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658—2011II目次前言……………………………………………………………………………………………………………..Ⅲ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产品分类………………………………………………………………………………………………………14要求……………………………………………………………………………………………………………25试验方法………………………………………………………………………………………………………36检验规则………………………………………………………………………………………………………6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MT658—2011III前言本标准的第4章、7.1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是对MT658-1997《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的修订,本标准代替MT658-1997。本标准与MT658-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蓄电池密封反应效率”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4.5,5.8);——增加了“密封蓄电池防爆能力”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4.8,5.11);——增加了“密封蓄电池排气阀”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4.14,5.18,5.21);——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1997年版的第2章;本版的第2章);——修改了产品品种和规格(1997年版的3.1;本版的3.1);——修改了产品型号编制中的示例(1997年版的3.2;本版的3.2);——修改了“蓄电池气密性”的试验方法(1997年版的5.4;本版的5.4);——修改了“蓄电池容量”的试验方法(1997年版的5.6;本版的5.6);——修改了“蓄电池贮存期”的要求和试验方法(1997年版的4.4.9,5.12;本版的4.4.11,5.14);——修改了检验规则(1997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6章);——删除了“结构”中对隔板、固化管或排管的要求(1997年版的4.3.2、4.3.3);——删除了“检验程序”(1997年版的6.8);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通州市蓄电池厂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豫光金铅集团铅盐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苑婷、闵建中、臧才运、杨炳和、陆鸣、陈松甫、王强民。本标准于1997年11月首次发布。MT658—20111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电力牵引车辆和物料搬运设备用蓄电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T7403.1-2008牵引用铅酸蓄电池第1部分(neqIEC60254-1:2005)AQ1043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HG/T2692蓄电池用硫酸JB8200-1999煤矿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用铅酸蓄电池JB/T10053铅酸蓄电池用水MT/T154.1煤矿机电产品型号的编制导则和管理办法3产品分类3.1产品品种和规格产品品种、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产品基本参数昀大外形尺寸mm序号基本型号额定电压V5h率额定容量Ah长宽高1D330KT23301401824682D385KT23851401824683D440KT24401761824684D560KT25601451635805D620KT26201761605106D730KT27301761605987D850KT28502041605858D935KT29352221605609D1200KT21200240160697注:未列入表中的产品型号、昀大外形尺寸可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确定。3.2产品型号编制产品型号按MT/T154.1的规定进行编制。示例:MT658—20112DM330KT(A)设计修改序号煤矿用特殊型(补充特征代号)额定容量(5h率)(主参数)密封(阀控)(第一特征代号)电力牵引用蓄电池(产品类型代号)产品型号中的“设计修改序号”是当产品的设计有大的修改时作为区分识别之用,用带括号的大写汉语拼音字母依次表示。注:第一特征代号“M”表示密封(阀控),普通蓄电池无此代号。4要求4.1制造蓄电池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4.2蓄电池外观、极性及尺寸4.2.1蓄电池外观应平整、光洁、无缺陷,且标志清晰。4.2.2蓄电池正、负极性应与电池盖上的极性标志相符。4.2.3蓄电池昀大外形尺寸应符合3.1的规定。4.3蓄电池结构4.3.1蓄电池应设置透气性能良好的特殊排气栓(密封蓄电池应设置排气阀),使蓄电池内部氢气不易积聚,并在正常条件下防止电解液溅出,排气栓(排气阀)设置的位置应便于维护。4.3.2蓄电池盖的结构应不易积聚液体和粉尘,极柱的绝缘凸台高度应不小于10mm。4.3.3蓄电池槽底部外面应设有底脚,底脚高度应不小于6mm,并加设绝缘橡胶垫,以利于蓄电池防震和电源装置内部自然通风、排液。4.3.4蓄电池应制成双极柱(即两个正极柱和两个负极柱),每个极柱应能单独承受回路电流。4.3.5蓄电池正极板上下两端应采用耐酸绝缘材料包封。