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发展与全国对比分析发布日期:2013-06-17阅读数: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排位情况,并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关键词:排位分析通过对广东与全国各省(区、市)历年经济数据进行比较和排位,可比较直观地了解广东的优势,也能及时发现不足。本文对1978-2011年广东与全国及30个省(区、市)的多项经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广东综合经济实力在总体上处于领先水平,其中广东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优势较突出,但在发展速度、发展后劲等方面还相对不足,值得我们关注。一、广东经济在全国的排位情况(一)多项总量指标居全国前列。1978-2011年,广东经济保持着全国31个省(区、市)中平均最高的发展速度,多项经济指标雄居全国各省首位,对全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作出了重要贡献。1、GDP总量连续23年居第一。改革开放伊始,广东经济总量仅居全国第5位,排在江苏、山东、上海和辽宁之后。经过10年的经济迅猛发展,从1989年广东GDP以1381.39亿元超过江苏的1321.85亿元后,到2011年已连续23年稳居全国第一。2011年广东GDP达到53210.28亿元,江苏、山东以49110.27亿元和45361.85亿元分别居第二和第三。分三次产业看。随着广东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从1978年占GDP的29.8%下降到2011年仅占5.0%。但放眼全国,广东第一产业增加值在90年代初曾多次位居全国第二;近年来虽然位次有所下降,到2011年仍以2665.20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位。广东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93年起超过江苏居全国第一位,到2011年已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其中2011年广东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6447.38亿元,比江苏多1244亿元,比山东多2430亿元。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81年就首次排位全国第一,但在1983年曾被山东超过;从1984年开始,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连续28年稳居全国第一。到2011年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4097.7亿元,比江苏多3255亿元,比山东多6727亿元。广东第三产业具有明显优势。2、国际化水平保持高位。从1988年开始,广东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北京居全国第一,到2011年已连续24年稳居全国第一。到2011年广东进出口总额达到9133.34亿美元,占全国的25.1%,比第二的江苏高10.3个百分点;其中,广东出口5317.93亿美元,占全国28.0%;进口3815.41亿美元,占全国21.9%。从1987年有正式汇率以来,广东外向依存度(为与各省有可比性,本文统一用全国平均汇率计算)呈两个波峰,分别是从1987年的92.5%上升到1994年的180.4%,随后下滑到2001年的121.3%,从2002年起广东外向度再逐步攀升到2006年的158.1%,随后几年再呈逐年下滑,到2011年外向依存度下降到110.9%,列北京和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位。3、消费品市场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消费市场趋于活跃,从1981年开始,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开始居全国第一,到2011年已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期间广东占全国比重从1978年的5.1%上升到最高的11.6%,到2011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二万亿,达到20246.72亿元,占全国的11.0%。山东和江苏居第二、第三位,分别为17155.49亿元和15988.38亿元。4、信息化程度高居第一。广东信息化发展成效显著,信息化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广东邮电业务总量从1989年开始一直居全国第一,2011年广东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80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4.4%,比排名第二的江苏多近一倍。广东固定电话用户从1985年即已达到全国第一,2011年达到3147万户,占全国11.1%,广东比排名第二的江苏多三成以上。移动电话用户从1988年开通以来,广东就稳居全国第一,到2011年,广东达到1.08亿户,占全国的10.9%,广东是排名第二的山东的1.5倍,是排名第三的江苏的1.6倍。此外,广东金融机构存贷款、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等指标也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二)主要结构指标具有优势。在经济总量指标居于领先外,广东不少结构指标与全国各省(区、市)的对比中具有优势。1、产业结构相对较优。广东在1985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30%,到1998年超过40%,最高的是2002年达到47.0%,之后第三产业比重一直保持在45%左右,2011年三次产业比为5.0:49.7:45.3,第二产业比重居第22位,第三产业比重居第6位。因为全国各地工业化程度不同,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单纯以第二产业比重或第三产业比重对各地产业结构水平高地排位不好判定。使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①可直观地看到各地结构高级化程度。经计算,2011年,广东产业结构层次系数达到2.40,居全国第四位,列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之后。产业结构层次系数紧跟广东的是浙江(2.39)和江苏(2.36)。说明广东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对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意义重大,是我国各地新一轮协调城乡发展,扩大内需的重点。因各省市对人口数据统计口径差异较大,我们仅对近几年各省常住人口数据进行计算比较。从2005年到2011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从2005年的60.7%逐步上升到66.5%,一直居全国第四位,前面是不具可比性的京津沪三个直辖市。紧随广东的是浙江和江苏,城镇化率分别为62.3%和61.9%。广东城镇化处于全国领先位置。3、科技投入水平明显提升。2006年广东R&D经费支出313亿元,居全国第三,少于北京和江苏;R&D占GDP比重只有1.19%,低于全国1.42%的平均水平,在各省排位中仅列第十位。近年来,广东科技投入水平迅速提升。到2011年,广东R&D经费支出已达1045.5亿元,略低于江苏的1065.5亿元,居全国第二位。R&D占GDP比重上升到1.96%,已超过全国1.84%的平均水平。在各省排位也到了第5位,居北京、上海、天津和江苏之后。