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导则-201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610-2016代替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Technicalguidelinesfor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groundwaterenvironment(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环境保护部2016-01-07发布2016-01-07实施发布HJ610-2016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35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5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57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68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89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1410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611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161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9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21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文地质参数经验值表.....................................34附录C(资料性附录)环境水文地质试验方法简介.................................35附录D(资料性附录)常用地下水评价预测模型...................................37HJ610-2016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和指导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环境,防止地下水污染,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本标准于201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调整、补充和规范了相关术语和定义;——调整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位为调查内容;——调整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判定依据;——调整了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方法;——修改简化了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要求;——强化并明确了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相关要求;——删除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编写的要求;——增加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章节;——修订了附录,补充了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废止。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提出。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6年1月7日批准。本标准自2016年1月7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HJ610-2016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934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HJ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5.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DZ/T0290地下水水质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地下水groundwater地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3.2水文地质条件hydrogeologicalcondition地下水埋藏和分布、含水介质和含水构造等条件的总称。HJ610-201623.3包气带vadosezone地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3.4饱水带saturatedzone地下水面以下,岩层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3.5潜水phreaticwater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3.6承压水confinedwater充满于上下两个相对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3.7地下水补给区groundwaterrechargezone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3.8地下水排泄区groundwaterdischargezone含水层的地下水向外部排泄的范围。3.9地下水径流区groundwaterrunoffzone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流经范围。3.1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centralizeddrinkingwatersource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且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不小于1000人)的现用、备用和规划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3.11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distributeddrinkingwatersource供水小于一定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小于1000人)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3.12地下水环境现状值valueofcurrentgroundwaterquality建设项目实施前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值。3.13地下水污染对照值controlvalueofgroundwatercontaminationHJ610-20163调查评价区内有历史记录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内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3.14地下水污染groundwatercontamination人为原因直接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3.15正常状况normalcondition建设项目的工艺设备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均达到设计要求条件下的运行状况。如防渗系统的防渗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防渗系统完好,验收合格。3.16非正常状况unnormalcondition建设项目的工艺设备或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因系统老化、腐蚀等原因不能正常运行或保护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的运行状况。3.17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protectedtargetofgroundwaterenvironment潜水含水层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4总则4.1一般性原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保护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为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详见附录A。Ⅰ类、Ⅱ类、Ⅲ类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执行本标准,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4.2评价基本任务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按本标准划分的评价工作等级开展相应评价工作,基本任务包括:识别地下水环境影响,确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开展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完成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与对策,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和应急预案。4.3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和结论阶段。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1。HJ610-20164图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HJ610-201654.4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4.4.1准备阶段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4.4.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4.4.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4.4.4结论阶段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5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5.1基本要求5.1.1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识别应在初步工程分析和确定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的工程特征,识别其“正常状况”和“非正常状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5.1.2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5.2识别方法5.2.1根据附录A,识别建设项目所属的行业类别。5.2.2根据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识别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5.3识别内容5.3.1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位置、规模、材质等)及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5.3.2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特征因子应根据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可参照HJ/T2.3)、液体物料成分、固废浸出液成分等确定。6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6.1划分原则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依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定,可划分为一、二、三级。HJ610-201666.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6.2.1划分依据6.2.1.1根据附录A确定建设项目所属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6.2.1.2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