4.4性能4.4.1蓄电池气密性蓄电池槽与盖之间用热封或其他达到气密性要求的方法封接,封接应严密可靠,蓄电池极柱和蓄电池盖之间应可靠密封。蓄电池应能承受5.4的气密性检查,压力应不下降。4.4.2蓄电池封口剂性能采用封口剂的蓄电池,封口剂表面应均匀,并应具有耐寒、耐热性能。当温度在-25℃时不应有裂纹或与蓄电池槽、盖分离;在65℃时不应溢流。4.4.3蓄电池容量蓄电池额定容量C5(Ah)应符合3.1规定。实际容量应在第1次循环达到0.85C5,第5次循环或在第5次循环前达到1.00C5。4.4.4蓄电池氢气析出量蓄电池氢气析出量应不大于0.5ml/(Ah·h)。4.4.5蓄电池密封反应效率密封蓄电池按5.8试验,密封反应效率应不小于90%。4.4.6蓄电池耐振动性蓄电池经5.9规定的振动试验后,应达到其额定容量,蓄电池表面不应有电解液渗出,各零部件不应有损伤。4.4.7蓄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MT658—20113蓄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应符合GB/T7403.1-2008中4.3的规定。试验后,蓄电池端子、极柱及汇流排不应熔化或熔断;槽、盖不应熔化或变形。4.4.8密封蓄电池防爆能力密封蓄电池按5.11试验,蓄电池外部遇明火时其内部不应爆炸。4.4.9蓄电池荷电保持能力蓄电池荷电保持能力应符合GB/T7403.1-2008中4.2的规定。4.4.10蓄电池循环耐久能力蓄电池循环耐久能力应符合GB/T7403.1-2008中4.4的规定。4.4.11蓄电池贮存期蓄电池按7.3、7.4规定的运输、贮存条件,自生产日期算起,有效贮存期2年(密封蓄电池为半年),在贮存期内其性能应符合4.4.1~4.4.10及4.4.14.1的规定。4.4.12蓄电池槽4.4.12.1蓄电池槽应能承受工频交流10000V的渗漏试验,历时(3~5)s不击穿。4.4.12.2蓄电池槽应能承受能量为7.5J的高、低温冲击试验,蓄电池槽应不破裂、损坏。4.4.13蓄电池特殊排气栓4.4.13.1蓄电池特殊排气栓的透气性能,在干燥状态下,内压不大于0.049kPa(5mm水柱)。在湿润状态下,内压不大于0.147kPa(15mm水柱)。4.4.13.2蓄电池特殊排气栓应能承受能量为1.2J的冲击试验,特殊排气栓应不破裂。4.4.13.3蓄电池特殊排气栓应能承受5.19的憎水性能试验,水珠应呈球形,历时5min应不变形。4.4.13.4蓄电池特殊排气栓帽体与底座的粘接强度应能承受500N的静拉力试验,试验后帽体和底座不应脱开。4.4.14密封蓄电池排气阀4.4.14.1密封蓄电池排气阀按5.21的规定进行试验,排气阀的开阀压力应不大于49kPa,闭阀压力应不小于1kPa。4.4.14.2密封蓄电池排气阀应能承受能量为1.2J的冲击试验,排气阀应不破裂。5试验方法5.1试验仪器及其要求5.1.1电测量仪器5.1.1.1仪器的量程所用仪器的量程随被测电压和电流的量值而定,指针式仪表读数应在量程的后三分之一范围内。5.1.1.2电压测量电压测量用的仪器准确度应不低于0.5级。5.1.1.3电流测量电流测量用的仪器准确度应不低于0.5级。5.1.2温度测量温度测量用的温度计应具有适当的量程,且每个分度值应不大于1℃。5.1.3密度测量测量电解液密度用的密度计应具有适当的量程,其刻度的每一分度值应不大于0.005g/cm3。5.1.4时间测量测量时间用的仪器准确度应不低于±1%。5.1.5尺寸测量测量尺寸用的量具其分度值应不大于1mm。5.2蓄电池外观、极性和尺寸检查MT658—201145.2.1蓄电池外观检查目视检查。5.2.2蓄电池极性检查用仪器或目视检查。5.2.3蓄电池尺寸检查用量具按图纸检查。5.3蓄电池结构检查用量具和目视检查。5.4蓄电池气密性检查在室温条件下,往蓄电池内压入或抽出空气,使压力达到25kPa(设有排气阀的蓄电池为50kPa),关闭进气阀,保持(3~5)s。5.5蓄电池封口剂试验按JB8200-1999中5.7的规定进行。5.6蓄电池容量试验5.6.1配置电解液所用硫酸应符合HG/T2692的规定,所用水应符合JB/T10053的规定。5.6.2往蓄电池内注入密度为(1.260±0.005)g/cm3(30℃)(或由制造厂规定)硫酸溶液,静置(2~4)h,调整液面高度使其符合制造厂规定。5.6.3初充电用0.5I5(A)的电流充电40h,然后改用0.25I5(A)电流充电32h。在整个充电期间电解液温度应不大于45℃。初充电结束前(2~4)h,调整电解液密度和液面高度,电解液密度为(1.280±0.005)g/cm3(30℃)。5.6.4在充电结束后(1~24)h内,蓄电池用I5(A)电流放电,电解液温度在(22~34)℃之间,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5~35)℃范围内。在整个放电期间电流应保持±1%恒定值。放电过程中每隔30min记录一次单体蓄电池端电压,当电压达到1.85V时,每隔5min记录一次。当单体蓄电池端电压达到1.70时,停止放电,并记录放电时间。如果平均温度不是基准温度30℃时,应按式(1)换算实际容量。)30(006.010tCCa………………………………(1)式中:Ca——30℃时容量,单位为安时(Ah);C——实测容量,单位为安时(Ah);t0——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0.006——温度系数。5.6.5试验后蓄电池应进行普通充电,用0.7I5(A)的电流充电8h,然后改用0.35I5(A)的电流充电4h。在整个充电期间,电解液温度应不大于45℃。5.6.6带电解液出厂的密封蓄电池不进行初充电,先以I5(A)的电流连续放电至单体蓄电池的端电压达到1.70V止,该次放电不计入容量循环次数。在以后的充放电循环中采用恒定电压充电,充电电压为(2.50±0.05)V,充电时间为12h。注:初充电和普通充电时间允许由制造厂另行规定。5.7蓄电池氢气析出量试验5.7.1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氢气析出量按以下条件进行试验:a)经容量试验合格后进行本试验;b)放电前电解液密度应为(1.280±0.005)g/cm3(30℃);c)放电应在蓄电池充足电,再静置(1~2)h后进行;d)放电电流为5h率放电电流值的1.25倍;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