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2016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四)讲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长沙市一中2016届高三月考试卷(四)•1.C2.B3.A•4.C5.C6.C•11(1)D3C2•12(1)E3A2B1•13.D14.C15.C•7.河、陇一带被攻陷,不是吐蕃有能力攻取它,都是(因为)守将怠慢贪婪,残害百姓,使他们不能耕种,一天天向东迁移。(得分点:陷,沓贪,暴,东徙,句意通顺。)•8.李晟显贵之后,为他伸冤,朝廷下诏追赠元澄为宁州刺史,李晟养大了他的两个儿子,让他们成长做官。(得分点:既贵,直其枉,诏赠,长,成就。)•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曹操声势浩大的水军原本就是南下平定孙权刘备一统江山的,在浩瀚无际的江面上曹操战船云集。诸葛亮心中空有兴复汉室的愿望,曹操已经不把东吴放在眼中。强劲大风助长火势迅猛蔓延,兵戎相见,人影散乱;在孤月风冷的凄凉夜晚,曹操一统天下的理想破灭了。这样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值得回忆了,眼前荒岛上鸥鸟乱飞满目荒芜。•《赤壁》是明代诗人杜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时,回忆起赤壁之战而写的一首怀古诗,表达了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怆悲凉之感。•首联“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舟由舻”,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当时,曹操大军破荆州,下江陵,战船连接千里,旌旗蔽空,投鞭断流,其志在必欲一举击碎东吴,席卷天下,并吞八荒,成就帝王之业。然而,句中着一“本”字,则明白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颔联“诸葛心中空有汉,曹满眼里已无吴”,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国祚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对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颈联出句“兵销炬影东风猛”,写曹军的失败。接下来的对句“梦断箫声夜月孤”,则出现一个大跨度的跳跃、转折,作者移宫换羽,诗笔一挥越过八、九百年,联想到大苏泛赤壁的遗事,一种虚空怅惘的情绪随•之升腾起来,诗境也由粗放转为凄清。句中“梦断”、“箫声”、“夜月”的意象,全由苏轼《前赤壁赋》一文化出。这一联的两句诗对比强烈,出句尚是千帆争渡,烟焰张天的战争场景,对句却绘出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如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洞箫声索回飘荡,黯然销魂。•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眼前风物上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不堪回首是伤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那些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雄姿英发的周郎,“而今安在哉”,就连那月夜泛舟,临风吹箫、放言宏论的苏轼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黄鹤。面对荒矶鸥鸟、哀草寒烟,多情善感的诗人抚今追昔,念往思来,感慨万端。更兼那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运的乖舛……一腔忧思愁绪向谁倾。末句以景结情,作者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怆意绪。•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8.①对比。两句诗对比强烈,出句是千帆争渡、烟焰张天的战争场景,对句却绘出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如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洞箫声萦回飘荡,黯然销魂。前者场景极为激烈;后者极为清冷。表达了诗人世事变迁的历史沧桑感和虚空怅惘之情。②借事抒情、借景抒情。上句叙写曹军失败之事,下句写月夜听箫之景,箫声幽咽,孤月高悬,烘托出凄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世事变迁的历史沧桑感和虚空怅惘之情)。•【例】借景抒情—情显绝句杜甫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写景)(抒情)乐景哀情【例】情景交融—情隐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写景)(写景)•9.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时,回忆起赤壁之战而写的一首怀古诗,表达了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怆悲凉之感。(3分)杜牧的诗歌是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苦闷,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只要有机遇,总会有所作为的信心。(3分)•10•(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11(2)医生直接明白地告诉病人大限将到,这对病人来说是残酷的,也会让人感到痛苦。这是“很不美妙的”。(2分)但这样也会让病人不再抱有幻想,从而直面现实,坦然地面对死亡,并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留遗憾。(2分)另外,也暗示了医生为了完成病人的心愿,会尽一切努力去帮助病人,正如文中所说绵延二十一天的宴,医生就是那个一直坚持的食客。这就是“藏有坚定的力量”之所指。(2分)•(3)(要点)①油画厚重的材质和丰富的色彩特性与中国画的淡雅轻盈相结合。②继承了中国水墨画的写意传统,又借鉴了西方抽象的风格。③借鉴中国水墨的色彩并融合西方光色。(每点2分)•(4)①结尾描写了大海有如有着或急或缓的节奏、丰富的音调、包含万千频段的音乐,具有强烈的安宁效果,其实是暗指前文白发医生在帮助女病人完成最后心愿的过程中极有耐心的等待和付出,这一切让女病人在死亡面前变得格外的淡定,从容地做完了除最后一道主菜外的一桌菜,在睡梦中平静地离开了人世。(4分)②大海的广阔深邃和丰富的浪潮声,使人联想到白发医生如大海般广阔的胸襟、包容的品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2分)③以结尾的“安宁”呼应开头的“迷惘”一词,收束全文,含蓄地揭示并深化了文章的主旨。(2分)•12(2)“我负丹青”,表现了吴冠中的自省和不满足,他认为自己对艺术的追求还未竭尽全力,因而深感愧疚;(3分)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内涵,一个国家最需要的是有内涵的艺术家,吴冠中说“丹青负我”,表达的是他对自己没能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而深感遗憾。(3分)•(3)(要点)①油画厚重的材质和丰富的色彩特性与中国画的淡雅轻盈相结合。②继承了中国水墨画的写意传统,又借鉴了西方抽象的风格。③借鉴中国水墨的色彩并融合西方光色。(每点2分)•(4)①既要坚守中国传统,又要吸纳西方艺术之长。取长补短,中西合璧,才能让艺术创作臻于完美。②“小路艺术娱人,大路艺术撼人”,艺术家应该追求高雅的艺术,不应该让艺术媚俗、娱乐化。③艺术创作是个体劳动,艺术家应该深入社会生活,走近苦难,没有吃过苦,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波动,无法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④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还必须有深厚的内涵、深刻的思想,肤浅的灵魂孕育不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无益于民族国家。(每点2分)•16.①关键在于观察面部的肌肉•②肌肉运动是不协调的•③学术(科学)运用是一回事•17.(1)“无私教导”这枚邮票的图案由粉笔盒和热气球构成,粉笔盒里的粉笔像一支支点燃的蜡烛。(2分)意在歌颂老师像蜡烛一样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将代表“希望”的热气球放飞,让其遨游于知识的宇宙。(3分)•(2)“师恩难忘”是由一棵树变形而成,将教师的形象幻化成张开双臂的树干,托起树上无数笑脸般的果实。(2分)意在赞美老师的辛勤教诲换来桃李满天下,也寓意老师用他们的双手,托起孩子们美好的未来。(3分)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