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140Z32备案号:32950-2012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838—2011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Codeforapplicationtechniqueofmetronoiseandvibrationcontrol2011-12-23发布2012-04-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838—2011I目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35地上线噪声控制......................................................................45.1一般要求........................................................................45.2声屏障..........................................................................45.3隔声窗..........................................................................46地下线振动控制......................................................................56.1一般要求........................................................................56.2减振措施分级与选择..............................................................5附录A(资料性附录)列车运行噪声与振动参考源强及测量方法............................7附录B(资料性附录)振动预测模型....................................................9DB11/T838—2011I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斌王小兵户文成宋瑞祥侯建鑫王世强俞泉瑜王另的董晖赵环宇李宪同王龙温志伟孟磊麻云英肖中岭张衡安小诗DB11/T838—20111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原则与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地铁建设项目噪声与振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体措施的设计和既有线路的降噪隔振治理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T8485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10070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1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T13441.1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1部分:一般要求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HJ/T90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45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CJJ96地铁限界标准JGJ/T170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设计使用年限designedlifetime在一般维护条件下,保证工程正常使用的最低时段。3.2背景振动backgroundvibration被测振源以外的振源发出的环境振动的总和。3.3DB11/T838—20112背景噪声backgroundnoise被测噪声源以外的声源发出的环境噪声的总和。3.4敏感建筑物vibration-sensitivebuildings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具有较高环境噪声与振动保护要求的建筑物。3.5振动加速度级vibrationaccelerationlevel振动加速度有效值与基准加速度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记为VAL,单位为分贝(dB)。按定义此量为:VAL=(dB)式中:a——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单位为米每平方秒(m/s2);a0——基准加速度,a0=10-6m/s2。3.6Z计权振动加速度级Zweightedvibrationaccelerationlevel按GB/T13441.1规定的全身振动Z计权因子修正后得到的振动加速度级,简称Z振级,记为VLZ,单位为分贝(dB)。3.7最大Z振级VLZmaxmaximumZweightedvibrationaccelerationlevel在规定的测量时间T内,Z振级最大值,记为VLZmax,单位为分贝(dB)。3.8隧道壁Z振级Zweightedvibrationaccelerationlevelinthetunnelwalls在隧道壁上且垂直于地面的切点处的Z振级。若隧道无切点,位置选择在距离道床上方1.9米处。单位为分贝,dB。3.9减振措施Z振级相对插入损失relativelyinsertionlossofdampingmeasuresZweightedvibrationaccelerationlevel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减振措施后相对于使用普通扣件(如DT-VI2)在隧道壁处Z振级之间的差值,记为△VLZmax,单位为分贝(dB)。