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何处摘要: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有其独特的历史道路、独特的指导理论、独特的社会制度。只有全面认识和贯彻这些特点,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进而迈向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共同规律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具体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够正确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党的十八大精辟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经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之所在,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上,特就特在其理论体系上,特就特在其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鲜明特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段话,不但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特征,而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特色概括得既简明又鲜明。这条道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仍然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这条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条道路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兴国之要和改革开放这个强国之路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这条道路始终坚持科学的全面的总体布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以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动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这条道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要带领人民依次实现温饱、小康、中等发达,这是三个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从第三阶段单独划出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这种战略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实践特色。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鲜明特色,最简要的概括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分“三步走”、实现“四句话”的奋斗目标,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行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鲜明特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这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鲜明特色。这个理论体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我们党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既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把全党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个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这种尊重实践、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的大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源头活水。这个理论体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这个党的前途与命运。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持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理论体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求真务实就是追求真理、讲求实际、注重实干、更重实效。我们党在新时期持续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参天大树结出了求真务实的累累理论硕果。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它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就在于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作用,集中体现在它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充满生命力的制度体系,同样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这个制度始终坚持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机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不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性质,体现了我国单一制形式的国家结构,也体现了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机结合。这个制度始终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的有机结合。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既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进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有效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又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个制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意志,为更好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坚强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这个制度始终坚持制度继承性和制度创新性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我们党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创立了一整套立足国情、与时俱进的理论,;另一方面,也科学继承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奋斗、创造中积累的积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在这种继承性的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中不断健全和完善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因此,我们既毫不动摇坚持又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和各方面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适时转化为制度创新成果,从而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系统完备、更加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根本问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行动的纲领,是一面凝聚各族人民力量和智慧的旗帜。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