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2课《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献中的夏文化考古中的夏文化第2课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炎帝和黄帝(反映中华民族雏形的形成)→尧舜的“禅让”(国家萌芽的出现)→大禹治水和夏朝(国家的产生)。论语·尧曰篇第二十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杨伯峻《论语译注》译文:尧(让位给舜的时候,)说道:“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到你身上了,诚实地保持着那正确罢!假若天下的百姓都陷于困苦贫穷,上天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地终止了。”舜(让位给禹的时候,)也说了这一番话。禅让制回忆:阅读“文献选读”,描述“大同之世”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状况?《礼记》关于中国早期历史演变的描述:夏朝建立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文献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你是怎样看待这种大同世界的?阅读翻译第一段:译文参考:“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残废患病的人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独:老而无子的人)。男人有职份(分:职分,职事),女人有夫家(归:出嫁,这里指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即都想出力气)(身:自身),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谋:谋虑,这里指起坏心),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乱:指造反,贼:指残害人。兴、作:同义词,都是兴起、产生的意思),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是:指示代词,指代本段所讲的情况。这里大同含义:是指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景象。这是秦汉间儒者根据传说和想象,虚构出来的原始社会的状况)。”文献中的夏文化夏的社会制度“益干启位,启杀之。”文献中的夏文化世袭王朝的建立——《竹书纪年》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晋盗墓者发现,后为官方收藏并修订。启为什么能破坏传统,建立家天下?有鬲氏有仍氏有扈氏商九夷阅读“文献选读”,描述“小康之世”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状况?《礼记》关于中国早期历史演变的描述: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文献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你是怎样看待这种小康之世的?夏朝建立是上古历史的转折点,夏朝对中国历史进程有何影响?阅读文献选第二段译文参考:“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为家: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其中:“大人世及以为礼”中的“世”父子相传:“及”兄弟相传。这句话意思是:在政治制度上,推行世袭制,并把这种世袭制演化为社会规范)。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沟池:指护城河。固:指防守设施或工事)。礼义作为准则(义:古代社会的道德或行为规范。纪:纲纪,准则):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笃:纯厚。用作使动,使……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来建立土地户籍制度(田里:指土地户籍制度。里:闾里,住处),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贤:形容词作意动,‘认为……贤’,含有奖许的意思。勇知:用作名词,勇者、智者。‘知’这一意义后来写作‘智’。当时盗贼并起,所以需要智勇的人[依孔颖达说]),按照礼义把为自己看作有功(功:名词用作意动,认为有功,‘为己’是它的宾语)。文献中的夏文化夏的社会制度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谋:谋虑,指坏心),战乱也由此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是按照礼义)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谨:谨慎,认真)。以礼义表彰他们做对了事(著:这里用作使动,使之显著,表彰)(其:指百姓),用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考:成全),(用礼来)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刑:法式。后来写作‘型’。责里用作意动,即‘以为法式’)。用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示民有常:‘以示民有常’的省略。示:指示。常:不变的,这里指规定)。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由:依照,遵循),在位的就会被罢免(执:势力,权利,后来写作‘势’),老百姓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小康:小安。和‘大同’相对而言。康:安康,安定)。——《礼记·礼运》文献中的夏文化夏的社会制度关于夏朝的文献记载非常少,到了汉代司马迁编撰《史记》时,第一个王朝的本纪便是《夏本纪》,主要以大量的笔墨记述了禹的事迹,对夏朝的统治状况,还没有可靠的文字材料佐证。20世纪初甲骨文的发掘和释读,对商朝历史的突破,也推动了对夏朝历史的研究。最突出的是从50年代开始,对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为夏史的探究开启了一扇大门。考古中的夏文化夏文化所处的时间范围:约BC2070——BC1600年。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的遗址东西约2.5公里,南北约1.5公里,面积3.75平方公里。年代约当公元前1900—前1600年发现有宫殿建筑基址、作坊遗址、一般居住地、窑穴、墓葬等遗迹和铜、玉、石、陶、骨等遗物。夏的考古发现偃师二里头文化二里头宫殿基址宫殿位于遗址中部,为整体略呈方形的夯土基址。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高0.8米。二里头“宫殿”复原图——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夏的考古发现偃师二里头文化宫殿二里头遗址中,宫殿的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镶嵌十字纹方钺夏的考古发现偃师二里头文化玉器兽面纹铜牌可能是用于宫廷舞宴的饰物;又是百官身份的标志二里头文化时期出土玉器有:珪、琮、板、刀、戈、钺等。大量礼器的出土表明礼制已成为当时重要的制度。夏时代的手工业——青铜制作相传:“禹铸九鼎”“贡金九枚,铸鼎象物”。启命昆吾铸鼎。出土有:爵、刀、戈、铜镞(后羿善射)、铜范、冶铜遗址(两处)。二里头遗址中没有发现大型青铜器。图为1987年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三足铜鼎(10月19日摄)。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青铜鼎器,被誉为“华夏第一鼎”。夏的考古发现偃师二里头文化青铜夏的考古发现偃师二里头文化陶器夏时代的社会生活之——饮酒之风粮食剩余——酒相传:仪狄制造一种酒进献禹;少康发明高粮酒二里头出土大量的酒器(有铜制、陶制)相传:太康失国是因为“沉湎于酒”……夏的考古发现偃师二里头文化社会生活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主要是石器,其中石铲、石镰数量最多,另外还有蚌铲、骨铲和蚌镰等。木质的耜也是日常使用的农业工具。主要农作物仍然是在新石器时代基础上大量生产的粟、黍一类。这时,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马、牛、羊等,可谓“六畜俱全”了。——《考古发掘出的一个王朝:夏代的中国经济》夏的考古发现偃师二里头文化农业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科技文化夏时代已使用干支纪年。太史公曰:“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自虞、夏玎、贡赋备矣。”——《史记·夏本纪》农业生产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制陶技术建筑技术如何研究夏文化的历史?释读文献复原合理推理理论考古文献与考古的对照印证……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研究方法如何从考古遗存来研究古代历史?所处的时期(14C);工具的使用可推知当时人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和生活情况。食物衣着、件饰居住情况社会组成关系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品交换……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研究方法文献公天下到家天下——世袭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百官、军队、刑法、监狱——国家机器田制、赋税——国家特征史记——最早王国考古宫殿——王权玉器、青铜时代——礼制二里头的时间、地点、出土文物——夏文化具有邦国走向王国的特征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总结课文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