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选用教材:•彭向刚编:《领导科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主要参考书:•1.[美]彼得·诺斯豪斯:《领导学:理论与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美]理查德·哈格斯等著:《领导学:在经验积累中提升领导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3.刘峰著:《新领导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4.王乐夫编著:《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通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讲授内容及学时:34学时•考核方式:闭卷•课堂考核(20分)加期末笔试(80分)。•第一章领导科学导论领导科学是研究领导活动内在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第一节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领导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1、社会化大生产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客观要求。•2、现代社会纵向分工的发展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客观基础。•3、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领导科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领导科学是领导经验和艺术的积累、总结与升华。•二、领导科学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原因•1、我国的领导活动实践需要理论指导。•2、加强领导科学的研究,是培养和造就大批领导人才的需要。•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4、重视科学、尊重知识、讲究实际的社会环境是领导科学蓬勃兴起的政治基础。5、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国内迅速兴起的一些相关学科也为领导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三、我国领导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70年代末、80年代初科学春风•中组部干部教育通知决定开设领导科学课。•1983年在黑龙江省委党校创建我国第一个领导科学教研室。同年,我国第一本领导科学专著《领导科学基础》出版问世。•1985年4月,我国首届领导科学学术讨论会在河南洛阳召开。•2002年5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正式成立。•第二节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1、领导的含义••西方学者在总括各种学派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十一种对领导的界定:•领导意味着群体过程的中心;•领导意味着人格及其影响;•领导意味着劝导服从的艺术;•领导意味着影响力的运用;•领导意味着一种行动或行为;•领导意味着一种说服的形式;•领导意味着一种权力关系;•领导意味着一种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效果;•领导意味着一种分化出来的角色;•领导意味着结构的创始;•领导意味着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由上观之,西方学者至少从以下四方面对领导进行界定的:1)领导者中心说2)互动说3)结构说4)目标说•领导的概念:领导就是指领导者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群体的共同目标,在一定客观环境的制约下,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完成预定任务的创造性实践过程。•领导的基本要素:1)领导环境2)领导主体3)领导客体4)领导手段5)领导目标•2、领导的本质•1)领导的自然属性•以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为标志;权威和服从是领导关系的永恒属性。•2)领导的社会属性•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等渗透于领导活动之中,并规定着领导活动的社会性质,这就是领导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3、领导的特性•1)权威性•2)综合性•3)超脱性与全局性•4)超前性与战略性•5)服务性•6)间接性••4、领导的基本矛盾与派生矛盾•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对立,共处于一个结合统一的领导群体之中。•(2)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往往会衍生出一些派生矛盾,即领导者内部的矛盾、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领导者的决策与客观实际的矛盾,被领导者的执行与客观实际的矛盾等。•••第三节领导科学的学科概要•一、领导科学的性质特点•(一)社会性•(二)综合性•(三)交叉性•(四)应用性•二、领导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领导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二)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第一,研究对象不同。•第二,研究内容不同。•第三,表现形态不同。•第四,应用的范围不同。•(三)领导科学与政治学•(四)领导科学与法学•……•三、学习和研究领导科学的意义•1、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2、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是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领导队伍的需要。•四、学习和研究领导科学的方法•(一)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研究领导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二)研究领导科学的具体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2)历史研究方法•3)比较研究方法•4)案例研究方法•5)系统研究方法•复习思考题:•1、简述领导的含义和本质。•2、简述领导者的权力、责任与义务的统一。•3、简述领导的功能。•4、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5、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是什么?•6、如何理解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特征?•7、如何理解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和联系?•8、如何理解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第二章领导思想与理论第一节中国传统领导思想溯源中国传统领导思想虽然经常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体系。按流派可细分为道家领导思想、儒家领导思想、法家领导思想、兵家领导思想、墨家领导思想等。•“以人为本”的领导理念贯穿于中国传统领导思想之中(一)道家领导思想1、道家认为,理想的社会应该奉行无为而治,这才是最好的领导状态。因此,领导应当不断减少对人的管制和束缚,使人返璞归真。对领导者而言,制定政策时不能政出频繁,更不能朝令夕改,应该“政简刑轻”。