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T653-2011I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ISO1537-1975《松散物料连续搬运设备槽形带式输送机(携带式输送机除外)托辊》。本标准根据ISO1537-1975重新起草。为了方便比较,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和ISO1537-1975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由于我国带式输送机技术已经取得发展,本标准在采用ISO1537-1975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c)将“术语和定义”列入第2章;d)将“托辊组布置的主要尺寸”列入第4章。本标准是对MT/T653-1997《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托辊组布置的主要尺寸》的修订,本标准代替MT/T653-1997。本标准与MT/T653-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一种三承载托辊的布置形式(见图1b));——增加了关于大直径托辊的规定(见表2、表3);——增加了关于大带宽带式输送机中托辊的规定(见表4);——修改了V形托辊的适用范围(1997年版的2.2;本版的3.2);——调整了关于相邻托辊之间间隙的规定(1997年版的4.1.3;本版的4.1.4)。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兖矿集团机电设备制造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卫良、陈珏、车新宁、朱敏奇。MT/T653-2011II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MT/T653-1997。MT/T653-20111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托辊组布置的主要尺寸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及露天矿、选煤等工作场所用的具有三个承载托辊和单个回程托辊或V形回程托辊的槽形带式输送机托辊组布置的主要尺寸。本标准适用于槽形带式输送机的中间段托辊组,不适用于过渡段托辊组。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侧托辊槽型角angleofinclinationλofsideidlersλ侧托辊的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2前倾角angleoftiltγofsideidlersγ侧托辊轴线与中间托辊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线间的夹角。2.3托辊空隙idlersclearance托辊外圆和托辊横梁或任何其他结构件顶部之间距离昀小的间隙。3输送机托辊分类3.1承载托辊:在输送线路中用来支承承载输送带的托辊组。3.2回程托辊:用来支承回程输送带。它有两种型式,即:a)单个回程托辊;b)V形回程托辊:由两个等长的托辊组成,两托辊的轴线与水平面对称地斜成V形,倾斜角为10o。V型回程托辊适用于带宽不小于650mm的带式输送机。MT/T653-201124托辊组布置的主要尺寸4.1三承载托辊的布置4.1.1三承载托辊的布置见图1。a)b)图1三承载托辊组的布置4.1.2侧托辊槽形角λ正常安装的槽形角λ值见表1。MT/T653-20113表1槽形角λ值单位为度适用于所有标准带宽253035454.1.3前倾角γ托辊不宜有前倾角,如确因防跑偏需要有前倾角γ,应按槽形角λ和带速之间的变化选择尽可能小的值,在任何情况下(因调偏需要的倾角除外)不应超过20。4.1.4相邻托辊的间隙δ应选择适宜的托辊布置方式,使两个相邻托辊的间隙δ在垂直于输送机纵向轴线平面上的投影不大于10mm。4.1.5托辊空隙托辊空隙的昀小值见表2。表2托辊最小空隙单位为毫米托辊直径d17689108133159194219245昀小空隙a303850604.1.6承载托辊的长度各种带宽、托辊直径下承载托辊的长度见表3。4.1回程托辊的布置4.2.1单个回程托辊呈水平布置,如图2所示。图2单个回程托辊表3承载托辊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T/T653-20114带宽B托辊直径d1承载托辊长度l1带宽B托辊直径d1承载托辊长度l17613389159500108200160019460076133891591081946501332501800219670891591081948001333152198920002457501081591331941000159380219108220024580013315912001594651941082191332400245900159---1400194530---4.2.2V形回程托辊两托辊轴线与水平面成倾角100对称布置,并应使两托辊间隙δ在两托辊轴端不发生干涉的前提下尽可能小(见图3)。MT/T653-20115图3V形回程托辊组4.2.3表4给出了两种布置的回程托辊的长度。表4回程托辊的长度单位为毫米回程托辊回程托辊带宽B单个托辊l1V型托辊l2带宽B单个托辊l1V型托辊l23.33500600-16001800900650750380180020001000800950465200022001100100011506002200250012501200140070024002800140014001600800MT/T653-20116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编号和ISO1537-1975(E)章条编号对照表A.1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和ISO1537-1975(E)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表A.1本标准章条编号和ISO1537-1975(E)章条编号对照本标准章条编号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11-22.14.3.1.12.24.3.2.12.34.4.133-4.1图1a图2图1b-4.1.14.3.1.24.1.24.3.2.24.1.34.3.34.1.44.4.24.1.54.2.2.14.24.2.2.2-表1-4.2.3MT/T653-20117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标准和ISO1537-1975(E)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B.1给出了本标准和ISO1537-1975(E)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表B.1本标准和ISO1537-1975(E)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标准的章条编号技术性差异原因2将ISO1537-1975(E)中的4.3.1.1、4.3.2.1、4.4.1移至本标准的第2章。以符合我国国家标准的编写规定。2将ISO1537-1975(E)中4.3.2的前倾角符号φ改为本标准中3.2的γ。以适合我国的习惯用法。4.1增加图1b的布置形式。以符合带式输送机技术发展的现状。4.1.2将ISO1537-1975(E)中的4.3.2.2移至本标准的4.1.2,并修改了数值。对该条内容作适当修改以符合我国煤矿带式输送机使用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