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与艺术全文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领导科学与艺术李成言导论一、领导的含义与本质1.领导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领导就是某一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依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制动和致变领导客体,达到既定目标,完成该系统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第一,自然属性。领导的自然属性产生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的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是领导自然属性的一般标志,第二,社会属性。群体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从而构成了领导的社会属性。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领导的社会属性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2.领导的本质领导的本质就是构成领导活动本身并因而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即领导活动独特的内在矛盾。领导活动是为了公共目的而开展的一种共同活动,其本质体现为公共使命的承担。因此,从价值取向与精神归宿来说,领导本质是一种服务。3.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同“领导”一样,“管理”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与“领导”具有的双重属性相似,管理也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一是它的自然属性,反映其共性:二是它的社会属性,反映其个性。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权力属性是领导的根本特质,权力和服从是领导关系的永恒属性。而管理则不具有显著的权力特性。第二,由于领导实践的需要,领导活动往往具有非程序化、非规范化、创造性的特点,而管理则主要体现为一系列规范化、程序化的事务性活动。第三,一般说来,在特定的实践范畴内,管理行为是为实现最终的领导目标服务的,而领导活动往往对管理行为具有统帅性。二、领导科学研究发展概述领导是一种活动,是人类社会群体活动一种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导科学是人类领导活动长期发展的理论产物。1.领导科学研究遵循的基本线索——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价值中立是指只要能掌握一定的权力,占据一定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实现组织目标,就被作为领导者得到认同,而不考虑人物对社会和历史是否具有进步作用。非价值中立是指领导不仅应注重权利的拥有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更应注重对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在提升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积极作用。2.领导科学尤其美国领导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一是从研究领导者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3.领导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是政治与行政领导领域,主要体现为对政府首脑或领袖意志与行为的研究。二是企业领导领域,影响非常广泛。代表作有:“管理大师”彼得布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和《管理实践》,西蒙的《管理决策科学》和《管理行为》等。三是军事领导领域,主要体现为战争中的领导艺术的研究。4.领导科学研究发展的阶段特质论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创始人是阿尔波特,代表人物有斯托格蒂尔等。以领导特质为对象研究领导现象和活动,探究和解释领导现象的发生与变化。行为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代表人物有斯多基尔等。以领导行为为对象对领导活动进行动态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导者的领导行为与领导风格对组织行为及领导绩效的影响。权威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雷芬。主要研究领导权威的构成、行使、作用以及提升等内容。权变论阶段(20世纪60--90年代):代表人物是菲德勒等。该理论又称情景理论、情境理论或情势理论,认为应将领导者的特质和行为与特定的环境因素相结合,进行系统性与互动性的研究,才能发现领导活动成功的关键。5.领导科学研究发展的最新动态新世纪,领导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包括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模式的变化、新的领导观念如无边界领导观、柔性领导观、互动领导观的形成等。三、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从一般意义上说,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领导活动特有的矛盾、特点和规律,而领导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领导活动的主体、领导活动的结构和领导活动过程。1.领导活动的主体领导活动主体,是指各级各类领导者。领导学研究领导活动的主体时,侧重研究—卜列问题:一是领导者的本质,二是领导者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2.领导活动的结构领导活动结构是指一个系统性的概念,主要包括对以下问题的研究:一是领导活动赖以展开的体制与组织形式,二是领导环境与文化。3.领导活动过程领导活动过程主要包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领导决策,二是领导选材用人之道,三是领导效能及其测评。领导学是一门与时俱进、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领导科学的研究,既要关注对传统经典理论的理解和深入研究,又要密切关注社会实践与时代的发展,对学科发展的新问题、新领域做前瞻性的探讨。第一章领导权力、领导体制与领导环境一、领导权力1.领导权力的概念领导权力就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实施领导活动的过程中,对下属施行的强制性影响力和制约力,包括领导权力主体、领导权力课题和二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如手段、方式和结局等三个要素。2.领导权力的特征强制性。强制性是权利的天然属性。目的性。权力的行使总是与一定的目的相联系的,权力的目的在于实现和维护特定的利益。无形性。权力是一种带有很强抽象性的社会现象,其存在方式具有无形性的特点。依附性。权力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存在,权力随权力载体的变化而变化。可塑性。权力的可塑性是指权力是由人创造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权力进行塑造,但这种转变和塑造要以对权力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前提。对象性。包括领导权力在内的各种权力都有其特定的职责范围和行使界限,权力职责范围和行使界限的明确界定和合理划分,是有效地行使权力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3.领导权力的变异与制约领导权力的变异从根本上说是行使领导权力主体错用、滥用权力的行为引起的。主要表现包括:权责分离,玩弄权术,权力角逐,权力寻租,用权神秘化等。领导权力制约,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对行政领导权力的限制与约束。领导权力制约的本质要求主要体现在:权力制约主体活动的独立性,权力制约对象活动公开性,权力制约关系的对等性,权力制约手段的强制性,权力制约机构的协调性。二、领导体制1.领导体制的概念领导体制,概括说就是领导活动中,领导权限的划分和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2.