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前言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产品分类1…………………………………………………………………………………………………5技术要求2…………………………………………………………………………………………………6试验方法3…………………………………………………………………………………………………7检验规则6…………………………………………………………………………………………………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7…………………………………………………………………………………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源装置报废及更换9………………………………………………………………ⅠMT/T334—2008前言本标准是对MT334—1993《煤矿铅酸蓄电池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修订,本标准代替MT334—1993。本标准与MT334—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定义(见第3章);———增加了产品型式及产品型号的要求(见4.1和4.3);———增加了连接导线选用电缆的要求(见5.5.1);———增加了额定电压大于200V的最小对地绝缘电阻的要求(见5.7);———增加了电源装置的报废和更换(见附录A);———修改了标准的名称(见封面);———修改了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的要求(1993年版的3.15,本版的5.10);———修改了氢气积聚浓度的试验方法(1993年版的4.2,本版的6.3);———修改了防护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1993年版的3.16.6和4.8,本版的5.8.4和6.11)。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负责起草,通州市蓄电池厂有限责任公司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斌、倪春明、闵建中、顾苑婷、陈松甫、谢平凡。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MT334—1993。ⅡMT/T334—2008煤矿铅酸蓄电池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铅酸蓄电池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以下简称“电源装置”)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在具有甲烷或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井下使用的电源装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eqvIEC780:1997)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eqvIEC60079-0:1998)GB3836.2—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eqvIEC60079-1:1990)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IEC529:1989)MT/T154.2—1996煤矿用电器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658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MT/T875—2000煤矿电机车电源装置用隔爆型插销连接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specialtypeexplosionproof由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蓄电池箱、隔爆型插销连接器(或接线盒)和连接导线组成的电源装置。3.2蓄电池箱batterybox按照本标准要求制造的专供组装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的箱子,由箱体和箱盖组成。3.3连接导线leadconnector按照本标准要求制造的专供电源装置内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极柱连接使用的导线。4产品分类4.1型式电源装置的防爆型式为矿用特殊型ExsⅠ。4.2基本参数额定电压:48V、60V、88V、90V、96V、110V、132V、140V、192V、216V、252V、336V。额定容量:330A·h、350A·h、385A·h、440A·h、560A·h、620A·h、730A·h、850A·h、935A·h、1200A·h。注:也可按厂方设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容量。1MT/T334—20084.3产品型号产品型号编制按MT/T154.2—1996的规定进行。产品型号主要由“产品类型代号”、“第一特征代号”、“主参数”和“修改序号”组成。产品类型代号为DX(电源装置),第一特征代号为T(特殊型),主参数为额定电压(V)/额定容量(A·h)。示例:DX产品类型代号(电源装置)T第一特征代号(特殊型)96/440主参数(额定电压96V/额定容量440A·h)(A)修改序号5技术要求5.1一般要求5.1.1电源装置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5.1.2电源装置运行环境温度为-10℃~+40℃。5.1.3电源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状态,其报废和更换参见附录A的规定。5.2结构电源装置中蓄电池的安装应牢固可靠,蓄电池之间以及蓄电池与蓄电池箱之间应用耐酸绝缘材料制成的隔离物隔开,并牢固塞紧,隔离物应制成利于自然通风和箱底排液的结构。5.3爬电距离电源装置中相邻蓄电池之间的最大放电电压宜不超过24V,极柱之间的爬电距离不应小于35mm。