二、横向对比中存在的问题(一)发展速度放缓。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前28年和近5年的发展速度,可以比较明显看到广东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在31个省市区中,近几年GDP平均增长速度低于1979-2005年平均增长速度的仅有两个省,分别是广东和浙江。其中,广东2006-2011年GDP平均增长12.0%,比1979-2005年平均增速低1.7个百分点;浙江2006-2011年GDP平均增长11.4%,增速低了1.8个百分点。而其余29个省市区后5年平均增速均高于之前的平均增速0.5个—5.8个百分点。从历年GDP增速排位看,广东GDP增速名次基本在前8位以内波动,并多次高居全国第一。平均来看,前28年广东GDP平均增速居全国第一,但近5年平均增长仅列全国第23位。而江苏则从第4位下滑到第13位;山东从第5位下滑到第19位;浙江从第2位下滑到第29位;上海从第17位下滑到第31位。可见,随着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凸显,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沿海经济强省增速排位不断下滑,广东下滑则尤为明显,下降的位次也最多。从1989年广东GDP超过江苏,到2011年已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但近年来受发展速度放缓的影响,广东GDP增量已连续多年少于江苏。江苏、山东对广东的追赶步伐日趋逼近。从1987-2007年的21年间,广东有19年GDP增量居全国第一,仅1990和1996年被山东超过。但从2008年以来,广东已与GDP增量第一无缘。2008年山东GDP增量超过广东,2009年江苏和山东增量均超广东,也是1984年以来首次跌出前二位;2010年和2012年江苏均超过广东。从图中可以看到,自1989年广东GDP超江苏后,江苏和山东GDP占广东的比例从95%以上逐步下滑,到2000-2004年均不到广东的80%。从2005年以来,江苏和山东GDP逐步缩窄与广东的差距,特别是江苏,已从最低的占78.5%上升到2011年占92.3%,山东也从最低占76.1%上升到2011年的85.3%。平均算来,2008-2011年的四年间,广东的GDP增量平均每年比江苏少414亿元,到2011年广东GDP仅多江苏4100亿元,如果按这个趋势,江苏不到十年即可超过广东。(二)投入能力减弱。从当前全国经济看,仍属于投资拉动型和速度效益型,广东也不能例外,保持一个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投资率仍是广东拓展国内市场,增强国内竞争力的关键。从1989年到2002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居全国首位,为广东经济较快发展奠定基础。但从2003年开始,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2003-2008年下降到第三位,居江苏和山东之后。2009年开始,河南也超过广东,到2011年辽宁也超过广东,使广东固定资产投资额仅居全国第五位,如果再剔除其中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部分,广东投资仅仅居全国第七位。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基本可反映经济发展后劲。从历年全国各省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的排位看,广东不容乐观:如下表所见,2002年开始广东排位在30名后,甚至有5个年份排着全国最后。到2011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仅31.7%,仅高于上海的26.4%,不到全国平均水平65.9%的一半。经计算,山东和江苏从2008年到2011年四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8.45万亿元和8.35万亿元,比广东从2005-2011年共七年的投资总额(8.24万亿元)还高。广东固定资产投资位次靠后,与广东经济第一大省明显不符。固定资产投入相对过低,将直接影响广东经济发展后劲。(三)民生建设相对滞后。一是人均指标的排位不断下降。近几年,广东人均GDP在全国的排位呈下滑趋势,1995-2007年维持在第五位,列京津沪和浙江之后,但2008年广东人均GDP被江苏超过,2011年广东人均GDP为50807元,再被内蒙古以57515元超过,仅居全国第七位。同样,从下图可以我们看到,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位也呈明显下滑趋势,2011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7元,已从1989-1998年的排位第一逐步下滑到排位第五,居北京、上海、天津和浙江之后。而紧跟其后的江苏与广东的差额已从2005年的差2450元缩小到仅差550元。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广东城乡居民收入比一直以来徘徊在全国中游位置,2011年广东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7:1,略低于全国平均3.13:1的水平,居全国第14位。纵观近30年来,广东该比例最高排位是2004年的第10位,最低是1988年的第18位,其他年份基本在第15位左右波动。与苏鲁浙的发达省份比,广东城乡居民收入比明显较高。如下图所示,历年来广东该比例均高于苏鲁浙,在2005年后广东城乡居民收入比虽然有所下降,但与苏鲁浙仍有一定差距。2011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87倍,而苏鲁浙分别只有2.44倍、2.73倍和2.35倍。三是广东的劳动报酬竞争力下降。2011年广东职工平均工资为4.5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8倍,仅居全国第七位。与20年前广东职工平均工资高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已相差甚远。广东对全国劳动力的劳动报酬吸引力优势不再明显。三、进一步提升广东经济竞争力的建议第一,增强实体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广东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兼顾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推动我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做优,要全面提高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装备制造业,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着力发展基础制造装备、重大成套装备和交通运输装备,切实提高配套产品的制造能力和自主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我省资源与产业基础,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促进现有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尽快形成一批创新型产业集聚区。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有市场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发展,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第二,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强化实施大项目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