事故1、二者的区别火灾事故与爆炸事故的发展过程有显著不同。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根据经验得出如下规律:火灾损失大约与持续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而爆炸则是猝不及防,爆炸过程可能在瞬间即将结束,人员伤亡及物质损失也在瞬间造成。102、二者的联系火灾和爆炸常常相互转化,形成复杂情况:爆炸引起火灾火灾引起爆炸11火灾与爆炸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防火防爆的核心是研究如何避免和杜绝可燃物、氧化剂、火源三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1.控制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混触条件;122.消除一切足以导致起火、爆炸的点火源;3.采取各种阻隔手段,阻止火灾、爆炸事故灾害的扩大。13第2节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与措施一、基本原理与思路1、基本原理引发火灾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及点火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内含还原剂与氧化剂)或可燃物与空气的混合物及起爆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如果我们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上述条件之一,就可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142、防火防爆的基本思路预防性措施:这是最理想、最重要的措施。其基本点就是使可燃物、氧化剂与点火(起爆)能源没有结合的机会,从根本上杜绝发火(引爆)的可能性。限制性措施:这是指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限制其蔓延、扩大的措施。如安装阻火、泄压设备、设防火墙等.15消防措施:万一不慎起火,要尽快组织人员扑灭。特别是如果能在着火的初期就能特火扑灭,可以避免发生大火灾。从广义上讲这也是防火措施的一部分。疏散性措施: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旦发生较大火灾时,能迅速将人员或重要物资撤到安全区,以减少损失。如建筑物或飞机、车辆上的安全门或疏散通道等。16灭火的基本方法1.隔离法2.窒息法3.冷却法4.抑制法17冷却法——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冷却法是根据可燃物质能够持续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燃点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例如直流水的灭火机理主要就是冷却作用。另外,二氧化碳灭火时,其冷却的效果也很好。18窒息法——减少空气中氧的浓度窒息法是根据可燃物质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这一条件,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火的作用。19隔离法——隔离与着火物相近的可燃物质隔离法就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一条件,把可燃物与火源隔离开来,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拆除与火源相连的设备或易燃建筑物,造成阻止火焰蔓延的空间地带;设法筑堤阻拦已燃的可燃或易燃的液体外流,阻止火势蔓延,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20抑制法——消除燃烧过程中的游离基抑制法就是通过灭火剂参与燃烧的链式反应过程,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活泼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链式反应中断,燃烧停止。常用的干粉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灭火机理就是化学抑制作用。21常用的灭火剂灭火剂: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终止的物质。种类:水、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等。22灭火器类别:按移动方式:手提式、推车式驱动灭火剂动力来源: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充装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卤代烷、酸碱、清水灭火器23灭火器的型号用英文大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如MF2,M代表灭火器,第二个字母代表灭火剂类型:F是干粉灭火剂,T是二氧化碳灭火剂,Y是卤代烷灭火剂,P是泡沫灭火剂,QP是轻水泡沫灭火剂,JP是机械泡沫灭火剂,S是水灭火剂,SQ是清水灭火剂。阿拉伯数字表示灭火剂质量或容积,单位:kg,L245.3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一、通用的技术措施1.防火技术措施:严格控制火源;监视酝酿期特征;采用耐火建筑;阻止火焰蔓延;限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组织训练消防队伍;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252.防爆技术措施防止爆炸混合物的形成;严格控制火源;燃爆开始就及时泻出压力;切断爆炸传播途径;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物的破坏。3.建筑设计须按《爆炸危险场所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4.工艺安全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投料控制;流量、液位控制;防止跑、冒、滴、漏;防止误操作26二、防火防爆的管理措施1.建立防火防爆安全法规和管理制度2.