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课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日育”特色研究之班本课程研究班级:毛毛虫班(202班)辅导老师:徐亚琴诗歌好比人类社会的一方多棱镜,每当诗人感动于山川风物、人事代谢,心潮起伏间便诞生出一首首动人的篇章。中国被称为诗的王国,上下几千年的积累沉淀,无数伟大的诗人、多少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灿若明月,多如繁星。在这座百花争艳的园子中,奇珍纷呈,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去倾听世间的花开花落、沧海桑田……●田园诗●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乡思诗●送别诗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田园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封建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山水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但不论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经过诗人知性介入或情绪干扰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须保持耳目所及之本来面目。当然,诗中的山水并不局限于荒山野外,其他经过人工点缀的著名风景区,以及城市近郊、宫苑或庄园的山水亦可入诗。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乐水者智,乐山者寿”,这样说似乎可以充分显示山水怡情养性的功能。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以山水诗集为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咏物咏物诗是我国民族传统诗歌中的一枝奇葩。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没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的物就会苍白无力。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了,才是咏物诗应有的境界。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边塞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边塞诗人是一群具有北方豪侠气概的天才型诗人,他们动辄以公侯卿相自许,抒发出了大唐盛世所特有的气势,他们那大唐最强音的呼声却是任何人都不可以忽视的。盛唐的边塞诗具有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乡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常常通过思乡怀亲表现出来。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以及“落叶归根”的思想,都是中国文化凝聚力的体现,是超越时代的。作品中具有一种穿透时代的传统文化精神,并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月、杜鹃鸟(子归)、鸿雁、鹧鸪、柳……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别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往往有不少见情见性的佳作;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由于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看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气力;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这些诗从情感上看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为凄悲,催下泪下;或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远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