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改造——过渡改造道路——过渡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工业化“三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1.农业的改造方式:①互助组。土地、耕畜仍归个人所有,生产时互帮互助。属社会主义萌芽性质。②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产品分配被告按劳分配、土地入股分红、耕畜大农具也付给一定报酬。属半社会主义性质。③高级社。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按劳分配,取消土地分红。属完全社会主义性质。1956年底完成。(视频: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评价:有利有弊。利:大型农机具、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发展,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弊:只解决了温饱,积极性没得到充分发挥。22.手工业的改造方式: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稳步改造。①供销小组。由国营商业供给原材料和包销产品,脱离了资本主义供销渠道,但生产资料私有,相当于大企业下的加工小作坊。属社会主义萌芽性质。②供销合作社。由供销小组合并而来,生产资料部分公有,对生产有一定的干预,自主权减少。属半社会主义性质。③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全部归集体,统一经营,按劳分配。属社会主义性质。1956年底完成。3.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原则: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农民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服和教育,使其自愿地走合作化的道路。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案例:北京同仁堂老药店公私合营1949年北平解放时,同仁堂由乐松生经管。乐氏家族并未因解放而失去他们应有的利益。1953年同仁堂盈利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资方股息分红四部分分配,四部分分红利超过过去所得两倍多。这样分红一直延续到1956年定股定息。1953年,根据中央精神,各地开始推行公私合营。这时乐家就不是很乐意了。公方理解他们,为使他们了解情况,主动同他们组成抽查组。乐家看到工人代表在清点中工作认真、细致,件件不漏,估价合理,很快转变了态度。清点核资结果:同仁堂私人资本为123万元,最后定股为152万元。按定息五厘,每年可提取定息7.6万元,每部分可得1.9万元,超过合营前领取的1.4万元。合营后职工的情绪空前高涨,在增产节约运动中,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销货额上升。1954同1953年相比,产值增长16,6%。私方很快也扭转了过去表面对人客气,实则内心不安,工作躲躲闪闪的态度,比较热情而放心大胆地工作了。同仁堂的改变是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个缩影。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合同仁堂的改造经历,你觉得我国顺利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1956年7月13日,我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下线5.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成功的原因: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加强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劳动人民和国营经济的联系。②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损害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既有利益。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把他们当自己人看。④在改造过程中不操之过急。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7年20%→10年5%6.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途径:和平赎买。7.何以能赎买成功?①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②多年的统一战线关系。③国家政权已建立,掌握了经济命脉,国营经济很强大。造成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④统购统销政策,使民族资产阶级只能接受改造。8.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步骤: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9.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①工业化与改造同时并举。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了156个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没有等到改造完再工业化,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不仅没有对生产力造成破坏,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改造的方式是和平方式。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防止了矛盾的激化。(俄国却造成了内战)10.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①几亿人口的大国在短期内较顺利实现了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②不但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反而加强了人民的团结,人民普遍拥护。③短时间内跨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④解决了当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解决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问题。11.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是否成功,要以它对生产力是否起促进作用作为衡量的标准。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衔接、不可或缺的环节。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两者的方向、目标和要求是一致的,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品质。改革开放以后,私营经济又重新崭露头角,现在私营经济的规模已远远超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私营经济,并继续发展。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有人提出:既然现在允许发展私营经济,当初何必改造呢?社会主义改造有无必要?有人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绝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全盘否定。(扬长)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缺憾的弥补,对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某些失误的纠正。把当年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并且做得更好。(补短)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历史的局限、认识的局限。造成历史局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即使是主观上的局限,后人也不应该求全责备,苛求前人。12.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失误和偏差的原因:①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不够谨慎。②工作方法上:过于简单。③在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不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④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过于单一。只允许全民和集体,不允许其它形式。⑤对国情认识上:认识不透。15年超英20年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没有认识到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