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note2016cugs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6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二号通知第二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将于2016年10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详细情况可登陆会议网站:。一、主办和承办单位1.主办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组委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2.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二、会议组织机构1.领导小组(按拼音排序)主任:陈颙副主任:李廷栋张培震郑永飞朱日祥成员:郭建侯增谦黄清华刘俊来马胜利倪四道王强王涛杨进辉张进江2.学术委员会(按拼音排序)主任:朱日祥副主任:陈颙李廷栋张培震郑永飞成员:安芷生蔡晋安曹代勇曹晋滨柴育成常旭陈骏陈福坤陈海弟陈树民陈小宏陈晓非陈运泰邓军邓启东底青云丁林丁志峰丁仲礼董树文董云鹏范蔚茗方慧方小敏冯宏冯学尚冯佐海高俊高锐耿建华龚健雅郭建郭进义郭正堂韩宝福郝芳何继善侯泉林侯增谦胡见义胡瑞忠黄大年黄清华贾承造江博明蒋少涌金翔龙金振民金之钧康国发-2-李斐李貅李德仁李海兵李建成李建威李锦轶李庆忠李三忠李曙光李文渊李献华林伟凌云刘静刘良刘池阳刘丛强刘代志刘敦一刘福来刘光鼎刘怀山刘嘉麒刘俊来刘少峰刘永江柳建新龙凡罗俊罗清华吕厚远吕庆田马瑾马昌前马胜利马永生毛景文孟小红莫宣学倪四道牛耀龄欧阳自远庞忠和彭平安彭苏萍漆家福秦大河曲寿利任纪舜石耀霖舒良树孙敏孙枢孙继敏孙卫东孙文科汤良杰唐晓明滕吉文田钢涂传诒万卫星汪集旸汪品先王强王水王涛王成善王椿镛王二七王国灿王良书王清晨王汝成王绪本王焰新王有学王岳军王宗起魏春景魏奉思魏久传吴福元吴秋云吴忠良夏江海肖举乐肖文交肖序常谢富仁谢树成熊熊熊盛青熊小林徐备徐文耀徐夕生徐学文徐义刚许厚泽许继峰许绍燮许文良许志琴严良俊杨顶辉杨进辉杨经绥杨树锋杨文采杨元喜杨振宇姚玉鹏姚振兴叶大年殷洪福于晟曾令森翟光明翟明国翟裕生张国伟张宏飞张宏福张进江张立飞张岳桥张泽明赵越赵伟赵邦六赵殿栋赵国春赵国泽赵文津赵子福郑建平钟大赉锺孫霖周美夫周卫健周泽兵朱光朱弟成朱祥坤3.秘书组(按拼音排序)秘书长:郑永飞(兼)副秘书长:郭建侯增谦黄清华刘俊来马胜利倪四道王强王涛杨进辉张进江4.会务组(按拼音排序)组长:郭建副组长:孔繁恕李亚琦刘元生宁俊瑞周坚鑫成员:董静顾珧胡敏姜明威蒋东伟李淯刘宁倪一超乔忠梅苏枫徐善辉闫纪红张学彬三、会议时间和地点时间:2016年10月15-18日,14日报到。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四、会议日程安排10月14日:会议报到;-3-10月15日:上午分会场专题报告,下午大会特邀报告;10月16-18日:分会场专题报告和有关专题活动。五、《年刊》编委会(按拼音排序)主任:郑永飞副主任:侯增谦黄清华刘俊来倪四道王强杨进辉张进江委员:蔡永恩陈文陈发虎陈汉林陈小宏底青云董树文董云鹏方小敏付碧宏高锐高原葛洪魁何丽娟黄宝春琚宜文雷建设李娟李红谊李惠民李锦轶李曙光厉子龙梁春涛林伟林杨挺刘静刘洋刘俊来刘伊克刘勇胜吕庆田毛景文倪四道秦礼萍丘学林屈春燕沈萍史建魁宋海斌孙卫东孙新蕾汤吉田钢周仕勇汪汉胜王伟涛王一博魏春景肖立志肖文交谢富仁谢树成熊小林徐备徐星徐建桥徐夕生徐锡伟薛国强杨进杨宏峰杨晓志张进江赵国春赵俊猛赵子福郑建平周永章六、会议学术活动1.大会特邀报告(另行通知);2.学术论文报告讨论会(按如下专题提交论文摘要,实际分组将根据投稿情况具体安排。报告分为口头、展板两种形式)。(1)ProgressinstudiesofGeophysicsandRegionalDynamicsofAsiaConveners:SidaoNi,HuajianYao,JuanLiAsiafeaturesvarioustectonicunitsfromverystablecratonstoactiveinter-plateandintra-platedeformation.HighseismicityandassortedtectonicunitsmakeAsiaafocusofgeophysicalandgeodynamicalstudies.Thissessioninvitesabstractsonnewfindings,innovativetheoriesandmethodsingeophysics,geodesyandgeodynamics,whichwillhelpdepictpresentstateandimagecrustal/mantlestructureandunraveldynamicprocessofAsia.Studiesonunderstandingandmitigatinggeohazards(includingearthquakes,volcanoes,landslides,etc)inAsiaarewelcomeaswell.