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不良资产处置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国有不良资产的集合处置模式研究孟玉明北京市综合投资公司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目前国有不良资产分散处置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内国有资产的系统关联性特征入手,综合运用系统工程、技术经济、风险控制和企业组织理论,研究不良资产处置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论证区域国资系统不良资产集合处置模式的必要性及其组织模式、运行模式和盈利模式。关键词:不良资产、系统关联性、分散处置、集合处置、资产管理公司作者简介:孟玉明,北京市综合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美国圣母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吉林大学技术经济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工程学士,曾在美国纽约华尔街做金融投资顾问,曾在贵州011基地、天津大学管理学院、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工作,曾参加国家计委《中长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模型》课题研究,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著有工商管理硕士教材《技术经济分析实务》,发表论文《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间层的组织形式和构建方法研究》等。前言:在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国有企业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随着中央和地方国资委相继成立,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战略将全面展开,国有企业将进行大规模重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再也无法回避,而且将是国有企业重组的重点和难点。不良资产处置不仅仅是减少国有资产损失,重要的是要化解多年积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风险,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目前在国有资产分散处置模式下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低而且流失严重。如何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如何避免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国有资产的大流失,使全体人民的劳动血汗不致被少数人巧取,是举国上下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不良资产分散处置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内国有资产的系统关联性特征入手,综合运用系统工程、技术经济、风险控制和企业组织理论,研究不良资产处置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论证区域国资系统不良资产集合处置模式的必要性及其组织模式、运行模式和盈利模式。一、区域国有资产的系统关联性区域国资系统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内高度关联的国有资产的总合。计划经济时代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按照中央各部委行业管理的条条和各省市行政区区域管理的块块进行的,形成了条条上的中央国有企业系统和块块上的地方国有企业系统。地方国有企业主要是地方财政投资形成的,在受到严格地方保护的区域市场内近亲繁殖发展起来,同区域内国有企业之间人事、业务和资金往来极为密切,2血缘关系很近,呈现区域系统高度关联性特征。尽管改革开放使区域市场开放度大大提高,但地方国有企业跨区域投资活动仍然不多,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通过交叉持股搞股权多元化,并没有冲淡地方国有企业区域性色彩。目前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沿袭了过去国有企业管理的条块特征分别设立中央和地方国资管理机构,形成1个中央国资管理系统和为数众多相对独立的区域国资管理系统,进一步凸显了区域国有企业的系统关联性。在国资委成立之前,国有企业股权管理被多个政府部门分割,国有企业内部的不良资产主要由各企业报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后自行处置,笔者称之为分散处置模式。在国资委成立后一个区域内的国有企业股权管理统一于国资委,区域国有企业事实上以国资委为核心形成一个多层控股的企业集团系统。因此有条件也有必要从区域国有资产的系统关联性出发,建立统一的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在此称作集合处置模式。二、不良资产处置的目标和原则不良资产是有缺陷而导致盈利能力低下的资产,还有剩余的使用价值,是可以加以回收重新利用的社会资源。不良资产的表现形态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某个单项资产。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可能是局部功能性的,即由于单项资产本身物理状态恶化导致设定的物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或整体组织性的,即单项资产物理状态良好但由于多项资产组合状态出问题导致设定的整体组合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实际上,更多不良资产出现是功能性原因和组织性原因交织并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前一种原因中,简单的更新物理功能状态恶化的单项资产,即置换;在第二种原因中,要对资产组合状态进行调整,即重组。由于国有企业产权虚置而形成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难于打破,基于内部重组扭亏为盈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对无力经营导致亏损的国有企业产权应该选择部分或全部转让,通过外部重组,使现有资产组合解体,使企业剩余的有用资产得到回收利用。在不良资产处置上,任何一个产权所有者都会要求同样的财务目标,即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尽可能高的回收剩余价值,防止资产流失。国有产权所有者也不例外,而且被当成资产处置的最高甚至唯一目标。笔者认为在不良资产处置上,国有产权所有者与私有产权所有者不同,不能只有单一财务目标,因为国有产权名义上归全体人民所有,但是全体人民的收益权不可能像上市公司给股东分红那样一种方式实现,更多的还要通过非财务的公共目标来实现。在实际操作中,非财务公共目标不是取代财务目标而是作为对财务目标的原则约束而达到的,即转化为在非财务公共目标约束下的财务目标最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来求解。3国有资产处置的非财务公共目标如下:(1)化解系统经济风险,维护区域社会稳定巨额不良资产主要形成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因为社会保险体系不健全,为了避免工人失业对社会冲击,国家在通过银行贷款支持企业不致破产的同时,采取各种改革措施挽救企业,但收效甚微,反而给银行造成大笔坏帐,带来金融风险。由于区域内国有企业股权和债权的高度关联性,极易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因为一家企业倒闭,连带一批相关企业倒闭,造成区域系统经济社会危机。