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典文献学1、文献: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2、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1)甲骨: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是古典文献载体的一种。具体地说,甲,指龟甲的腹板;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或腹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人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的文献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又称甲骨文。2)金石:金,指青铜器,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又称为“铭文”“铭辞”,铭辞被赋予了有意识进行历史记载的性质,其文献性质也得到加强。《后汉书·蔡邕传》称:“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又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刻儒家经典于石上,世称“正始三体石经”。3)竹木:竹,指竹简;木,指木牍,合称简牍。简牍作为文献载体的使用,据说早在殷商时就出现了,但从出土文献考察,主要集中在战国至汉晋这一段时期。东晋以后,纸张使用取代了简牍。4)缣帛:缣帛即丝织品,类似的织物还有“素”,即白绢等.丝织品作为文献的载体的出现,有其自身的优点,平整易于舒卷,长短便于裁剪。5)纸张6)电子文献3、古典文献的传抄方式刻写:甲骨时代—金石时代—简牍时代书写: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张时代1)*刻写:是最原始的自然方式。古人在甲骨、青铜器、石头、玉器等坚硬物体上传抄文献只能采取刻写(刀刻或铸刻)的方式。2)*书写:即用笔在各种材料上写,是迄今为止的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传抄方式。与简牍、缣帛、纸张有关。4、古典文献的类型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总集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的《文选》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西汉刘向整理群书时已有别集。3)单行文献:单行文献,是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单行文献与别集有所不同,别集只是一位作者的部分或全部作品,即一位作者的多种作品,而单行文献可能是一位作者,也可能是几位作者,但只能是一种作品或著作。代表作《战国策》《红楼梦》4)丛书:丛书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书名,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丛书又名“丛刊”“丛刻”“类编”“合刻”、“汇刻”、“汇钞”、“全书”等。“丛书”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笠泽丛书》。现一般认为南宋俞鼎孙、俞经编辑的《儒学警悟》为最早之丛书。南宋左圭编纂《百川学海》则为大规模综合丛书之先声。综合性丛书是指包罗各种各类著作的丛书,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库全书》,后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等。5)工具书:工具书为搜集一种或多种资料,按照一定编排体例和检索方法编写的、主要供人查阅的知识型文献。一是书目、索引。二是字典、词典。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和《尔雅》.关于《说文解字》最著名的注释是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三是类书、政书。类书: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类门下又分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历代著名的类书有:最早类书为三国曹丕时所编《皇览》(已佚)唐代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经济类编》;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渊鉴类涵》类书在古典文献的辑佚和校勘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政书:为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工具书。*政书代表作:最早之政书为唐刘秩的《政典》,杜佑扩充为《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与《通典》合称“三通”,为极重要之典章制度史。清十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5、目录与目录学目录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目录在古代有“录”、“略”、“志”、“叙录”、“解题”、“提要”、“考”、“记”等异名,而汉晋以后,“目录”已成通名。一书目录群书目录:群书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它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兴起的西汉时期。成帝时,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刘歆作《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目录学的兴起6、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1)一部体制完备的古代目录,其基本结构主要包含书名、叙录、类序三项。2)书名书名项为著录文献的名称、篇(卷)数以及作者姓名、附录等内容,反映图书的外貌特征。书名项为目录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没有书名不能成其为目录。早期文献大多没有篇名和书名,现有篇名和书名为文献整理过程中产生或确定。书名有时反映了文献主旨或著作形式等内容。3)叙录: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中国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4)类序:类序是中国古代目录书中介绍某一部类图书的学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7、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1)“六分法”“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它创始于《七略》(西汉·刘向)。《七略》已经散佚,班固(东汉)《汉书·艺文志》在其基础上编成,列其类目六略(六分法)将各类典籍分门别类,条理井然,开创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之先河,确为文化学术史上的伟大创造。2)“七分法”魏晋南北朝:王俭的《七志》、阮孝绪《七录》。《七志》分为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又附道经、佛经。