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控制与目标成本•第一节费用管理概述•第二节目标成本管理•第三节其他费用管理第一节费用管理概述•一、成本费用的经济含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叫费用。•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和间接制造费用的总和,就是产品成本。•成本和费用是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它是构成产品价值的主要部分。•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我国对成本管理和计算采用制造成本法。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归集和分配与产品生产直接联系和关系密切的费用。而将那些与生产没有密切关系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在理解产品成本这一概念时就应区别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不同含义。二、成本和费用的分类(一)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可以分为:产品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采用这种分类,能够确定所发生的费用与各种产品的关系,据以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考核和分析产品生产和经营各个不同环节的成本水平,并可作为落实成本和费用管理责任制的依据。(二)按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总额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经常保持一定,不随着产品数量的多少而变动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指总额随着产品数量的变动等比例变动的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总额随产品产量的增减但不成比例变动的成本。采用这种分类,是为了从成本与产量的关系中,寻求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并可为进行成本预测与决策提供依据。(三)按成本管理责任制的要求分类可以分为:可控制成本和不可控制成本可控制成本是指主管部门或经管人员对发生的费用,只要主观努力就能按预算或计划进行控制的成本项目。不可控制成本是指主管部门或经管人员对发生费用的多少无法控制的项目。采用这种分类,便于明确责任,分清成本形成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有利于成本管理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四)按计入产品的方式分类•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费用。•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而需要按一定的标准加以分配后方能计入产品的费用。采用这种分类,有利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编制成本计划。如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选择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成本计划的正确性。三、成本和费用管理的意义•(一)降低成本和费用,有利于节约消耗,增加生产•(二)降低成本和费用,可以增加社会积累•(三)降低成本,可以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企业竞争力•(四)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第二节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是根据确定的成本目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一般包括:1、目标成本的制定;2、目标成本指标的分解落实;3、目标成本的控制与考核。一、目标成本的制定•目标成本是企业事先确定要在一定时期内努力实现的成本。•(一)目标成本的确定•可比产品的目标成本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确定:1、与先进水平相比较其计算公式为:2、根据产品市场价格倒推其计算公式为:目标成本=该产品的市场价格-目标利润-总厂应摊的管理费用其中:单位产品目标利润=本年预计单位利润×(1+计划年度利润增长%)(二)目标成本可行性测算•其方法一般是按成本项目中的主要因素将确定的目标成本分解,由各部门提出增产节约的各项技术组织措施,并测算各项措施可能达到的经济效果,企业财务部门在对所收集的技术组织措施进行分类整理后,对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变动以及采用技术经济措施对成本升降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其测算方法如下:1、测算材料费用变动对的影响2、劳动生产率提高超过平均工资增长对成本降低的影响3、测算制造费用对成本的影响最后根据测算结果,与确定的目标成本相比较,如已达到目标成本要求,可据以编制成本计划。如与目标成本尚有差距,应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以过到目标成本的要求。不可比产品一般应按以下步骤确定和测算其目标成本:•第一、根据新产品的预测销售价格和企业要实现的目标利润,计算出该产品的目标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第二、根据产品设计方案中所规定的技术经济定额和预计的年产量,计算测定不可比产品单位成本。第三、将不可比产品的测算单位成本与确定的目标成本相比较,如果达到了目标成本的要求,则可据以编制成本计划,如果达不到目标成本的要求,则要挖掘企业内部潜力,采取相应措施,修订技术经济指标后重新对产品成本水平进行测算,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二、成本管理责任制•成本管理责任制,又称成本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它是在企业总部(工厂的厂部、商店的总店)的集中领导下,按照费用发生的情况,将成本计划指标进行分解,并分别下达到有关部门、车间(分部)和班组(柜组)、以便明确责任,把成本管理纳入岗位责任制。成本归口分级管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正确处理厂部、车间和班组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在厂部统一领导下,把厂部、车间和班组三级成本结合起来。•二是正确处理财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在厂长的领导下,以财务部门为主,把财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成本管理结合起来。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经济责任,建立成本责任制度。•第二,要建立和健全必要的原始记录、定额管理,充实和完善计量设施等基础工作。•第三、要保证分解下达成本指标确属各口各级的可控成本。•第四、要与奖惩制度相结合,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吃大锅饭”现象。企业总部和各部门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分工:•(一)企业总部的成本管理•企业总部的成本管理,是指在厂长(经理)领导下由总会计师和财务部门对整个企业的成本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成本管理。(二)车间(分部)的成本管理•车间、分部都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应在总部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本车间、分部及其所属班组的成本管理。(三)班组(柜组)的成本管理•班组(柜组)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最终落实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基础。此外,在实行成本分级管理的基础上,还应进行成本的归口管理。即在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础上,落实由其他业务部门分别应尽的成本责任。•一般说来,可按照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性质和生产费用发生的地点来确定其归口管理指标。•计划部门负责管理产品产量、品种、质量等指标,并协助财务部门编制成本计划;•技术部门负责制定材料、工具等的消耗定额;•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定员、工资总额、工时定额等指标;•设备部门负责设备利用效果方面的指标;•动力部门负责制定各种燃料、动力的消耗定额;•供销部门负责管理材料采购、销售费用等方面的指标并执行材料消耗定额。三、目标成本的控制与考核•(一)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1、材料标准成本的确立•其计算公式为:•某种材料标准成本=用量标准×价格标准•某产品材料标准成本=∑(各种材料标准成本)•材料用量标准的制定,主要由生产技术部门主持。•材料价格标准的制定,由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制定。2、材料成本脱离标准差异产生的原因•原因有两个方面:•在材料用量方面•在材料价格方面3、材料费用的控制•(1)材料用量的控制•(2)材料价格的控制(二)人工成本的控制•1、人工标准成本的建立•其计算公式为:•人工标准成本=工时用量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用量标准,由劳动工资部门会同生产技术部门主持制定。•工资率标准如企业采用计件工资,则是根据单价工资标准和工时标准计算出来的小时工资率;如采用计时工资,则是按照标准工资和用工总量,计算出正常工资率。2、人工成本脱离标准差异的原因•在工时用量方面•在工资率方面3、人工成本的控制(三)制造费用的控制•1、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建立•其计算公式为:•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其中: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取决于两个因素:•(1)生产量标准•(2)制造费用预算2、制造费用脱离标准差异产生的原因•(1)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的产生•(2)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的产生3、制造费用的控制第三节其他费用管理一、期间费用的管理(一)管理费用的管理1、实行费用指标归口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单位2、编制费用预算,实行定额管理(1)合理确定各项费用的开支标准。(2)将管理费用划分为固定和变动两类分别编制预算。(3)要与企业业务和盈利计划相配合。3、严格开支审批手续4、按月确定费用标准,控制日常开支(二)销售费用的管理(三)财务费用的管理二、所得税的管理(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增项目-纳税调减项目-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二)所得税的计算与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