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认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西晋建都洛阳)3.衣冠:借代文人士大夫。【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参考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六朝兴废、自然永恒以及人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存在问题】1.将概括内容写成翻译。概括不准。如:朝代更替,历史变迁。又如:当时时代的凄凉与变,国家山河被分割离析的情景。(写成“吴晋繁华的消逝、金陵盛况已成过往”可以。)2.将感慨写成“对时光流逝伤感”、“对长安城萧条景象的惋惜”、“对国家的担忧”。题目讲解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qiū)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旧题回顾(2)请简要概括第二首诗中颔联的内容。(2分)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参考答案】写六朝(或“金陵”“古都”)衰败残破(或“凄凉”“荒废”“衰落”)的景象。旧题回顾(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比喻(用浮云蔽日比喻奸佞蒙蔽皇帝。)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存在问题】①手法错误:暗喻,借代,双关,拟人,夸张;②答两种修辞手法。③思想感情判断不准。如:对人们不知道愁苦的悲痛伤感、思念长安、对故国的思念、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旧知回顾】《指南针后序》——诚不自意返吾衣冠(借代汉人的服装),重见日月(指皇帝、皇后)。题目讲解(2010江苏高考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送别)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注】忆:猜度、猜想。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译文】在橘柚飘香时节,于江楼之上设宴,惜别友人,借酒浇愁。江风把江雨引入船中,感到了秋夜的清冷。我猜想你在不久之后,夜泊潇湘,孤月高照,难以成眠。(即使你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你睡不安恬,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参考答案】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存在问题】(1)橘柚、清猿(2)哪题目讲解(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审题指导】“醉别”“江风引雨”如何表达惜别深情。【参考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不忍分别,所以借醉酒消解离别之愁,可见离愁之深重)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突出离愁之重,可见惜别情深)。【学生答案】江风引雨借景抒情,表达作者的惜别深情。题目讲解(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参考答案】通过想象(对写、虚写)拓展意境,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的更为深远。【学生答案】答成“虚实结合”、“回忆”等。题目讲解(2011年江苏高考卷)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俗话说的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的风格,清新、俊逸。题目讲解•(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题目讲解•(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题目讲解【2014年江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题目讲解•(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题目讲解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1)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1),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1);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1)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2)。题目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