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学院课程教案(理论教学)课程名称:诊断学课程类型:(1)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05级1~6班授课时间:2009至2010学年第3学期计划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10,实验:8)任课教师:尹雪艳所属学院:临床医学院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内科教研室大理学院教务处制课程名称:诊断学教材: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陈文彬等编著,2008年第7版讲授人:尹雪艳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学历:大学学位:学士讲授题目:心脏与血管的检查所属章节:第五章第五至七节计划学时:13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掌握心脏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二)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并熟悉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三)熟悉正常心尖搏动及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及病理因素。(四)掌握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了解心音强度改变与心音分裂的临床意义。并熟悉过早搏动与心房颤动的特点。(五)熟悉收缩期附加音、舒展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六)掌握二尖瓣开瓣音、心包叩音的产生机理与临床意义。并熟悉过早搏动与心房颤动的特点。(七)掌握心脏杂音的分析要点;掌握各种瓣膜区杂音的临床意义;心包磨擦音的发生机理、听诊部位及临床意义。(八)掌握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了解其正常值及改变的临床意义。熟悉周围血管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九)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教学重点:1、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听诊特点;2、舒张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3、二尖瓣开瓣音、心包叩音的床意义。心脏杂音的分析要点;4、各种瓣膜区杂音的临床意义教学难点:心音强度改变与心音分裂的临床意义;过早搏动与心房颤动的特点。心脏杂音的分析要点;掌握各种瓣膜区杂音的临床意义心脏与血管的检查[视诊]inspection一、心前区隆起:原因及临床意义。二、心尖搏动(一)心尖搏动的位置:1.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2.生理性影响因素:上移、下移、侧移。3.病理性影响因素:(1)心脏疾患:左心室增大—向左下移为右心室增大—向左移位右位心—心尖搏动在右侧(2)胸部疾患:积液、积气、肺不张等。(3)腹部疾患:各种原因引起的膈肌上抬。(二)心尖搏动的范围及强度:1.正常范围及强度2.病理性改变:左心室增大—主要呈抬举性搏动右心室增大—主要呈弥散性搏动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肺气肿等。负性心尖搏动—粘连性心包炎(三)其它部位的搏动:剑突下搏动—提示右心室增大,常见于肺心病。肺动脉瓣区的搏动—提示肺动脉压力增高。[触诊]palpation一、进一步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及强度。二、震颤: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异性体征之一。触到震颤的部位一定能听到杂音,而听到杂音的部位则不一定能触到震颤。三、心包摩擦感:部位及意义。[叩诊]percussion一、正常心脏的相对浊音界及心界各部的组成二、心浊音界改变的影响因素:1、心脏本身的疾患:1)左心室增大:心界向左下移位。典型者呈靴型心,常见于风湿性主闭、高心病等以左心室增大为主的心脏病。2)右心室增大:心界向左移位。