领导体制的主要内容首先,领导体制的核心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其次,领导体制的载体是各级各类领导机构的设置。领导体制必须存在于一个有序的结构中。领导体制的组织结构是指领导内部各个基本要素的组合形式及相互关系与联系方式。再次,领导体制的内容包括领导者的领导层次与领导幅度。所谓领导层次,是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所谓领导幅度,也称“领导控制跨度”,是指领导者可直接下达命令发布指示并直接相他汇报、对他负责的认输。最后,领导体制的内容体现为领导者的管理制度,即狭义上的人事制度。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监督、轮换、培训、离退休等方面的制度规范。3.西方企业领导体制演变的历史概况领导体制的建立与演变是与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同时受制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与制约。综观领导体制演变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原始民主制、君主专制制、分权制衡制和民主集中制;也有的学者根据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将其概括为自然集体领导、个人家长式领导、资本主义社会领导体制和社会主义社会领导体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体制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领导体制,它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第一,家长制行政领导。早期的资本主义普遍实行家长制的行政领导,企业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往往融为一体。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规模不大,这种领导方式还比较适应,并且起到一定的积作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兴起。第二,经理制领导。工业革命之后,由于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发展,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劳动的专业化趋势逐渐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逐渐从资产的所有者转移到具有精深专业知识的资产管理者身上,出现了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经理制的出现是领导体制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发展,并一直沿用至今。第三,职业“软专家”领导制。从20世纪初开始,由于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进一步结合,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日趋复杂,专业分工也随之日益细化。经营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管理的方式与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管理逐渐成为一门学问,以经营管理为专业的职业“软专家”应运而生。此后,逐渐发展成软硬结合的专家,即既精通专业知识与生产技术,又精通管理和领导理论。这种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是领导者按照领导与管理的一般规律开展工作。第四,专家集团领导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现代生产与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领导和管理工作纷繁复杂,涉及多种行业,需要多方面知识,出现了最高领导层次的专家集团领导趋势。同时,一些大型企业还聘请包括技术专家与管理专家在内的各类专家组成“智囊团”与“思想库”,为生产和科研决策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和科学依据,但不最终决定领导的决断。这种有现代智囊参与的领导体制,标志着一种“谋”与“断”相分离的新的领导方式的产生。这种领导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专家领导集团按照领导与管理的一般规律来从事领导与管理工作。目的在于发挥集体智慧,弥补个人精力与能力的不足,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使领导的决策日臻科学化和高效化。第五,多级领导制。上述四种领导体制,从决策与管理的结构上来看,大都属于集权制。随着市场的瞬息万变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客观上要求在必要的集中领导下,扩大分散管理的权力。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在大型企业中实行集中领导、分散管理的“事业部制”。事业部是独立核算、承担经济责任的单位,“事业部制”是企业领导方式的重大改革。这种领导体制的特点在于把经营决策与具体管理分开,既增加了决策的及时性与科学性,又提高了领导与管理的效率。4.WTO与领导体制改革即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国际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国际组织,为各成员国制订各自的国际贸易政策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法律框架。面对规则的运作,中国领导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并融入国际经济大潮,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现领导权力划分的科学化。第二,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实现领导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法制化及其运行活动的程序化。第三,实现领导行为方式、方法及手段的现代化。三、领导环境1.领导环境的含义环境一词是指事物周围的情况和条件。环境的最初含义主要是指空间意义的范围大小,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逐渐突破了原有的狭窄的空间属性,具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人文意义。我们现在一般是把环境作为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特定词汇来使用的。领导环境是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展开的各种要素的总和。2.领导环境的研究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一致性程度首先要以认知程度为基础。作为领导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领导环境是对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群体目标的一个有效补充,有助于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展现组织存在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它沟通和连接了领导活动中多种看似并无联系的要素,为领导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动态的、联系的、辨证的观察视角和学术思路。第二章领导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结构一、领导的个体素质1.领导素质的含义所谓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既包括领导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有包括更加广泛的内容,如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文化专业素质、领导风格、管理能力等。2.提高领导个体素质的基本途径领导个体素质的提高,是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