萧梁阮孝绪撰《七录》,斟酌王(俭)、刘(歆),分内外二篇。内篇五录: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外篇二录:佛法录,仙道录。3)“四分法”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成熟于东晋时的李充。郑默(曹魏时期)《中经》、李充(东晋)《晋元帝四部书目》、唐初《隋书·经籍志》荀勖四部实际即经、子、史、集。此当为后世四部分类法的开端。4)经史子集四部概述(辨认四部)1、*经部:经部著录儒家经典与后儒解经之著作,以及与学习经书有关的读物如小学之类。“十三经”有《诗》《书》《仪礼》《周礼》《礼记》《易》《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儒教经书初为“六经”(《乐经》消亡,实为五经),东汉时增加《孝经》、《论语》,合为“七经”。唐代又分《礼》为《仪礼》、《周礼》、《礼记》,分《春秋》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再加上《尔雅》,共为十二经。至宋代理学家将《孟子》地位抬高,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孟子》列入“经”的行列,“十三经”正式诞生。)2、史部:只收历史类书籍,专科性较强。3、子部:其他三部不能归属的,全都统归子部4、集部:主要收集诗文集和诗文评著作8、古代目录书的类别1)官修目录国家图书目录即所谓“朝廷官簿”,一称官修目录,为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图书目录。西汉成帝、哀帝时期,令刘向等整理群书,最后编成《七略》,是为国家图书目录之始。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当属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官簿。2)史志目录“史家著录”,指由史家编入史籍的目录现存最早确立六分法《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3)私家目录宋代著名的私人藏书目录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9、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1)有助于掌握历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术的盛衰2)有助于粗知学术源流,了解学术的演变3)有助于文化学术的研究和古典文献的整理10、版本的类别1)写本:写本又称手写本,指成书时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是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唐以前的纸书都是手写本。2)刻本:刻本指在板木上刻字刷印而成的图书。3)善本: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源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为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4)活字本和影印本11、纸书的装式为了便于纸书的阅读和收藏,纸书的装帧形式先后有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1)卷轴装初期的纸书都是卷轴装。从六朝至唐五代,纸书皆用卷轴。直到北宋,也仍有用卷轴装帧的,所谓卷轴装,就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向前卷成一束,称为一卷。2)旋风装旋风装就是将裁成一定大小的纸两面书写,或将两页裱成一页两面书写,然后将写好的树叶的一端依次粘贴在一张卷纸上,装上卷轴,就成为一本旋风装的书籍。3)梵夹装梵夹装不是中国典籍固有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代对从印度传进来的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式的一种称呼。4)经折装经折装就是把卷轴式改为折叠式,书纸仍然是由多张纸粘连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按照一定的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折页,前后用两块与折页一样大小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类似于梵夹装。因古代中国佛道二教经典主要采用这种装式,所以称为经折装。5)蝴蝶装蝴蝶装也简称蝶装,装订方法是将每一页有字的一面向里对折,然后把折缝粘连在一张大纸(底纸、稍硬)的中央,最后将大纸折过来就成为前后封皮了。这种装帧形式,从外表看很很像现在的平装书,打开时版心好像蝴蝶身躯居中,书叶恰似蝴蝶的两翼向两边张开,看去仿佛蝴蝶展翅,故称蝴蝶装。6)包背装这装订形式约始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和明代前期。包背装是对蝴蝶装的一种改进。人们把印好的书页在版心中线处背面对折,让版心向外,单口向内,然后将单口粘连到裹背纸上,外面再加上护页和封面。7)线装线装书只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线装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克服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12、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1)讹:讹也称”误”,就是文献原有文字写错了,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2)脱:文献在传抄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从脱文的多少看,有脱字、脱句、脱简、脱行、脱页等多种。3)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4)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顺序被弄颠倒了的现象称为倒文。纠正之则称为乙转或乙正。其中又有字倒、句倒、篇章倒等不同情况。13、古典文献校勘的资料1)本书的异本第一,稿本第二,抄本第三,拓本第四,印本第五,注本:对古书加以解释,旧有传、注、说、故、训、记、解、笺、章句等多种名称,我们统称为注。注通常附书以行。我们将附有注释的文献称为注本。注本是文献的异本之一,也是重要的校勘资料。第六,选本第七,校本2)他书的引文除同一文献的各种异本外,还可利用其他古书的引文进行校勘,主要有古类书引文、古书注、书抄等。第一,古类书引文。第二,古书注引文。其中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尤为考据家所重。第三,书抄。3)底本:校勘时要选用一个本子为主,即校勘的底本。底本一定要选择比较可靠的版本。底本选择为校勘之起点。其选择标准,张之洞归纳为三:一曰旧本,二曰足本,三曰精本(善本)。其余参校本的选择亦可仿此。14、校勘的主要方法1)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名材料错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优点:1.便于发现文献中的错误和找到改正错误的依据。其发现和改正的错误,均有版本上的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主观武断、妄改原文的弊病;2、若将所有异文汇编成校勘记,则无异于汇聚了多种版本。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