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山造林实施方案(作业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山西省方山县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营造技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作业设计)主管单位:山西省林业厅建设单位:方山县林业局编制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二〇〇三年六月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1目录1设计说明·········································································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设计依据········31.2.2设计依据·······················3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2项目区概况······································································62.1自然地理条件······················62.2社会经济状况······················72.3土地资源条件·····················72.4开展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83建设内容·······································································103.1建设地点························103.2建设期限·······················103.3建设规模·······················1023.4建设内容·······················104分年度实施计划······························································185预期效果·······································································195.1经济效益························195.2生态效益························205.3社会效益························206实施保障措施·······························································226.1组织管理························226.2工程管理························236.3资金管理························246.4信息管理························246.5物资管理························246.6技术培训和推广·····················257附表·············································································268附图·············································································431山西省方山县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营造技术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作业设计)1设计说明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山西省方山县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营造技术建设项目(2)项目主管单位:山西省林业厅(3)项目建设单位:山西省方山县林业局(4)项目法人代表:李玉友(5)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北京林业大学(6)项目性质:新建(7)建设目标及宗旨:科学规划造林地,按退耕地、宜林地的条件,选择油松、侧柏、刺槐、核桃、仁用杏、沙棘、柠条、枸杞、山桃、山杏等19种适生旱地树种,实行乔灌树种混交、生态林与经济林搭配,并采用集水整地、防渗保墒、保水剂、中幼林密度调控等抗旱造林系列技术,营造山地2生态林和经济林。使该项目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退耕还林的精品工程和示范工程,为退耕还林发挥有力的科技支撑作用。(8)项目建设区范围:该项目建设地点选在山西省方山县圪洞镇袁家甲村和峪口镇花果山村,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瘠薄,治理工程点多面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9)项目运用推广关键技术:集水整地技术土内深层防渗和蓄水保墒技术保水剂应用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幼林密度调控技术经济林抗旱丰产技术(10)项目建设内容及其规模:采用7种造林模式,共计造林150.0公顷。其中生态林121.7公顷,占总造林面积81.1%;经济林28.3公顷,占总造林面积18.9%。(见附表3)(11)项目建设期限:两年(2003——2004)(12)项目总投资:总投资110万元,其中:直接投资68.5万元,占总投资的62.3%,主要包括材料费、劳务费、运输费和临时工程费等;间接投资38.5万元,占总投资35%主要包括规划设计费、技术服务费、技术培训费、新技术实验费、专家咨询费、资料费、管理费和检查验收等;不可预见费3万元,占总投资的2.7%。(见附表8)(13)项目效益: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在半干旱区达到95%和90%,林木生长量提高20%,增加森林植被150.0公顷,为退耕还林工程提供成熟、3配套的技术措施和工程管理模式,从而加快治理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建设数度,为西部的生态环境改善发挥重要作用。1.2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设计依据1.2.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指示精神,以《山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林业技术,加强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改善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坚持的原则:坚持推广示范先进的实用配套技术。坚持统一规划设计。坚持植物配置多样化,做到三个结合:即生态树与经济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营造与保护相结合,加强现有植被的保护,使营造林工作妥善保护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推进。