因此不良资产处置不可能主要以破产方式进行,主要通过引入高效的外部产业投资者,重组企业创造起死回生的机会。从这个角度出发,化解系统经济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应该是国有不良资产处置的基本原则。(2)优化系统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国有不良资产处置本身是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国有资本从经营不好的企业退出,投入到有能力经营好的企业,将提高国有经济系统效率;国有资本从经营不好的企业退出,让有能力的投资者继续经营,将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系统效率。要站在区域经济大系统角度看待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区域经济系统内,国有资产只是区域内经济资源的一部分,只要资产处置没有导致资产流失到区外,就没有导致区域内社会经济资源总量减少。因此,国有资产处置不要只局限于区域国有经济小系统的利益,要有大局观,应该着眼于区域内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前提下的总量增加。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价格起着资源优化配置的导向作用。如果国有不良资产处置价格高于实际价值,合格的外部投资者会流失优质资产到低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手中,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将降低,会减少区域内经济资源总量。但是如果国有不良资产处置价格低于实际价值,资源可能就会流到低效的投资者手中,也会导致系统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此外还会留下转手倒卖的空间,造成资源流失到区域系统外。比如,一个境外投资者低价买下一笔国有资产,然后高价在本地变现,盈利部分汇往境外。因此,如何筛选高效的产业投资者、优化区域系统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应该是国有资产处置的基本原则。(3)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壮大民营经济区域内经济资源分别由国家、个人和外资所支配。除少数地方以外,国有经济资源占区域经济资源总量的比重高于70%以上。国有不良资产处置是国有经4济布局调整退出竞争性行业的必要举措,谁来填补国有经济退出的空间是国有资产处置前应该考虑的。留给外资还是留给民营,对区域经济影响肯定不一样。如果将国有资产都卖给外资,外资进入将增加区域经济资源总量,但外资也可以通过内部交易价格转移利润到境外,导致系统经济资源流失。此外,外资比重过大还可能谋求垄断利益,操纵当地经济,抑制民营经济发展,损害系统经济效率。站在民族利益角度讲,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民族经济的一部分,国有经济退出的空间应该优先留给民营经济,不能因为外资出价高,就优先转让给外资,中华民族的强盛不能立足于外资,要以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民族经济。这些年,民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竞争性行业足以和国有经济争高下,但是还远远不是西方跨国公司的对手。未来在竞争性行业,随着国有经济退出,民营经济将承担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国际竞争的重任。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选择了引入外资发展经济的道路,那是因为国有资本缺乏、民营经济弱小。今天,我国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实力大增,我们没必要只盯着国外资本搞并购,应当学习印度发展民族经济的做法。因此国有资产处置也应该结合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基本原则。三、不良资产处置的特点和关键不良资产处置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易行为,而是投资行为。投资者收购不良资产是因为不良资产仍有投资价值,可以带来未来收益,使其资本增值。因此不良资产处置是交易双方对投资价值的发掘和确认过程。按马克思商品价值学说,资产也是可以交换的商品,因此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资产的使用价值即资产的盈利能力,是将其投入到经营过程中能获得利润使资产价值增值的功能;资产的价值以资产的使用价值为基础,是形成资产盈利能力并使资产价值增值的过程中所花费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如果一项资产在形成盈利能力使资产价值增值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平均水平,则该项资产是优良资产,否则就是不良资产。资产的价值量可以从不同角度衡量,如用时间单位度量的投资回收期,用效率单位度量的内部收益率,用货币单位度量的净现值。上述指标对一项资产的价值量的衡量是内在统一的,如一项资产的盈利能力强,其投资回报期就短,内部收益率就高,未来收益现金流的折现值就大;反之,一项资产的盈利能力差,则其投资回报期就长,内部收益率就低,未来收益现金流的折现值就小。上述指标与社会平均标准比较,就可以对具体投资项目做取舍,这就是投资价值评价的基本原理,也是不良资产投资价值分析和定价的基础。与优良资产处置相比,不良资产处置具有如下特点:5(1)不良资产是已经发生价值流失但还有剩余价值的资产对于实物形态的资产而言,由于设备厂房等实物资产在使用和闲置过程中会发生有形磨损,由于制造工艺和功能上的技术进步会发生无形磨损,从而导致资产使用价值贬值,其价值也相应下降。因此,资产使用价值的贬值是一个必然过程,资产从建造完成那一刻起在开始增值活动的同时也开始了贬值的历程。尤其对于在建工程在完工之前的停建,导致资产在开始价值增值活动之前就有了严重贬值。因此资产尽快形成盈利能力,投入运营,是资产价值升值的前提。对于企业形态的资产而言,具有盈利能力的资产只有通过经营过程才能实现增值。在一个采购、生产和销售的经营周期里,资产价值形态会发生周而复始的变化(G→W→G+△G),其(固定资产)部分价值或(流动资产)全部价值转移到产品,再从销售中回收现金,提取折旧,弥补人工材料和管理费用支出后,如果还有剩余(盈利)的话,资产价值就能得到全部补偿和增值,资产的使用价值就能得到恢复提高。从销售中回收的现金多少将反映到财务上盈亏,最终反映到资产盈亏。企业在形成不良资产之前都经历了经营亏损阶段。不良资产处置本质上是对已经形成的资产损失进行清理核销,使资产恢复盈利能力创造机会的过程,因此处置不良资产不可能做到收益最大化,应该是损失最小化。但是损失最小化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值,因为一项资产的损失无法准确衡量,因此只好以帐面净值做参考,尽最大努力卖出尽可能高的价格。(2)不良资产是价值仍在继续流失而且加速流失的资产企业资产构成分成土地、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专利技术、商标商誉、客户资源、资质牌照等无形资产。尽管资产流失在经营过程甚至在建造过程中就已经存在了,但在处置之前仍在继续流失,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价值流失会加快,收回的难度不断增大,存在所谓的“冰棍效应”。其原因,一是技术设备等有形资产,由于技术进步加快而加速贬值的过程不会停止;二是企业停产后商誉受损、商标贬值、资质牌照、客户资源和技术人才的流失速度更是惊人。无形资产是长期大量持续性投入形成的,具有形成慢、流失快的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构成企业盈利能力的主体,其价值已超过了有形资产价值,因此成为购并者的主要目标。不良资产应该在企业停业之前及早处置,以最大限度保全无形资产价值。如果拖延搁置,就会将还有希望加以回收利用的社会资源尤其是无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