3.10地铁环境振动metroenvironmentalvibration地铁车辆运行时对敏感建筑物产生的环境振动。DB11/T838—201133.11计权隔声量weightedsoundreductionindex表征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性能的单值评价量,单位为分贝(dB)。3.12隔声窗soundinsulationwindow计权隔声量大于25dB的建筑用窗。3.13声屏障soundbarriers一种专门设计的立于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声学障板,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声源和特定保护对象设计的。3.14建筑物振动buildingvibration影响人体或为人体所感觉或察觉的建筑物、桥梁或其他固定结构的机械振动。3.15限界gauge限定车辆运行及轨道周围构筑物超越的轮廓线。限界分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三种,是工程建设、管线和设备安装位置等必须遵守的依据。3.16声屏障插入损失insertionlossofnoisebarriers在保持噪声源、地形、地貌、地面和气象条件不变情况下安装声屏障前后在某特定位置上的声压级之差。声屏障的插入损失,要注明频带宽度、频率计权和时间计权特性。4基本要求4.1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应以保证地铁运营安全为首要前提,充分考虑其对车辆走行部部件、车轮、钢轨、扣件、轨枕、道岔等地铁运营设备设施强度的削弱影响,科学、合理、综合地采用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4.2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应遵循优先距离(埋深)控制、稳定达标、经济安全的原则。4.3地铁系统宜优先选用产生噪声与振动小的车辆、桥梁、隧道及轨道结构等综合措施。4.4地铁的建设应按照线路两侧土地利用规划,预留采取控制措施的条件。4.5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应兼顾地铁远期的预测客流量和列车最大通过能力,结合控制措施的成本、施工技术、使用寿命、维护成本、次生影响等因素,综合选择。DB11/T838—201144.6对噪声及振动控制相关的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应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示范工程检验及主管部门评估鉴定后方可在工程中推广应用;对已有噪声及振动控制相关材料、产品、工艺应通过已运营线路的验证优化选用。4.7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5地上线噪声控制5.1一般要求5.1.1地铁线路两侧通过测量或按照HJ453预测超标的敏感建筑物应采取噪声控制措施。5.1.2地铁噪声控制措施应优先使可能受到地铁噪声影响的敏感建筑物符合GB3096的要求,在技术条件不能满足GB3096要求时,应保证室内声环境符合GB50118的要求。当背景噪声已超过GB3096要求时,同时宜控制环境噪声增量低于0.5dB(A)。5.1.3既有线路的噪声和预测模型的参考源强应由具有噪声测量的中国计量认证证书(CMA)的机构采取测试或类比测试的方法得到,敏感建筑物户外声压级测量方法按照GB3096的规定执行,室内允许噪声级按照GB50118的规定执行,参考源强测量方法参见附录A.1。5.1.4地铁结构的二次噪声辐射影响,应结合控制措施进行专项技术论证。5.2声屏障5.2.1声屏障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声屏障的设置位置应符合CJJ96要求;--声屏障的建设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易于清洁维护;--声屏障声学构件的金属部件的防腐蚀年限不应小于15年;--声屏障声学构件所用材料的防火等级应满足GB8624中规定的B2级及以上;--声屏障的主体结构、荷载安全等性能的设计应符合GB50009的相关要求。5.2.2声屏障型式应满足以下要求:--声屏障宜选用以下几种类型:直立型、折形、弧形或封闭式;--距离地铁近侧轨道中心线30m内若有高层敏感建筑物,或非封闭式达不到降噪要求时,宜选择封闭式声屏障;--若需使用的声屏障高度超过5.0m,不宜使用直立型声屏障,可利用等效高度的方法将声屏障上部做成折形或弧形;--声屏障的型式应考虑到使用的材料、形式美观及景观要求;--声屏障型式应完整有效,如需留有工作开口应采取技术手段保持其隔声性和美观性。5.2.3声屏障长度应大于其保护对象沿轨道方向的长度。两端的附加长度应使其对敏感建筑物具有与声屏障设计插入损失相匹配的声衰减,其确定按照公式(1)计算,如不足50m,按50m长度设计。b=0.15d△L(1)式中:b—声屏障附加长度,单位为米(m);d—接收点到线路的距离,单位为米(m);△L—声屏障插入损失(不应小于超标量),单位为分贝(dB)。5.2.4声屏障高度应按照HJ/T90的规定确定。5.3隔声窗5.3.1隔声窗的开启方式应选用平开形式;当在中高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使用时,隔声窗的开启方式应使用内开形式。DB11/T838—201155.3.2隔声窗的使用应结合声源降噪、传播途径降噪后的声环境质量和室内允许噪声级进行选择。5.3.3隔声窗的隔声性能分级和检测方法按照GB/T8485的规定执行。5.3.4因地铁噪声致使噪声超标的敏感建筑物,按照建筑物“户外声压级”与“室内允许噪声级”差值增加5dB的原则选定隔声窗的应用级别,选定的隔声窗的隔声性能不应低于3级。6地下线振动控制6.1一般要求6.1.1地铁引起的环境振动和二次结构噪声应分别符合GB10070和JGJ/T170相应限值要求。6.1.2地铁线路两侧通过测量或参照附录B推荐的预测模型计算出的超标敏感建筑物应采取振动控制措施。6.1.3既有线路的振动超标量和预测模型的参考源强应由具有振动测量的中国计量认证证书(CMA)的机构采取测试或类比测试的方法获得,环境振动测量方法按照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