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件李坤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绪论本章结构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国际经济学的特征国际经济学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本书的内容安排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国际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因此,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解释各个经济社会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在机制及其政策含义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的经济学原理的联系国际经济学是宏微观经济学原理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理论与宏观经济学二、国际经济学的特征国际经济学研究以国家或独立的行政区域为单位的跨国界的资源分配国际经济学不同于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理论是在科学性和民族性相互关系中付诸实践的国际经济交易是在不同货币媒介下进行的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学科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理论基础上的世界经济概论。三、国际经济学的发展(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1.发展脉络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2.国际贸易理论构成(1)国际贸易的纯理论(2)国际贸易政策理论(二)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1.国际金融理论的构成: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最优货币区理论2.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四、本书的内容安排见课本P10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本章结构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分析工具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贸易利益国际贸易的起因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与目的一、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狭义上讲,国际贸易系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二、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目的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和国内的流动程度的差别引起的对国际间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现实中人为的贸易障碍对经济和福利的影响。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一、国际贸易研究方法的特点不涉及货币因素。在分析框架上,贸易理论模型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国、两商品(或部门)、两要素。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二、主要分析工具(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1.生产可能性边界:基本假设:(1)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2)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且规模收益不变;(3)生产要素的总供给固定不变;(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5)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在性(externality)。过程推导:(,)XFKLxxx(,)YFKLyyyKKKxyLLLxywMRTSr(1)生产函数:(2)充分就业条件:(3)利润最大化约束条件:(4)契约线:图1-1由此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图1-2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递增见图1-2(a)机会成本不变见图1-2(b)3.商品市场均衡:均衡条件: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均衡图示:图1-3(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图示: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用途:(1)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2)衡量整个社会福利。图1-4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pxMRTpypxMRSpyXXcpYYcp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图1-5(二)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图1-6图1-7(三)封闭的相对价格差与国际贸易的发生本国(A国,图1-8)与外国(B国,图1-9)同时存在的情形:图1-8图1-9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pxMRTpypxMRSpy()()wwPXXPYYxcpyPc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XYOQC图1-10pw(二)国际均衡价格Px/PyOX1(a)OXp-XCPx/Py(b)图1-11A国过剩供给曲线OX2图1-12OXc-XpB国过剩供给曲线Px/Py(b)(a)Px/Py将两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中,决定国际均衡价格(12):2B国过剩需求曲线A国过剩供给曲线Px/Py1OX过剩供给或需求图1-13/wwPPxy五、贸易利益(一)贸易利益的衡量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C图1-14EYU2U1ppwQXO(二)贸易利益的分解交换利益: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偏好,通过商品交易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图中U1到U2);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之间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图中U2到U3)。CFEQP*U1U2U3图1-15XOYpw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条件:生产函数、要素供应量、消费偏好都相同;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YOX图1-16Ep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必要条件:(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3)两国消费偏好相同;(4)规模收益不变;(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BAYOXA/B/图1-17pbpa二、国际贸易的起因生产技术差异要素禀赋差异需求方面的差异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本章小节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分析也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常用的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相对价格差决定了比较优势的表现。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差的根源。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方都有好处,贸易利益包括交换利益和专业化利益。在规模收益不变、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下,具有同等技术、要素禀赋和偏好的国家,将会有同样的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因而也就没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因此,各个国家必须在这些方面至少一个方面有所差别,才能产生比较优势,从而引发国际贸易。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本章结构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模型基本结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图示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第一节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一、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二、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规模收益不变;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一、模型基本结构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A和B两国的X和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为:xxxxXaLXbL,yyyyYaLYbL二、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李嘉图认为生产成本取决于劳动投入,商品的生产成本或价格与其劳动生产率成反比。A、B两国生产技术差异的两个实例:ABX的劳动投入量312Y的劳动投入量64ABX的劳动投入量312Y的劳动投入量68表2-1(b)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表2-1(a)两国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量表2-2(a)两国的劳动生产率ABX的劳动生产率1/31/12Y的劳动生产率1/61/4ABX的劳动生产率1/31/12Y的劳动生产率1/61/8表2-2(b)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现在放弃1个单位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部门生产,专业化分工后的净效果为:表2-3(a)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AB世界生产净变化X+2-1+1Y-1+3+2表2-3(b)国际分工后生产变化的净效果AB世界生产净变化X+2-1+1Y-1+1.5+0.5结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比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更具有普遍意义。只要两国间存在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国处于全面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可以使所有国家获利。由此引出:古典贸易理论关于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概念。三、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图示(一)生产可能性边界(A国)xxyyaxyaxyXaLXYYaLLaaLLLaL其中表示A国的劳动供应总量,第三个表达式代表充分就业条件。A、B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图2-1(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在封闭均衡状态下,A、B两国的相对价格由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切决定:(三)国际均衡价格A国X商品过剩供给曲线的导出:图2-2A国过剩供给曲线与B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wpapbp由图2-3和2-4可知国际均衡相对价格为位于,和之间。图2-3图2-4(四)贸易后的一般均衡如下图所示: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图2-5(五)贸易利益从贸易前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来判定:贸易后社会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因此,贸易改善了两国福利水平;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判定:以A国为例,开放后放弃1单位Y的生产,转而生产X,再用X与B国交换Y,所得的Y商品数量为:1aaxxppwaaayy第三节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迈克道格尔(MacDugall)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实证检验:以1937年为例,考察了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行业或产品美国劳动生产率/英国劳动生产率美国出口/英国出口大于2收音机3.58生铁3.65容器2.44罐头5.23.5机械2.715表2-4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表2-4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续表1)纸2.21.5烟卷1.70.5油毡1.90.33针织品1.80.33皮鞋1.40.33可乐1.90.2化纤1.50.2表2-4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续表2)棉制品1.50.11人造丝1.40.09啤酒2.00.06水泥1.10.09男式毛制品1.30.04人造奶油1.20.03毛衣1.40.004资料来源:迈克道格尔(1951)。斯特恩(RobertStern)的实证检验:比较1950年和1959年两个年份美、英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证明在1950年,所观察的39个部门中,有33个部门支持假设检验,但到了1959年,这一关系有所削弱。本章小结古典贸易理论起源于亚当·斯密,后经李嘉图和穆勒的发展和补充,日趋完善。亚当·斯密从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李嘉图则更进一步,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论证了各国依据劳动成本的相对差异(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古典贸易理论,从本质上讲,是从生产技术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影响的。只不过,在古典生产函数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因此,生产技术差异就具体化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生产率差异就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起因。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本章结构要素禀赋理论基本模型H-O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一、要素禀赋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图3-1中,EA、EB分别表示A、B两国的要素总量组合ρAρB,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则为劳动丰富的国家。图3-1表3-1: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资料来源:SummersandHeston(1995),PennWorldTables5.6;InternationalLaborOrganization(ILO),YearbookofLaborStatistics,1994.国家或地

1 / 4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