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首千古传诵的《观书有感》,作为一名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朱熹,这么早就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并且断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应该说,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提出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在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在城里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今天,城镇边缘的孩子却处在尴尬的边缘化的境地。他们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没有漂亮的语音教室,没有气派的体育馆,也聆听不到名师、特级教师的讲课。对于大多数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就有些举步维艰了。基于此,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完成阅读任务,阅读习惯的培养就势在必行。文化是前人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书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要不断的传承、发展、创新并光大,阅读是汲取文化养分和智慧的唯一“捷径”。可见,阅读是一个人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学生有了习惯,达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是指日可待。更何况,学生一但爱上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人曾经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的孩子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在阅读方面的能力都高于普通孩子;也有人曾经对一些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发现这些人在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都提到阅读让他们受益匪浅……为什么阅读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1、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古今中外哲人们给予书籍极高的评价: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西汉学者刘向语:“善读也可以医愚”;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语:“书籍是是智慧的钥匙”。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阅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由此可见书籍正如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所说是全人类的营养品。2、阅读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是一种觉醒。那些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书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书籍,很容易在阅读者的内心引起震荡。正如读鲁迅的书,会被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打动;读李白的诗,会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打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被主人公保尔不向命运屈服的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这些向上的精神会对人格起到升华的作用,并可以促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3、阅读可以给我们打拼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阅读可以医愚,阅读是成长的基石。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因为阅读,书籍给你打开了另一扇门,让你进入一个精彩的世界。特别是现在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阅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找到解决生活困难的方法,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让书籍成为了我们的精神食粮。所以,读书人不会无奈和茫然,因为有书为伴;不会孤独和寂寞,因为有书为伴。综上所述,人生,有必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家庭的作用责无旁贷。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可见,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容忽视。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截然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还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要想孩子真正把阅读当成其为一种习惯,就必须要形成一个切实有效的家庭阅读氛围。通过家访我班的学生了解到,许多父母,自己在家能自觉读书的少之又少,但绝大多数父母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读书,读好书,要求孩子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所以家访每一个学生家长时,我都会和家长交流孩子阅读的问题,只有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长才会更加积极的配合你,才会在家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时间一长,孩子自然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博览群书,受益终生。爱因斯坦曾回忆道:“我由于读罗素的著作而度过了无数愉快的时刻。”由于兴趣所在,他把“阅读”当成了“悦读”。前人的这种阅读的浓厚兴趣、阅读的生活习惯正是今天我们所缺乏的。而这种兴趣和习惯需要从小培养。但父母们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购买课外图书、电子读物对孩子进行“狂轰滥炸”的做法,无疑不值得提倡。凡事总得有个过程,讲求循序渐进,期待一口吃个大胖子,那是不现实的。一下子给孩子购买太多的图书,以牺牲孩子的休息、玩耍时间为代价,强令其专心阅读,如此结果,很可能造成孩子身心疲惫,心生畏惧,久而久之,他们甚至会产生厌读情绪。作为父母,应适时教育引导孩子热爱读书,但也不必总是给孩子加压。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自己首先必须亲近阅读,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尽量减少一些无意义的应酬、娱乐,多抽出点时间陪孩子读读书,多和孩子交流一下读书学习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仅能对孩子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而且也有利于父母们自身的素质提高。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当然还需要学校的努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去阅读,使之养成一种受益终生的好习惯。一、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1、充实书源,让孩子有书读。为了让孩子有书读,我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学校的图书室。虽然藏书不多,但有些书还是很适合孩子阅读的,每个星期,我都自己到图书室,认真挑选几十本书,放到班级的书柜里,供学生阅读。我还在班级开展了“捐一本看百本”的捐书活动,让孩子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充实班级小书柜,做到书籍共享。就这样,班级小书柜满了,可供学生读的书多了。2、创设氛围,让学生有时间读。由于升学的压力,家长和教师都看重学生的成绩。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把时间用于完成老师的任务上,而老师呢,觉得课外阅读指导费时费精力,怕耽误进度,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他们采用题海战术,坚持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大量的习题,反复地练习。所以很多孩子觉得没有时间阅读。为了让孩子有时间读书,我抓住每隔一天的语文早读这宝贵的读书时间,我总是让孩子们预习要上的课文,要求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声音响亮。快要结束时,我总是请一两位学生上台,说说自己读的收获,可以是好词佳句,可以是感受,可多可少,哪怕是一个词。每周末,不布置家庭作业,让每位学生都带一本书回家,和家长共同阅读,记录阅读收获。学校还专门设立了“课外阅读课”,每周一次,专课专用,同学进行阅读,我们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指导。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1、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最好的榜样就是身边的人。首先我和孩子一起阅读,要孩子读的书,我总是先读,这样就能和孩子进行交流。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其次,我把班级中热爱读书的学生作为典范。在开展“我爱读书”的班会上,学生说喻某爱读书,我就请同学说说从哪儿看出来。说着,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是班级掀起了一股浓浓的读书风气,我不断发现典型,及时表扬,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另外,我还从学生最崇拜的名人入手,组织他们搜集有关名人爱读书的资料,以讲故事的形式让他们认识到书籍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唤起了学生们强烈的读书欲望。2、美文激趣。学生很喜欢故事性很强的书籍。问及孩子最喜欢的动画人物:孙悟空、哪吒、熊出没等,我趁机向孩子推荐学校图书室有“熊出没系列丛书”,并告诉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等大家阅读完了,我们一起来聊聊。结果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看了“熊出没系列丛书”,在专门的课外阅读课上,学生畅所欲言。我还经常选取一些精彩美文,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学生对一篇文章的喜欢,有可能激发他们对一类文章的喜欢。我有时间就找文章给学生读,有时我自己读,有时班级内轮流读,还有时是固定到一本书上的某一篇精品文大家共读共赏。《生命桥》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是美好的,为了生命得以延续,为了爱,无数的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曾演绎着无数生命的壮歌,无不深深震撼感动着我们。学生很受感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学生们都竞相把报纸上、杂志上、作文书上的描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推荐给我,让我读给全班同学听。3、成果激趣。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首先,我举办了好书推荐会,学生可以评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如《我喜欢的一本书》;可以介绍一本书的部分内容,如《介绍“蜥蜴捕食”》等。教师选择写得比较好的推荐稿,交流阅读成果。其次,我们每周定期分享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书海一勺”记录袋、读书笔记,学期结束进行评比。我们还进行读后感、自制的读书手抄报、诵读或故事会等比赛,让学生充分获得成功感,激发阅读兴趣。另外,我还在家长会上请学生、家长传阅,欣赏每位学生的读书笔记,特别是拿出在最近几次区教委组织的的征文比赛中获奖的文章,与家长、孩子们一起分享读书这种特殊的“劳动”所带给他们的收益与快乐,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更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从中选一些读书笔记写得较出色的和征文获奖的学生作为代表谈一谈自己是如何读书、写读书笔记以及通过读书自己获得了哪些益处等,通过倾听同龄人的读书经验介绍,进一步激发其他学生的读书兴趣。三、加强阅读指导。当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有了读书的欲望后,作为老师应指导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让孩子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较好的读书方法,是人生发展的源泉!书籍是儿童心智启蒙的钥匙,我们要让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走向儿童心灵的深处,让阅读的过程成为启迪成长智慧的过程,享受美好童年的过程,享受快乐成长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让孩子们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得以充分的发掘和遨游在知识的海洋。1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