如果最大放电电压超过24V,则每超过2V,爬电距离应增加1mm。5.4氢气积聚浓度电源装置内部(不包括蓄电池内部)的任何地方,氢气积聚的浓度不得超过0.3%(体积比)。5.5连接导线5.5.1连接导线所用电缆应是阻燃的耐酸绝缘铜芯软电缆,电缆芯线与铅锑合金接头采用铸接方法连接,连接处应进行压合处理和密封处理。5.5.2电缆芯线与铅锑合金接头的铸接应牢固可靠,其两端接触电阻在20℃时应不大于20μΩ。5.5.3电缆芯线与铅锑合金接头的连接处应具有耐酸性能,经耐酸试验后,其内部结构应无酸液侵蚀现象。5.6连接5.6.1电源装置内部蓄电池连接可用耐酸铜芯软电缆或铅锑合金硬连接条与耐酸铜芯软电缆混合配用,连接线(或硬连接条)和引出线均采用双线制,且每根连接线(或硬连接条)应能承受回路额定电流。5.6.2电源装置中连接线(或硬连接条)与蓄电池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其他方法,连接应牢固可靠,其接触电阻(从极柱平面中心到接头中心)在20℃时应不大于20μΩ。5.6.3电源装置中连线两端极柱间的温差应不大于5℃,整个箱内极柱温差应不大于10℃。5.6.4电源装置中连接线(或硬连接条)与蓄电池极柱连接后裸露带电部分应有可靠的耐酸绝缘护套,并留有测量用的小孔。5.7电源装置绝缘性能电源装置应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蓄电池组极柱对蓄电池组外壳(地)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1的要求。5.8蓄电池箱5.8.1蓄电池箱盖应能承受冲击能量为75J的冲击试验。试验后耐酸绝缘覆盖层应不破裂、不损坏,箱2MT/T334—2008盖应不出现影响使用的变形。表1电源装置额定电压U/V最小对地绝缘电阻/kΩU≤501050U≤10015100U≤15025150U≤20030200U≤25035250U≤30040U300455.8.2金属结构的箱体和箱盖的内表面,均应采用耐酸绝缘材料予以覆盖(排液孔应内侧包覆至外侧)。覆盖层应牢固可靠,在电源装置规定的使用年限内不应脱落、损坏。耐酸绝缘覆盖层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5MΩ。5.8.3蓄电池箱应制成氢气不易积聚的结构,蓄电池箱应开设通风孔,箱盖在装配状态时应有与水平方向约5°的夹角,箱底应制成利于电源装置内部垂直方向上自然通风的结构。5.8.4蓄电池箱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1993规定的IP22的要求。5.8.5蓄电池箱上盖与蓄电池顶端间隙应不小于10mm。5.8.6蓄电池箱底部应设有排液孔,位置应不影响机车性能。5.8.7蓄电池箱上盖应有只有专用工具才能打开的闭锁装置,外壳表面应设“离开充电房不准开盖”的警告牌。5.8.8蓄电池箱应设起吊装置。5.8.9蓄电池箱应有与机车固定的装置。5.8.10吊挂式蓄电池箱应设吊挂装置,并能承受机车以最大速度运行而突然刹车的惯性,而不影响其安全性能。5.9隔爆型插销连接器(或接线盒)5.9.1电源装置的引出线与其他电气设备的连接应采用隔爆型插销连接器(或接线盒),隔爆型插销连接器应符合MT/T875—2000的要求,隔爆型接线盒应符合GB3836.1—2000、GB3836.2—2000的要求。5.9.2隔爆型插销连接器(或接线盒)应牢固地固定在蓄电池箱上,引出线通过蓄电池箱处应添加绝缘物(如套管),并对绝缘物两端加以固定。5.10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煤矿用特殊型铅酸蓄电池应符合MT658的规定。6试验方法6.1外观及结构检查外观及结构用目测法检查。6.2极柱间爬电距离检测极柱间爬电距离用量具测量。3MT/T334—20086.3氢气积聚浓度试验6.3.1试验在下列条件下进行:a)电源装置应置于密闭的试验室内,室内不得使用能引起空气流动的装置,试验室的容积应为电源装置体积的5~25倍;b)电源装置按正常状态装配完整,经充放电使蓄电池达到额定容量;c)试验从电源装置充电结束后,静止1h~2h开始,以1.25倍5h率电流值的电流放电(放电过程中,电源装置中心区蓄电池电解液温度规定为37℃~43℃),每隔30min测量一次电源装置内部的氢气浓度,测定点不少于五处(放电测氢开始时应关闭试验室门窗,关闭蓄电池特殊排气栓,蓄电池箱上盖)。6.3.2被试样品一台,试验进行3h。6.4连接导线接触电阻检测接触电阻检测按以下规定进行:a)在室温下用TZ型接触电阻检测仪,对连接导线逐根进行电阻测定,测量部位在连接头中心,如图1所示。图1测定单根连线导线接触电阻位置图b)测定位置在A、B、C、D四点上,其中A、B点为电压端,C、D点为电流端。c)记录测得的电阻值Rz及当时的环境温度t。d)连接两端接触电阻Rc可按式(1)进行计算:Rc=Rz-lρS×106…………………………(1)式中Rc———连接线两端接触电阻的数值,单位为微欧(μΩ);Rz———测得的连接导线总电阻的数值,单位为微欧(μΩ);l———连接导线的芯线计算长度的数值,m=(l=AB),单位为毫米(mm);S———连接导线的芯线截面的数值,单位为平方毫米(mm2);ρ———铜的电阻系数,取ρ=0.0175Ω·mm2/m。e)接触电阻Rc按式(2)换算到20℃时的值。Rc20=Rc1+α(t-20)…………………………(2)式中Rc20———20℃时连接线两端接触电阻的数值,单位为微欧(μΩ);α———电阻温度系数,取α=0.00395℃-1;t———检测时的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4MT/T334—20086.5连接导线耐酸试验将连接导线全部浸泡在密度为1.260g/cm3(25℃)的硫酸溶液中连续168h,然后将连接导线从硫酸溶液中取出,用清水清洗至表面呈中性反应后烘干解剖接头,用水润湿的pH试纸检验电缆芯线,应无酸性反应。6.6连接线(或硬连接条)与极柱焊接质量检测6.6.1电源装置中各个蓄电池极柱与连接导线的连接处应进行连接电阻测定。连接电阻测定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a)电源装置按正常工作状态装配完整。b)用TZ型接触电阻检测仪器及其配用的电压端———电流端间为8mm的测笔进行测量。测笔分别触及连接导线的铅锑合金接头和蓄电池极柱的上平面中心点。例如,图2的A、B、C、D四点,其中A、B点为电压端,C、D点为电流端。图2测定连接导线与蓄电池极柱接触电阻位置图c)记录测得的电阻值Rt及当时的环境温度t。d)Rt按式(3)换算到20℃时的值。Rt20=Rt1+α(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