常见于肺心病。3)左心房增大与肺动脉段扩张:常致心腰消失而使心外形改变呈梨型心,常见于风心二窄。4)全心扩大:心界同时向两侧扩大。见于心包积液、心肌病等。(注意鉴别)2、心外因素对心界的影响:肺气肿—心浊音界缩小。其它如胸、腹腔积液,肺实变等均可影响心界的改变。[听诊]auscultation一、心率与心律1.窦性心律与窦速、窦缓、窦不齐的概念。2.过早搏动:偶发与频发早搏,早搏形成联律。3.心房纤颤的听诊特点。二、心音:(一)正常心音:(S1~S4)1.S1的产生机理:.S1的产生是由于心室收缩开始时,二、三尖瓣关闭的振动所产生的,它构成了S1的高频成份。而心肌的收缩,血流注入时引起的血管壁的振动及半月瓣开放的振动则参与了S1的低频成份。听诊特点:心尖部最响,音调较低,时限较长(0.1”)。临床意义:S1的出现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2.S2的产生机理:S2的产生是有由于心室舒张开始时,主、肺动脉瓣关闭的振动所产生的,它构成了S2的高频成份。而心室的舒张、二、三尖瓣的开放及血流的注入则参与了S2的低频成份。听诊特点:心底区最响,较S1而言,音调较高,时限较短(0.08”)。临床意义:S2的出现标志着心室舒张的开始。3.S3的产生机理:S3的出现是由于心室舒张早期,血液自心房快速涌入心室,使室壁、房室瓣及其附属结构突然紧张振动而形成的。听诊特点:心尖区,紧跟S2之后,音调低。只有部分正常儿童及青年可以听到。4.S4的产生机理:S4是由于心室舒张末期,心房克服较高的心室舒张末压,心房主动收缩的振动。听诊特点:S4出现在S1之前(约0.1秒),音调很低,正常人听不到。如听到几乎均为病理性的。5.S1、S2的鉴别要点:产生机理、听诊特点、临床意义、与心尖搏动的关系。(二)心音异常:1、心音强度的异常:(1)S1、S2同时增强:生理性—运动后、胸壁较薄者。病理性—见于甲亢、贫血、发热等。(2)S1、S2同时减弱:生理性—肥胖者。病理性—心包积液、肺气肿、胸腔积液、积气、心肌炎、心梗等。(3)单一心音的改变:着重讨论心脏疾患对单一心音强度的影响。影响S1强度的因素:房室瓣的位置:呈负相关关系。心室内压上升速率:呈正相关关系。瓣膜的活动性:若瓣膜轻度钙化而活动不受限,S1增强。若瓣膜严重钙化粘连使其活动受限,S1减弱。瓣膜结构的完整性:若瓣膜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S1则减弱。⑴S1增强:常见于二尖瓣狭窄。⑵S1减弱:常见于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⑶S1强弱不等:常见于房颤、早搏、三度AVB。影响S2强度的因素:主、肺动脉的压力:呈正相关关系。瓣膜的活动性:若瓣膜轻度钙化而活动不受限,则S2增强。若瓣膜严重钙化粘连使其活动受限,则S2减弱。瓣膜结构的完整性:若瓣膜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则S2减弱。(1)肺动脉瓣区S2增强: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区S2增强: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主动脉高压。(2)肺动脉瓣区S2减弱:见于肺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区S2减弱:见于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2、心音性质的改变:钟摆律与胎心律。3、心音分裂:(1)S1分裂:生理性S1分裂:心尖区,吸气时明显,呼气时消失。偶见于儿童、青年。病理性S1分裂:心尖区,吸气呼气均分裂。见于右室电激动延迟(完右、Ebstin畸形)、右室机械收缩延迟(右房高压)。(2)S2分裂:生理性S2分裂:肺动脉瓣区,吸气时分裂,呼气时不分裂;卧位时分裂,立位时不分裂。见于大部分正常青年和儿童。病理性S2分裂:肺动脉瓣区,吸气呼气均分裂,立位卧位均分裂。常伴有S2亢进。房间隔缺损时呈较典型的S2固定分裂。原因:肺动脉瓣延迟关闭:完右、肺动脉高压伴右心衰、肺动脉瓣狭窄等。主动脉瓣提前关闭:重度二闭、室缺等。病理性S2逆分裂:是由于主动脉瓣的关闭晚于肺动脉瓣所致。见于左室电激动延迟(完左)、左室机械收缩时间过长(主狭、IHSS)。听诊特点:胸骨左缘中部,只有呼气时出现。4、额外心音(三音律):(1)收缩期三音律:1)收缩早期喀喇音(earlysystolicclick)产生机理:由于主(肺)动脉扩张或主(肺)动脉瓣的狭窄,在心室收缩早期射血时,使扩张的主(肺)动脉根部突然振动或狭窄的瓣叶开放突然受阻引起的瓣叶振动。听诊特点:主动脉:胸骨右缘二肋间,紧跟S1之后,音调高尖、清脆,不受呼吸影响。肺动脉:胸骨左缘二肋间,性质同上。呼气时明显,吸气时减弱。