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高中历史复习要点按时代顺序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按时代顺序需掌握的基本知识(中国)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1、政治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王朝由禹建立,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开始。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桀,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尽管已经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制度,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还比较松散。2、经济出现了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3、科技思想文化铜石并用。夏朝时我国就有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1、政治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国都频繁迁移,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最后一个王是纣王。尽管已经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制度,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还比较松散。2、经济农业:土地属于国有。集体耕作。手工业:青铜冶炼发达,为官府垄断。商朝时已有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商朝时已烧制出瓷器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3、科技思想文化甲骨文在清末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周朝(公元前1046——公元前221年)周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西周(前1045年―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定都于镐京和丰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1、政治推行分封制,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即,与夏商相比,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出现诸侯割据。所以分封制,既体现出历史的进步性,又有其历史局限性。推行宗法制,是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在王位继承上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注意,宗法制并非西周所独有,从夏商时就开始孕育发展,至西周走向成熟,西周后,其影响因时空的变化或大或小始终存在至今。从政治上来说,周天子是天下最高政治领袖,从宗法制上来说,他是天下大宗。即,周天子是当时天下的共主。2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一种维护等级的制度。2、经济出现了青铜农具,但仍以木制、石制农具为主。粟稻黍稷麦桑麻等都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土地归国家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名义上属于周天子,不能买卖,毕竟是层层分封的嘛。手工业为官府垄断。青铜冶炼很发达,体现在制作水平高、用途广泛、分布范围广三个方面。商业主要为官府控制,当时还谈不上重农抑商。3、科技思想文化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东周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即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之名源于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该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甚至自大夫出。分封制越来越遭到破坏,国家趋向统一,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在孕育中。为富国强兵而变法成为时代的潮流。2、经济农业: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在耕作上,由集体耕作向个体耕作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慢慢出现;在土地所有制上,由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土地私有,必然带来土地兼并。手工业:商业: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但是,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清晚期。3、科技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百家争鸣时期,其实也是孕育着思想统一的时期,毕竟,这时国家在争霸战争中正走向统一。教育上,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战国时天文学家石申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据此辑成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3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经孔子整理编订,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诗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1、政治秦朝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为代表的地方政治制度,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有“百代犹得秦政法”之说。需指出的是,秦朝是全面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至少在战国时期,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并存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始终存在两大基本矛盾,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矛盾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经济:土地私有,编户齐民,赋税繁重;统一货币度量衡,重农抑商,盐铁国营。3、思想科技文化:焚书坑儒,法家一统。4、秦朝暴政的表现:刑罚严苛、赋税繁重、大兴土木、滥征兵役徭役、焚书坑儒等。用道家的话说,就是胡作非为。汉朝汉朝(前202—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称“刘汉”。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文景之治”后,汉武帝时期达到极盛,史称“汉武盛世”。公元8年,王莽篡夺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结束。不久之后发生了绿林和赤眉大规模农民起义,公元23年新朝灭亡。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后期发生了戚宦之争,朝政黑暗,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各地军阀割据称雄。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汉朝是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西汉汉平帝时期(公元元年),全国人口达6000万左右。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建立,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华夏族在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1、政治复活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尾大不掉并叛乱,景帝时开始削藩,结果削藩未成,大臣晁错却被诛。汉武帝时,继续削藩,接受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完成削藩。汉武帝为加强君权,实行中外朝制度(内外朝制度),削弱了相权。选拔人才方面实行察举制。2、军事:一改汉初和亲政策,用兵匈奴,开疆拓土。3、经济农业:铁犁牛耕成为当时主要的耕作方式。使用耦犁推行代田法。4手工业:两汉掌握了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水排。东汉已烧出成熟的青瓷。汉朝时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商业: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汉武帝时,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4、科技思想文化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标准,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儒学都处于独尊的地位。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加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杂糅各家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科技: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文学: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汉赋表现出汉代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汉朝汲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汉朝全面汲取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绝大多数经验教训给汉朝的发展带来正能量,少数却是负能量,成为历史的倒退。汉初总的指导思想是,反秦道而用之,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秦朝汉初经济赋税、徭役繁重轻徭薄赋军事用兵匈奴和亲匈奴法律刑罚严苛刑罚轻简生活大兴土木、奢侈浪费注重节俭地方制度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实行郡国并行制我们常说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想一想,有时是否汲取的都是正确的呢?概念辨析1、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二者的区分主要在生产目的上,前者主要是满足自己家庭的需求,故又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后者主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可从称为市场经济了,放在以后区分吧!2、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前者是从生产目的上来定义的,后者是从生产规模上来定义的,如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经营就可以称之为小农经济。在我国古代,由于小农经济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的,所以小农经济又属于自然经济。注意,小农经济也可以是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形态下生产规模也可以很大。请思考,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形态。3、经济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划分。如,产业:农业手工业商业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等技术:机器生产手工劳动5社会性质:封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空间:————试从“经济结构”这个概念入手,思考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和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经济结构”的含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222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南北大一统(280—317),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由222年最后孙权称王时开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重新统一结束,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以曹魏正统,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注意,南北朝时的宋,由于是刘裕建立的,又称刘宋,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即赵宋相区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勃兴。在从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魏晋南北朝”,它是几个朝代统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