易燃易爆物料管理储放原则:查明物品理化性质,危险特性,采取避光、通风、隔离、冷藏、定量、分散等措施;27储放要求:场所符合消防安全条件,备有消防设施;物品要分类储存;进库要检查验收;堆、码、垫、盖要符合要求;严格执行库房管理制度。3.火源管理控制明火;控制摩擦和撞击;防止电热和电气火花;消除静电危害;其他火源的控制284.易燃易爆危险场所安全监察监察内容:检查企业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监察要求:熟悉防火防爆方面的法规标准;掌握火灾、爆炸的基本规律;掌握易燃易爆危险场所的防火防爆措施;掌握火源的控制和消除方法。29三、爆炸控制防止爆炸的一般原则:一是控制混合气体中的可燃物含量处在爆炸极限以外;二是使用惰性气体取代空气;三是使氧气浓度处于其极限值以下。防止爆炸的通用措施:惰性介质保护:采取的惰性气体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烟道气系统密闭和负压操作通风置换阻止容器或室内爆炸的安全措施爆炸遏制30四、火源的控制与消除1、消除导致火灾、爆炸灾害的物质条件1)在生产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物。通过生产工艺的改进,以不燃物或难燃物代替可燃物,以火灾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危险性大的物质,是工业防火防爆的根本性措施,应首先加以考虑。31322)工艺设备尽量密闭化。已密闭的带压容器或管道要防止泄漏,负压设备应防止空气的渗入。因材料强度下降引起破坏而发生泄漏;因外负荷引起破坏导致泄漏;因内压上升引起破坏导致泄漏;误操作造成的泄漏;焊缝开裂或密封不严引起的泄漏。333)加强通风除尘。对于某些无法密闭的,有可能存有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场所,要设置良好的通风除尘装置,降低空气中可燃物的浓度,严格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4)在可能发生危险的场所设置可燃气(粉尘)浓度监测报警器,一旦浓度超标即报警,以便采取紧急防范措施。345)惰性介质保护。惰性气体有氮、氦、氖、氩、氪、氙等,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它惰性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很少。这些惰性气体化学活性差,属不燃性气体。在存有易燃易爆物料的系统中.加入惰性气体,使可燃气浓度及氧气浓度下降,可以降低或消除燃烧的危险性,起到保护作用。6)对燃爆危险物的贮存、保管、运输都要根据其特性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352、消除或控制火源点36消除或控制火源点的主要措施1)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机器上转动部分的摩擦,铁器的互相撞击或铁钉工具打击混泥土地面,带压管道或铁制容器裂开,物料高速喷出与容器摩擦等,都有可能产生高温或火花,成为火灾、爆炸的起因。措施:危险场所禁穿带钉鞋;用铜制、木制工具代替铁制工具;凡会发生撞击或摩擦的两部分应采用不同金属;火炸药工房铺设不发火地面等。372)防止可燃气体绝热压缩而着火这种火灾实例不多。主要由于气体绝热压缩使温度急剧上升,导致着火。例如氢气或乙炔气等从钢瓶泄漏喷到空气中时,因喷气流猛撞空气,其一瞬间受到绝热压缩,使温度上升而引起自燃着火。383)防止高温表面成为火源工业生产中的加热装置,高温物料输送管线、高压蒸汽管线及一些高温反应器、塔等,表面温度较高。如可燃物与这些高温表面接触较长时间,就可能被引燃。对一些自燃点较低的物质,尤其需要注意。措施:高温表面应有保温、隔热措施;可燃气排放口应远离高温表面;不能在高温表面烘烤衣服或其他可燃物件;应经常清除高温表面上的污垢,防止高温表面使其分解、自燃。394)防止热射线(日光)直射的太阳光,通过内透镜,圆形玻璃瓶、有气泡的平板玻璃等会聚焦形成高温焦点,可能点燃可燃性物质。为此,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和库房必须采取遮阳措施,将窗玻璃涂上白漆或采用磨砂玻璃。405)防止电气火灾爆炸由于电气方面的原因,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称为电气火灾爆炸,这类事故在火灾爆炸事故中占相当大的比例。电气方面形成的火源,一般是指电器开关合闸、断开时产生的火花电弧,或由于电气设备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或其它原因产生的电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416)消除静电火花静电指的是相对静止的电荷,是一种常见的带电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两种不同物质(其中至少有一种为电介质)相互接触、摩擦,就可能产生静电并积聚起来,产生高电压。若静电能量以火花形式放出,则可能成为火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在石油化工部门,塑料、化纤等合成材料部门,橡胶制品生产部门,纺织部门以及其他制造、加工、转运高电阻材料的部门都可以发生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42消除静电有两条主要途径,其一是控制工艺过程,抑制静电的产生;其二是加速工艺过程所产生的静电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它不超过安全的限度。具体措施:*抑制静电产生*接地*添加导电材料*添加抗静电剂*增加空气湿度*使用静电中和器*静止泄漏437)防雷电火花雷电是自然界中的静电放电现象。雷电所产生的火花温度之高可熔化金属,也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祸根之一。防雷装置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电引入大地。448)防止明火加热用火控制:加热易燃物料时,应避免采用明火,宜采用蒸汽、热水或其它热裁体(导热油、联苯醚等)装置。装置中明火加热设备的布置,应与可能泄漏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工艺设备和罐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应布置在散发易燃物料设备的侧风向或上风向。两个以上的明火设备,应将其集中布置在装置的边缘,并保持安全距离。45维修用火控制:维修用火主要指焊、割、喷灯等作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