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经济论坛EconomicForumOct.2012Gen.507No.102012年10月总第507期第10期一、中国钢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钢铁工业布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按靠近铁矿原料产地,利用国内资源为主,依托大城市的原则逐步形成的内陆资源型布局,还有部分特钢企业是国家战略考虑的布局。目前,除西藏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钢铁企业。虽然20世纪80年代在上海新建了以进口原料为主的宝钢,但随着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城市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制约日益显现,特别是随着中国对进口矿石依赖程度的提高,整个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显出来。(二)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中国现有的钢铁工业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大、中、小并举,且大而全、小而全。2006年产钢1000万吨以上的有宝钢、唐钢、武钢、鞍钢、首钢、沙钢、济钢、莱钢、华菱9家企业,产钢量占全国32%;年产钢500万~1000万吨的企业12家,产钢量占全国18.6%,即年产钢500万吨以上21家企业的产量只占全国产量的50%左右,产业集中度非常低。同时,中国钢铁产业在粗钢生产上不集中,以小高炉、小转炉为主体的钢铁厂数量较多,导致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偏低。产业集中度低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行业自律性差,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高效的配置,难以实现集约化经营,势必导致在市场需求大幅增长时,钢铁企业的大量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行业内过度竞争,制约了钢铁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由于在粗钢生产这一环节上没有实现规模经济,直接造成中国钢铁工业吨钢综合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5%~20%,吨钢耗水比世界先进水平高8~10吨。而美、日、韩等钢铁强国,其较高的钢铁产业集中度是基于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对粗钢产量的控制,一些中小型钢铁企业更侧重于对钢材的深加工,并以此满足用户对钢铁产品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三)钢材品种结构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明显。建筑钢材在中国钢材产量中的比例达50%以上,市场需求较大,由于生产线投资较少、生产技术较简单,因此大量中小型钢铁企业投资建设钢筋、线材生产线,导致中国低端建材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其次,部分高附加值的关键钢材品种主要依靠进口解决。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国内钢材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内市场高附加值钢材产品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但中国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钢材产品比例仍较低,在高档产品领域,中国钢铁企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再次,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重大冶金装备仍依靠进口。中国是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但在关键品种生产技术与重大冶金装备制造方面自主创新能力弱,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高附加值品种如轿车用表面板、高牌号取向硅钢和无取向硅钢、不锈钢冷轧板等生产技术没有完全掌握,产品质量差、成材率低;重大冶金装备如炉外精炼装置、热连轧机、冷连轧机、镀锌机组、不锈钢冷轧机和冷轧硅中国钢铁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文/高亢关书生【摘要】自199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必须看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综合竞争力与世界钢铁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走向国际市场的征程中,中国钢铁产业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关键词】钢铁产业;竞争力;资源;策略【作者简介】高亢、关书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105钢轧机,甚至高速线材精轧机、连续棒材精轧机组,几乎全部从西方国家整体引进。(四)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大2008年,中国产钢5亿吨,但到2008年底,中国已形成6.5亿吨粗钢生产能力。根据国家钢铁发展产业政策,应淘汰的炼铁能力达9900万吨,应淘汰的落后炼钢能力5500万吨。目前,中国仍有大量落后装备用于生产,这些小型装备的能耗水平普遍高于大型设备,如小高炉吨铁风耗高于大高炉300立方米左右,单位容积造成的热量损失也高于大高炉。因此,小高炉的焦比比大高炉高出约50公斤/吨左右。小转炉不回收煤气和蒸汽,造成转炉工序能耗比大转炉高出28千克标准煤/吨左右。大量低水平生产能力的存在是造成中国钢铁工业能耗指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五)资源保障能力较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却面临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的窘迫局面。从国内铁矿石资源来看,中国铁矿石资源禀赋总体较低,大部分铁矿石属于低品位、难采、难选矿石,铁矿石自给率不足50%,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国外铁矿石资源。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钢铁企业每年不得不从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铁矿石贸易巨头进口大量铁矿石,因此,长期受制于外国铁矿石贸易商。国际铁矿石市场的高度垄断格局导致中国被动地接受铁矿石价格和质量,近几年,由于铁矿石价格不断暴涨,中国钢铁企业蒙受了沉重的损失。(六)钢材销售市场混乱从各销售方式的比重来看,目前中国成品钢材近一半是由钢厂本部销售的,其次是钢厂的直供、代理商销售、钢厂分支机构销售。近几年来,中国钢材产量高速增长,钢材市场价格逐年上涨,在利润的驱动下,经营钢材的企业也逐年增多。钢铁生产企业除部分产品实行客户直供外,约有销售总量1/5~1/3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方面依赖贸易商或代理贸易商。从钢铁生产厂到终端用户手中,产品要经过三、四道手,甚至更长,这无疑延长了销售渠道,使钢厂与钢铁产品的终端用户无法直接地进行信息沟通,终端客户的市场需求无法快速有效、全面真实地传递到钢厂,造成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在信息传递及共享方面的相互不对称。厂家发布的产品价格与最终的市场交易价格存在一些差异。