2)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产生机理:由于二尖瓣的键索发育过长或乳头肌功能障碍,在心室收缩时,使二尖瓣叶脱垂到左房而引起喀喇音,因同时伴有二闭导致二尖瓣的返流而出现了心尖区的收缩期杂音。故称之为收缩中期喀喇音—收缩晚期杂音综合征。又称之为二尖瓣脱垂综合征(Blawersyndrom)。听诊特点:心尖区,紧跟S1之后(0.08”)。音调较高尖、清脆。(2)舒张期三音律:(包括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1)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室性奔马律,病理性S3):产生机理:由于心室肌受累,心肌的顺应性降低,在心室舒张的早期,快速的血流自心房涌入心室而引起室壁强烈的振动所致。听诊特点:左室奔马律—心尖区,左侧卧位,呼气时增强。右室奔马律—三尖瓣区,吸气时增强。临床意义:a)提示左心房压力↑,肺毛压↑,左心室充盈急促。b)提示左心室顺应性↓,且常伴有心排血量的↓。舒张晚期奔马律(房性奔马律,病理性S4):产生机理:由于心室肌受累,心肌的顺应性降低,在心室舒张的晚期,心腔内充满了血液,使心室舒张末压异常增高。心房为了克服该压力增强收缩。心房用力收缩引起的心房振动构成了病理性S4。听诊特点:心尖区,出现在S1之前,音调低钝。临床意义:同上。产生病理性S4条件:有效心房收缩;心室肌顺应性↓;房室瓣通畅。四音心律与重叠性奔马律:2)开瓣音(OSopeningsnap):产生机理:由于二尖瓣狭窄,在心室舒张的早期,狭窄的二尖瓣开放突然受阻而引起的瓣叶振动。听诊特点:胸骨左缘3、4肋间,紧跟S2之后,高调、清脆、短促。临床意义:OS的出现提示狭窄的瓣叶弹性尚好,是施行二尖瓣分离术的指征。影响OS的因素:心房压力愈高,OS愈响。若瓣叶严重钙化粘连或合并二闭,则OS消失。3)心包叩击音:产生机理:由于心包积液,心包腔内压力增高,限制了心室的舒张。在心室舒张时,心房涌入的血流冲击室壁引起的室壁振动。听诊特点:心脏裸区,出现在S2之后。其音调的高低及出现时间的早晚与心包积液量的多少有关。三、心脏杂音:(cardiacmurmur)(一)产生机理:1、血流加速:血流由层流→湍流。2、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包括相对性与器质性。3、异常通道:如VSD、ASD、PAD等。4、心腔内有漂浮物:如赘生物、血栓等。(二)分析杂音时应注意的要点:1、部位:杂音最响的部位往往就是病变所在。(寸移法)2、时期:SM、DM、CM。3、性质:SM:一般为高调杂音,呈吹风样、喷射样、机器样、海鸥鸣等。DM:一般为低调杂音,呈隆隆样、雷鸣样、滚筒样、叹气样等。4、强度:(1)杂音的强度与血流速度、分流量及跨瓣压差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不一定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2)SM:2级以下(包括2级)是功能性杂音,柔和、局限。3级以上(包括3级)是器质性杂音,粗糙、传导。(3)DM一般不分级。(4)杂音的形状:二闭:收缩早、中期递减型;全收缩期一贯型。二狭:舒张中、晚期递减型。主(肺)狭:收缩期菱型杂音。主闭:舒张早、中期递减型。(5)注意功能性与器质性SM的鉴别。5、传导:(1)二狭DM:局限于心尖部,可向左腋下传导,左侧卧位时增强。(2)二闭SM:心尖区最响,可向心前区、左腋下及左肩胛下传导。(3)主狭SM:主动脉第一听诊区最响,可向上传致右颈部。(4)主闭DM:第二听诊区最响,可向心前区传导,坐位前倾时增强。6、与体位、呼吸及运动的关系:(1)一切源于右心的心音、杂音多在吸气时增强;一切源于左心的心音、杂音多在呼气时增强。(2)运动时,绝大多数心音与杂音都增强。(IHSS例外)(三)各瓣膜区杂音的临床意义:1.二尖瓣区:功能性:≤2级,吹风样,柔和、局限。见于正常儿童、青年、发热等。SM器质性二闭:≥3级,吹风样,粗糙、传导,S1可被遮盖。心衰纠正后杂音↑。相对性二闭:2~3级,较柔和,较局限。见于一切能引起左心室扩张的心脏病。心纠正后杂音↓或消失。器质二狭:心尖区隆隆样,左侧卧位呼气时↑。常伴S1亢进及OS。DM相对性二狭:又称Austin—Flint杂音,与主闭伴随发生。是由于主动脉舒张期返流血液将二尖瓣前叶抬起,造成相对性二狭的心尖区DM,但无S1亢进及OS。4.主动脉瓣区:SM器质性主狭:胸骨右缘二肋间,≥3级,喷射样,向右颈部传导。常伴有S2↓。可触及收缩期震颤。相对性主狭:胸骨右缘二肋间,2~3级,吹风样,较柔和而局限。常伴S2亢进。见于主动脉硬化、高血压所致的主动脉根部扩张。DM:器质性主闭:胸骨左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