•2、道家运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时时都体现着“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法。(二)儒家领导思想1、“仁和”思想是儒家领导思想的核心,儒家认为领导者要以“仁”为根本;以“礼”为基础;以“信”为关键。•2、儒家认为,领导者的品性要求:通达、刚毅、多艺;领导者的为政原则:先之、劳之、无倦。3、儒家的道德规范在于“忠”“恕”之道。4、儒家领导思想,主要包括实行“德治”和“仁政”,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三)法家领导思想“法治”是法家领导思想的核心,法家的主要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法律的作用2、认为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趋利避害”的本性3、主张采取“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四)兵家领导思想1、《孙子兵法》是兵家领导思想产生的标志。2、兵家领导思想注重领导者的谋略和良好的品质、作风;推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对领导者的责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了奖励被领导者的原则和方法;针对战场上兵无常势,战无常法的情况,提出因敌制胜的领导思想。•3、兵家认为,在作战中,理想的应变之策应当考虑以下几点:(1)鼓足士气(2)权衡利害(3)攻守兼备,争取主动(4)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五)墨家领导思想1、墨家特别重视领导者的技术知识2、墨家领导思想强调领导的法制、禁令与赏罚3、墨家的领导思想中最突出的是尚贤,另外还有尚同、惠忠、强节等主张•(1)尚贤就是崇尚贤能,在用人上唯才是举。(2)尚同就是选择贤良智慧之人作为领导者,并形成逐级上同的领导体系。其实质是要建立大一统的君主专制的国家政权。(3)惠忠是墨家关于处理君臣关系的总原则、总要求,即做君主的一定要仁惠,要有恩惠加于辅臣;做辅臣的一定要忠诚,要以诚心奉事君主。•(4)强节是墨家关于君主为政的基本主张,“强”就是勤谨,“节”就是节用。(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1、在宏观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式的革命和发展道路。•2、在具体的领导思想与实践方面,主要有以下贡献:首先是决策与执行分工的思想,其次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最后是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思想。•第二节西方领导理论1、领导理论是西方的产物。2、把领导活动纳入到科学的研究程式中,试图通过一些实证式的研究和逻辑化的推理,得出一些普遍性的结论,是西方领导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一)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1、特质论阶段2、行为论阶段3、权变论阶段•(二)领导特质理论1、人们用魅力、热情、勇气来描绘那些杰出领导人的独特品格和特殊气质。而这些都是领导特质理论所关注的内容。2、20世纪30年代,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希望发现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在个性、社会、生理以及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3、特质理论在解释领导者行为方面并不成功,原因有以下几点:(1)它忽视了下属的需要(2)它没有指明各种特质之间的相对重要性(3)它没有对因与果进行区分(4)它忽视了环境因素•(三)领导行为理论1、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学者们开始把目光转向领导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上,着重于考察领导者偏爱的行为风格,希望了解有效领导者的行为是否有什么独特之处,从而出现了领导行为理论。•2、领导行为理论的三个维度:(1)结构维度,也叫生产导向,即领导者更愿意界定和建构自己与下属的角色,以达成组织目标。(2)关怀维度,也叫员工导向,即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与情感,更愿意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3)发展维度,也叫发展导向,即在变化的世界中,领导者应重视尝试的价值,寻求新方法,发动和实施变革。(四)领导权变理论1、所谓权变的含义就是指行为主体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从领导学看来,权变论就是指领导者应该根据环境因素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2、领导权变理论的两大贡献在于:(1)它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化色彩(2)它使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第三章领导方式与领导体制第一节领导方式一、领导方式的含义从领导学的角度看,领导方式就是领导者进行活动时对待下级部属态度行为的表现。•二、领导方式的类型(一)按社会历史的发展顺序,可归纳出如下几种领导方式:1、原始民主式领导2、君主专制式领导3、资产阶级民主式领导4、民主集中式领导•(二)按领导者的术业专攻方向,可将领导方式分为以下几种:1、家长制领导2、经理制领导3、职业“软专家”领导制4、专家集团领导制5、多级领导制•(三)按领导者对权力的控制和适用程度,可将领导方式分为:1、集权式领导2、分权式领导•(四)按领导活动的侧重点,可将领导方式分为:1、任务取向式领导主要表现为关心组织效率,重视组织设计,明确职责关系,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它注重任务的完成,而不注重人的因素,忽视人的情绪和需要。•2、人员取向式领导主要表现为尊重下属意见,重视下属的感情和需要,强调相互信任的气氛。领导者的关系行为包括:建立情谊,互相信赖,意见交流,授权,让部属发挥智慧和潜力并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在现实生活中,领导者只有将任务取向的领导方式和人员取向的领导方式实现有机的结合,才能保证领导目标的达成。(五)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可将领导方式分为:1、自决型(也称独断型)领导•独断型领导者以大权独揽的方式对下级进行领导,将决策权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下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2、放任型领导放任型领导者主要通过让下属来建立自己的目标并解决问题,是一种回避权力和责任的领导方式。•3、民主型(也称参与型)的领导方式这是居于以上两者之间的一种领导行为模式。采用这一领导方式的领导者既注重正式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又不完全大权独揽,在某种程度上又设法使下级参与一些决策,善于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下属的作用。•第二节领导体制一、领导体制的含义领导体制的含义,概括说就是指领导活动中,领导权限的划分和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二、领导体制的内容领导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领导体制的核心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2、领导体制的载体是各级各类领导机构的设置。•3、领导体制的内容包括领导者的领导层次与幅度。4、领导体制的内容体现为领导者的管理制度。三、领导体制的特征1、系统性2、根本性3、全局性4、稳定性•四、领导体制的作用1、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助于协调各级各类领导机构。3、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