同时,价格信息传递和销售渠道过长而存在着时间上的相对“滞后”问题,厂家在得到市场价格信息上的迟缓,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市场需求量的判断相对滞后于客户的需求,供与求存在着时间差,从而造成价格的波动和混乱。同时,大量钢材贸易商的存在和伴随而生的各种非理性投机行为,导致钢材流通秩序较为混乱,而且加剧了钢材市场的价格波动,给钢材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七)钢铁企业经营理念比较落后在钢铁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快速,钢材产品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市场潜力巨大,钢铁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都能够顺利售出,因此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较好,生存压力较小。在这一时期,钢铁企业的经营理念是能够生产什么产品就生产什么,而不用过多考虑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因而,长期以来,国内钢铁企业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如何做大。随着钢铁产能规模的扩大和国内消费市场的逐步饱和,很多钢材产品逐渐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钢铁市场的竞争逐步加剧。如果仍恪守老一套的经营理念,企业难免会面临产品难卖、效益下降的严峻形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只有生产出客户真正需要的优质低价产品,企业才能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此外,传统的销售体制下,钢铁企业仅仅是把生产出来的标准规格产品销售给客户,而不考虑客户具体需要什么详细规格的产品。客户购买产品以后,还必须经过剪切、平整等加工程序才能使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国际知名钢铁企业早已开始实施钢材产品销售的增值服务,在靠近客户集中的地方建立钢材剪切配送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需求的钢材产品,加强了与客户的关系,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目前,国内仅有宝钢、鞍钢、武钢等重点大中型企业在全国部分市场设立了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树立客户至上、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的经营理念。二、提高中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策略(一)产品结构调整策略1.严格控制钢铁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从1949年钢产量的15.8万吨,到目前中国粗钢产量大于国内粗钢消费,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经济也进入了供需平衡的调整阶段,保增长、扩内需成为宏观经济的主要任务。钢铁行业振兴规划中确定了以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的目标。··106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钢铁行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品结构调整。而从国家一系列的政策中可以看到,由于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特殊性,产品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控制钢铁产量,淘汰落后产能,在此基础上,钢铁生产应适度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进一步开拓行业市场,优化行业结构,保证钢铁行业竞争力的稳步提高。2.提高产品附加值。据统计,2008年底中国共有钢铁生产企业762家,其中包括产钢、产铁或独立轧钢及钢材加工等各类企业。在钢铁生产企业中按主要产品划分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以生产扁平材为主的钢铁企业;以生产长条材为主的企业;以生产无缝钢管为主的钢铁企业;以生产特殊钢产品为主的特殊钢企业。此外,还有一大批单纯轧钢、钢板涂镀及钢材加工企业。尽管中国是钢铁大国,却不是钢铁强国,是世界主要的钢材进口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级别的钢铁产品主要依赖国外进口。2008年,钢材进口1543万吨,80%以上是中国无法生产的板材产品,其中数量较大的品种有厚度小于1毫米的冷轧薄板、厚度小于3毫米的热轧薄板、不锈钢薄板、镀锌板、冷轧硅钢片等品种。大量中低质量的钢材过剩和高质量板带短缺,钢材生产的板带比同实际消费还有较大差距。这是长期以来中国存在的以众多技术、装备、质量不高的中小钢厂生产为主的现状造成的。型线材、窄带钢等产品急需升级换代。目前,中国建筑行业普遍使用II级螺纹钢筋,在发达国家已是淘汰产品,属于限期淘汰范围的叠轧薄板、落后的热轧窄带钢,且产量仍呈增长趋势。钢铁产品标准制(修)定工作相对滞后,影响了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到目前为止,冶金产品标准总数为1562个,其中1989年以前制定的标准689个(占44.1%),1990~1994年制定的标准578个(占37%),现行标准中的80%以上急需修订。提高中国钢铁产品附加值的改进意见,一是限制和淘汰落后产品,如II级螺纹钢筋;二是修订冶金产品标准,落后的产品标准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三是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级别产品在国内钢铁企业中的生产比重,如数量较大的1毫米的冷轧薄板、厚度小于3毫米的热轧薄板、不锈钢薄板、镀锌板、冷轧硅钢片等品种;四是对特定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如型线材、窄带钢等。(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策略1.提高钢铁产业的进入壁垒。产业壁垒通常可分为经济性壁垒、体制性壁垒和策略性壁垒三大类。经济壁垒包括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化壁垒、在位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体制性壁垒主要是指行政壁垒。策略性壁垒是指在为厂商通过采取行动以提高经济性壁垒,或者声称将对进入者采取报复性行动,以限制进入者的进入。由于中国经济管理模式已由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模式转向地方分权和企业自主生产的分散管理模式,地方政府有了自主的投资和项目审批权。政府在决定本地区企业的市场进入时具有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将导致地方政府站在地方本位利益的立场,鼓励一些新企业进入钢铁产业,并运用行政手段给新企业以信贷、税收等政策支持或者提供市场保护。同时,中国钢铁产业中的主体企业基本都是国有控股企业,各级政府对这些企业拥有绝对的所有权。因此,中国钢铁产业的进退壁垒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行政体制性壁垒。中国钢铁产业长期以来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进入壁垒,再加上地方行政力量保护、历史包袱、市场供需等原因,致使中国钢铁产业中小企业进入过多,这必将引起竞争过度。要使中国钢铁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应使那些技术水平低、产量小、规模不经济的企业失去地区、部门的行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