(2)俯冲带结构与过程召集人:郑永飞赵亮张海江吴元保赵子福俯冲带是固体地球内部与其表层之间巨量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动态场所。板块俯冲将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带入地球深部。随着俯冲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岩石圈物质经历显著-4-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并与地幔发生强烈反应,产生含有地壳组分的富水流体和含水熔体。俯冲带的动力学性质得到了一系列发生在俯冲带的动力学现象的证实,包括深部和浅部地震活动、变形和变质作用、热通量和流体流动、元素富集和岩浆活动。业已知道,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是俯冲带变质作用的产物,大洋弧和大陆弧火山岩源于俯冲带岩浆作用。然而,在俯冲工厂框架内,还不清楚这两种过程是如何关联的。关于地质历史时期俯冲带的启动和演化问题尚无定论。为了更好地理解俯冲带的结构、过程和演化,有必要开展地球物理、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本专题邀请从事地震学、计算地球科学、实验地球科学和天然样品研究的相关专家投稿并参与讨论。(3)大陆地壳、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深部探测召集人:董树文高锐尹安地球深部探测为认知地壳与岩石圈结构、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及其与近地表地质过程的紧密关系、揭示成山、成盆、成岩、成矿和成灾机理提供了大量证据与数据支撑,成为国际地球科学发展的最前沿领域之一。本专题将在我国近年岩石圈深部探测实践基础上聚焦地壳精细结构探测、岩石圈结构阵列探测、主要造山带结构与成像;深部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成藏成灾过程研究等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研讨。(4)中国大陆成矿系统与成矿过程召集人:侯増谦毛景文胡瑞忠邓军陈衍景蒋少涌周永章显生宙以来的中国大陆演化,主要表现为大洋俯冲、陆—陆(弧—陆)碰撞及大陆形成以后的陆内造山,由此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增生造山带(如中亚造山带)、碰撞造山带(喜马拉雅造山带)及陆内造山带,控制了各具特色的成矿系统的形成和发育。在过去几十年,基于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已经建立或正在形成日臻成熟的增生造山成矿理论。随着板块构造逐渐“登陆”,大陆碰撞及陆内构造成矿研究已成为重大研究前沿,建立超越经典板块构造的大陆成矿理论体系,成为当代成矿学的重大任务。本专题围绕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如①增生造山带地壳生长与成矿耦合,②大陆碰撞过程与成矿系统发育,③陆内构造过程与巨量金属集聚,重点交流和研讨几种不同类型的造山系(中亚增生造山带、青藏碰撞造山带、江南造山带、东部典型陆内区等)的成矿系统、成矿过程及成矿规律。本专题将邀请该领域专家学者做主旨发言,欢迎相关研究领域的单位和专家及研究生参会交流。(5)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东亚壳幔演化召集人:徐义刚李曙光李忠海刘少峰孙卫东许文良郑天愉朱光厉子龙张招崇西太平洋俯冲在东亚大陆边缘及陆内地质演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东亚大地幔楔和深部巨大的碳-水储库的形成、华北克拉通破坏、华南大陆再造、东北地壳增生、东亚边缘海和含油气盆地,以及大规模金属矿产资源的形成等均直接或间接地与西太平洋俯冲作用相关。本专题将聚焦(但不限于)以下科学问题:①太平洋板块的漂移、俯冲历史重建;②-5-古太平洋俯冲作用于东亚大陆的起始时间和过程;③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东亚大陆演化的地质和岩浆记录;④西太平洋俯冲作用与地表过程的联系;⑤东亚大地慢楔的形成与壳幔物质循环;⑥东、西太平洋构造域的异同和对比研究。