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及课后习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意义一、统计的涵义1、统计的三种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也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机关、单位,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二是指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三是指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2.上述三种涵义的相互关系:是密切联系着的,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提供的,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是从统计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关于正确进行统计活动,更好发挥统计作用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从而对统计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由此可见,统计活动是基础,是源.没有统计活动,统计就无法提出;没有统计活动,缺少这个实践基础,统计科学也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二、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没有数量就没有统计,统计反映的不是抽象的纯数量,而是具体的,密切联系事物质的量.总体性: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三、统计的作用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统计学至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一般认为,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二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一、政治算术一社会经济统计1.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WilliamPatty,1623-1687年)和约翰•格朗特(JohnGraunt,1620-1674年)。威廉•配第在其代表作《政治算术》(1676年)一书中,运用大量的数字资料对英国、法国、荷兰三国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他在书中运用数字、重量、尺度等进行数量对比分析的方法,为统计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约翰•格朗特在其《对死亡表的自然观察和政治观察》(1662年)一书中,通过大量观察的方法,研究并发现了一系列人口统计规律,如男婴出生多于女婴。2.17世纪中叶的政治算术学派可以看做是统计学的开端。到了19世纪,威廉•配第所开创的经济统计以及约翰•格朗特所开创的人口统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经济统计方面,出现了农业统计、工商统计和物价指数计算方法的研究等;在人口统计方面,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出现了保险统计、卫生统计或医疗统计等分支。3.19世纪中叶以后,人们试图通过社会调查来搜集、整理、分析资料,以揭示社会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与此同时,经济调查和经济统计学也迅速发展起来。比如,早在1835年挪威就与人口普查相结合从事农业统计调查,1790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等。4.到20世纪,这些调查活动日臻成熟。20世纪对国民收入的计算和研究、指数的编制及其方法研究、时间序列分析、经济预测和计量经济学等,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纵观统计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这样说,威廉•配第为以后经济统计的发展开拓了道路,约翰•格朗特为人口统计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政2治算术学派则为后来的社会经济统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教材讲述的就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二、概率论一数理统计统计学的第二个源头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随机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数理统计。(1)概率论研究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最初的研究是为赌徒们找出掷骰子取胜的一套办法,合理地算出取胜的机会。(2)到19世纪,用概率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者日益增多。(3)20世纪50年代以后,统计理论、方法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统计学由于受计算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例如,多元统计分析、现代时间序列分析、贝叶斯统计、非参数统计、线性统计模型等。文艺复兴时期,随机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以数理统计..凯特勒为代表人物.第三节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哲学的关系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辨证关系,实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二、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政治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①这类科学对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论述和剖析,为统计核算和分析从何入手、如何抓住主要方面描述其数量特征、如何就事物内部及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进行数量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根据和启示。②实质性科学所阐明的种种社会经济范畴,如生产、财政、金融、市场经济等,为社会经济统计界定有关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商品销售总额等的内涵、核算口径、范围,提供了依据。三、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社会的武器,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第四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它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其他分支,如人口统计学、社会统计学、旅游统计学等,都是方法论科学。它们的共性是反映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都是认识社会的有力工具,所不同的是它们各有其特定的研究范围。一、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1)从社会产品再生产运行过程看,国民经济活动包含了生产、分配、流通、使用各个基本环节。(2)从社会生产劳动分工状况看,国民经济活动既包含了货物生产部门,也包含了服务生产部门。(3)从实现社会产品再生产的要素看,国民经济活动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的有机组合。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1.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全部国民经济活动,它包括了生产统计、流通统计、分配统计、使用统计、劳动力资源统计、国民财富统计和国民经济综合分析统计等。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特点:(1)范围的广泛性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研究的一大特点。(2)从宏观角度出发,这是它的另一个特点。例如,对社会产品的生产统计,主要着眼于整个国民经济生产总量的统计核算和分析,至于基层单位的产量统计,并不是国民经济统计学考虑的重点,兹不详论。第五节、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从上述统计总体的概念,可以看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统计总体是相对于统计任务而言的,不是一成不变的。2)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统计作为认识工具,它所面对的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任何主观臆想的东西都构成不了统计总体。3)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例如,前述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总体包括的每个人,都具有中国国籍和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共同性质,或者说是同质的。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如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总体包含的每个人,就是总体单位。(注意: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别)注意: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研究目的而定。3二、标志与变量1.标志(1)概念: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例如,工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工龄、工资等使每个工人都具有属性或特征,这些项目的名称都是工人这种单位的标志。又如,每个企业都具有的经济类型、所在地区、所属行业、职工人数、资产总值、利润(或亏损)总额等都是企业这种单位的标志。统计总体中的个别事物即总体单位总是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同质性,但是也存在不同的方面,这些不同的特征或属性就是用标志来表示。如果没有标志的不同,统计也就失去了意义。(2)分类: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数量标志是指表现为数量上不同的标志,如职工的年龄、工资、工龄等标志就是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现的标志,如职工的性别只有男女之分而无量的差别。这些标志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而不是事物在数量上不同的特征。2.变量(1)概念:顾名思义,变量是对可变化的量而言的。准确地讲,统计中的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如职工的工资不会人人都一样,因此工资这一标志就成为一个变量,又如我国各地区的粮食产量是不同的,那么粮食产量也是一个变量。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标志值。(2)分类: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之分。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例如,职工人数、机器设备台数是不会有小数的,这类变量就属离散变量。离散变量由于只有整数,通常可用计数方法取得。连续变量是指其数值在整数之间可以有无限的数值。例如,人的身高、体重一类的变量,其数值在整数之间可以有无限个数值,因此属于连续变量。三、统计指标(一)统计指标的概念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统计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都离不开指标,指标在统计中占有中心地位。统计指标既明确了总体特征的概念,即性质,又反映了它的数量,可见,指标具有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的双重作用。例如,我国2002年全国钢产量18155万吨,这个指标既表明所指的产品性质是钢而不是其他金属,又表明其数量特征为18155万吨。同时,它也说明作为一个统计指际,应该包含六个要素:空间范围(我国、全国)、时间限制(2002年)、指标的名称(钢产量)、指标数值(18155)、计量单位(万吨)和计算方法(即钢产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二)统计指标的分类统计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现就几种主要分类介绍如下:1.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期初数字等。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期的数量表现,如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2397.9亿等。2.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如人口密度、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等。这类指标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3.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客观指标是指其取值依据,是对统计对象的实际度量或计数,它具有具体性和客观性。这类指标多属实体指标,如前面举的例子,产品产量、职工人数等都是客观指标。主观指标是指不可能或难以用直接度量或计数取值而只能凭人们的感受、评价确定其量的指标,如民意测验、对事物综合评价等指标就属主观指标。但主观指标并非随意想象,而是数出有据,令人可信,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4.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实物指标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所谓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实物形态及性能特点,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计量单位,如米、公斤、台、千瓦时等计量的指标。价值指标是以货币单位计量,反映事物价值量的指标,如2002年我国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5935亿元,200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6207亿美元等。四、统计指标体系(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4统计任务不同,需要考察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及形成的指标体系也不同。(二)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根据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内容以及作用的不同,可分别对指标体系进行分类:1.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

1 / 1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