1.2.2设计依据(1)山西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山西省方山县退耕还林总体规划(3)山西省方山县林业生产情况(4)山西省西山地区造林典型设计4(5)“九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干旱半干旱地区丘陵山地集水、保水、贮水和节水造林与密度控制技术”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1营造林技术经济指标油松+山桃(杏)带状混交林栽培模式53.3.45元/公顷侧柏+山桃(杏)带状混交林栽培模式4642.83元/公顷侧柏+沙棘带状混交林栽培模式5499.36元/公顷刺槐+柠条带状混交林栽培模式3932.66元/公顷核桃+枸杞带状混交林栽培模式3564.09元/公顷仁用杏栽培模式3856.09元/公顷核桃栽培模式6194.17元/公顷1.3.2种苗量指标共计需苗量为39.44万株,其中:油松苗2.50万株,侧柏苗1.51万株,刺槐苗1.53万株,核桃苗0.84万株,仁用杏苗0.87万株,沙棘苗3.17万株,枸杞苗3.10万株,山桃(杏)苗17.90万株。(见附表4)种苗来源为方山县林业局中心苗圃。1.3.3其他造林材料用量指标保水剂1884.75公斤、生根粉202.15克、水490.35吨、高效环保农药225公斤、有机肥料7.95吨。(见附表5)51.3.4造林用工量指标以每个工20元计,共需用工2.1万个,其中,整地用工16301个,栽植用工3740个,幼林抚育用工959个。(见附表6)1.3.5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在干旱区分别达到90%和85%,林木生长量提高15%;在半干旱区分别达到95%和90%,林木生长量提高20%。62项目区概况2.1自然地理条件项目区位于东径111°02′50″~111°34′30″、北纬37°30′58″~38°10′37″之间,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晋西吕梁山脉中段西侧。项目区涉及方山县圪洞镇袁家甲村和峪口镇花果山村,区域面积219.7hm2,实际作业面积150.0hm2。(详见附表0)(1)地貌项目区地貌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侵蚀地貌,境内沟壑纵横,山脉连绵,地形复杂,山陡且破碎,最高海拔1485m,最低海拔1170m,相对高差达315m,平均海拔1300m左右。(2)气象条件项目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是光、热资源较为丰富,降水量偏少,冬季干冷晴朗(11月~次年3月),春季干旱多风(4月~5月),夏季温热多雨(6月~8月),秋季短暂凉爽(9月~10月)。年平均气温8.7℃,≥10℃有效积温3200℃,年均降水量400mm~500mm,无霜期150d,日照总时数2496h。(3)土壤项目区内土壤主要为褐土,间有山地褐土,土层深厚,PH值近8.0,土质疏松多孔,肥力较差。(4)植被区域内植被稀少,盖度在0.3以下,主要有油松、核桃、沙棘、柠条、蒿类、菅草等。农作物以小杂粮为主,亩产量不足百斤。72.2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位于圪洞镇袁家甲村和峪口镇花果山村,共164户,700人,劳力175个,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人均年粮食产量260kg,人均年纯收入只有577元,羊150只,大牲畜31头。近年来,该区遭受了连续多年的大旱,由于两镇的耕地皆以坡耕地为主,旱灾尤为严重,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大部分农民生活水平下降,退耕还林成为当地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项目建设单位山西省方山县林业局现有职工4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2人、其他技术人员13人。技术力量雄厚。项目建设区交通较为便利,但资源贫乏,有林地所占比例较少,但施工力量充足。详见附表22.3土地资源条件(1)各类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219.7公顷,其中生态林3.0公顷,经济林3.1公顷,宜林地110.0公顷,退耕地40.0公顷,坡耕地14.0公顷,机耕地28.2公顷,暂难利用地21.4公顷。(见附表1)(2)宜林地和退耕地资源分布状况项目区宜林地110.0公顷,立地条件在中等以上的有60.0公顷,其余850.0公顷立地条件较差;退耕地40.0公顷,普遍存在着土壤干燥、肥力不高等问题,不仅种粮产量低,而且营林难度也较大。这种立地条件在退耕还林工程区内分布较广,最具代表性。2.4开展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1)技术依托单位技术力量强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是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是专门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培训咨询服务的全民事业单位。全院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讲师4人。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自建院以来,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九五”期间共取得科研成果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具备较为完备的技术开发和服务功能。(2)推广技术成果成熟度高本项目所推广的技术成果为“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子专题——“三北地区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地防护林营造技术”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以充分、合理、高效利用有限降水资源、并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主攻方向,以促进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经济林早实丰产为主攻目标,试验研究出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型的集水技术、完善的贮水技术以及高效的土壤蓄水保墒技术与林木节水灌溉技术。该项成果通过现场示范、技术培训等方式,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的防护林建设中已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9社会效益,推动了“三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促进“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稳定与持续发展而提供了关键技术,尤其为西部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急需的关键技术。该项成果技术配套、可操作性强,易为林业工作者和群众掌握,可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及类似地区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我国西部开发中的退耕还林、绿化荒山荒地、恢复林草植被工程。其中一些技术措施对于水土保持中的坡面治理、干旱地区的人畜饮水、旱作农业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栽培等方面都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承建单位支持能力大方山县林业局现有专业技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