(6)前寒武纪地质与超大陆演化召集人:赵国春郭敬辉刘福来赵太平彭澎张栓宏张健王孝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使我们对地球起源和演化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然而,前寒武纪地质领域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地质问题,如最初始地壳的组成,地球在前板块构造阶段的构造机制,板块构造何时启动,早期板块构造的作用方式,板块构造与地幔柱构造在太古宙地壳形成中的作用、差别和联系,早期海洋的发展与生命过程,地球早期表生环境的突变与氧化事件;大陆演化不同阶段的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克拉通的形成与区域地质演化,前寒武纪超级大陆的拼合、增生和裂解,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其它相关的前寒武纪地质问题,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华北,华南,塔里木克拉通以及这些克拉通之间和克拉通内部的前寒武纪造山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这些进展对于中国乃至于全球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7)特提斯洋动力学过程及资源效应召集人:肖文交侯增谦许继峰李才特提斯洋长期复杂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形成了长达15000km、宽约5000km的特提斯构造域,造就了丰富的矿产与油气资源。通过对特提斯构造域的综合地球科学研究,查明我国紧缺战略矿产在域内国家的富集、分布规律,理清关键油气富集区油气形成机制与储存特征,可服务于国家资源能源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也是我国科学家走向全球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切入点与窗口。近年来,我国在特提斯造山带形成演化研究上已形成一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并具备国际一流的研究条件,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本专题的目的是瞄准特提斯造山带,对相关的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成藏效应问题进行集中探讨,主题包括:①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块体拼贴-碰撞时限及演化;②特提斯造山带的基底组成、时代和性质;③特提斯造山带的古生物地理区系和岩相古地理;④特提斯造山带深部结构以及有关金属矿产和油气资源的形成背景和机制。(8)大陆构造动力学与大陆流变学召集人:张进江刘永江刘俊来肖文交“大陆动力学”是美国地学界为了应对“板块登陆”难题而提出的研究领域,此后国际地学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研究计划。21世纪以来,中国地学界提出和实施了多项有关大陆动力学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如“大陆深俯冲”和“大陆地幔柱”973项目、基金委“Pangea的东亚重建”重大项目和“华北克拉通破坏”重大研究计划等。通过多年探索,我国地球科学家在大-6-陆结构与演化、克拉通形成与破坏、超大陆重建、深部构造过程与地表系统变化、以及大陆演变对生命过程的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展示近年来在大陆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促进学术交流,特设立“大陆构造”专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就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①中国大陆构造的格局与演化;②重大地质事件与大陆构造演进;③大陆构造对自然资源的制约;④大陆流变学;⑤大陆构造新理论探讨。(9)地球内部流体组分及其效应召集人:倪怀玮王勤毛竹陈仁旭郭新转地球内部的流体组分包括H(或称“水”)、C、N、S、卤素和惰性气体元素。本专题重点关注:①地球内部流体的种类、分布、迁移、演化和效应;②流体组分元素价态及其对地球内部储库中氧化还原条件的启示;③地球内部流体循环过程及其与板块俯冲、岩石圈拆沉、变质脱水、部分熔融、岩浆结晶和火山喷发等过程的关系,以及其对板块运动、构造变形以及水圈、大气圈、矿产资源的形成和演化等的影响。本专题欢迎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和矿物物理、地球物理方向的研究者踊跃参与讨论,特别鼓励将实验分析、理论计算和野外观察相结合,推动对地球内部的流体组分及效应的深入研究。(10)深部地幔物质成分与结构探测召集人:张志刚赵亮李娟邓力维毛竹利用多学科手段共同获取原始观测资料,通过正演模拟、反演求解以及实验与理论研究,提高对地球深部物质成分与结构特征的认识,是本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