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的护理二病区王婷婷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但由于子宫肌瘤倾向于多发,随着年龄增长,肌瘤可能逐渐增大增多,肌瘤剔除手术亦有可能复发,虽然子宫肌瘤的恶变率很低,约为0.4~0.8%,但仍需警惕恶变风险。学习内容病因病理及变性类型分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出院指导一.病因确切的发病因素尚不清楚。雌激素是肌瘤生长的主要促进因素。孕激素对肌瘤的发生起协同作用。遗传因素:子宫肌瘤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特性。二.病理巨检:①实质性球形结节,表面光滑,呈白色,质硬,切面呈漩涡状结构。②外面有假包膜覆盖。镜检:①肌瘤由皱纹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交叉组成。②细胞大小均匀,呈卵圆形或杆状,核染色较深。肌瘤变性变性:肌瘤失去其原有典型结构时称为肌瘤变性。常见类型: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变肉瘤变钙化三.分类子宫体部肌瘤(95%)子宫颈部肌瘤(5%)按肌瘤生长部位分按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分浆膜下肌瘤(20%)黏膜下肌瘤(10-15%)肌壁间肌瘤(60-70%)四.临床表现(1)月经改变:为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浆膜下肌瘤、肌壁间小肌瘤常无明显月经改变,大的肌壁间肌瘤可致宫腔及内膜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等,致使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流血等。黏膜下肌瘤常表现为月经量过多,随肌瘤逐渐增大,经期延长。黏膜下肌瘤伴坏死感染时,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脓血性排液。(2)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肌瘤逐渐生长,当其使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或为位于宫底部的较大浆膜下肌瘤时,常能在腹部扪到包块,清晨膀胱充盈时更为明显。包块呈实性,可活动,无压痛。肌瘤长到一定大小时可引起周围器官压迫症状,子宫前壁肌瘤贴近膀胱者可产生尿频、尿急;巨大宫颈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特别是峡部或宫颈后唇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大便不畅、排便后不适感;巨大阔韧带肌瘤可压迫输尿管,甚至引起肾盂积水。(3)腹痛、腰酸、下腹坠胀:病人通常无腹痛,当肌瘤压迫盆腔器官、神经、血管时可出现腰酸、下腹坠胀,月经期加重。当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引起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并伴发热、恶心。(4)白带增多: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增多,加之盆腔充血,可使白带增加。子宫或宫颈的黏膜下肌瘤发生溃疡、感染、坏死时,则产生血性或脓性白带。(5)不孕与流产:子宫肌瘤可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致宫腔变形,影响精子运行、妨碍受精卵着床。肌瘤患者自然流产率高于正常人群,其比约4∶1。(6)贫血:由于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可引起失血性贫血,较严重的贫血多见于黏膜下肌瘤患者。五.治疗方法根据病人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数目、生长部位及生育要求全面考虑。(一)保守治疗1.随访观察:肌瘤小,无症状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绝经后肌瘤可委缩或逐渐消失。每3—6个月随访一次,若肌瘤明显增大或出现症状可考虑近一步治疗疗。2.药物治疗:肌瘤小于2个月妊娠子宫大小,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可给予药物对症治疗。(1)雄激素类药物:常用药物有甲基睾酮和丙酸睾酮,可抑制肌瘤生长。应注意使用剂量,以免引起男性化。(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常有药物有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等。但不宜长期持续使用,仅用于手术前的预处理,一般用3~6个月,以免引起低雌激素引起的严重更年期症状;也可同时补充小剂量雌激素对抗这种副作用。(3)其他药物: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近年来临床上试用以治疗子宫肌瘤,可使肌瘤体积缩小,但停药后肌瘤多再长大。(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可经腹部亦可经阴道进行,也可行内镜手术(宫腔镜或腹腔镜)。术式及手术途径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有否生育要求、肌瘤大小及生长部位、医疗技术条件等因素。(1)肌瘤切除术:将子宫肌瘤摘除而保留子宫的手术,主要用于40岁以下年轻妇女,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突出于子宫颈口或阴道内的黏膜下肌瘤可经阴道或宫腔镜切除。(2)子宫切除术:症状明显者,肌瘤有恶性变可能者,无生育要求,宜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可选用全子宫切除或次全子宫切除,年龄较大,以全子宫切除为宜。术前须除外宫颈恶性疾病的可能性。六.护理诊断1.知识缺乏:缺乏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2.疼痛:与病情进展和手术切口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反复出血造成贫血、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4.焦虑:与反复阴道流血、担心预后有关。七.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矿物质、铁、钙的饮食,纠正贫血。2.阴道出血多者,严密观察并记录其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输液、输血。3.合理安排日常活动,协助生活护理,保证睡眠。4.做好会阴护理,保持会阴清洁,阴道流血期间禁盆浴及性生活,保持床单位清洁。5.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治疗护理方案。二、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识,给予安慰、解除顾虑和恐惧。2.皮肤准备:备皮范围上自剑突,两侧至腋中线,下达大腿内侧上1/3及会阴部皮肤,特别注意脐窝的清洁。注意要用肥皂、温水洗净,剃毛时切勿划破皮肤。3.肠道准备:术前1日晚餐进易消化的流质后禁食水,遵医嘱术前晚及术日晨给予灌肠或术前晚口服钠盐,排空肠道,以利于手术。4.阴道准备:子宫全切者术日晨消毒后甲紫涂宫颈和穹窿部。5.个人准备:取下病人可活动的义齿、发卡、首饰及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长发者应协助梳成辫子。6.其他:遵医嘱术前1日做血型鉴定、血交叉、配血、药敏实验。术前1日晚睡前按医嘱服用镇定催眠药物,保证患者在手术前能充足地睡眠和休息。7.了解手术日晨有无月经来潮,体温升高等情况,并做好交接工作。二、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检查伤口敷料,静脉通路,受压皮肤情况,接好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了解术中情况。2.卧位:按麻醉方式安置病人于适当体位。全麻未清醒前、硬膜外麻醉者,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h后每2h协助翻身,一般术后次晨采取半卧位。3.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表情、生命体征变化,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至病情稳定。(2)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或敷料脱落,如有应及时寻找原因,汇报医生。(3)观察尿量变化:术中有可能伤及输尿管,术中分离粘连时,牵拉膀胱及输尿管都将影响术后排尿功能。为此,术后应注意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并认真观察尿量及性质,术后病人每小时尿量至少50ml以上,通常次全子宫切除术后48小时拔除尿管,全子宫切除术后72小时拔除尿管,肌瘤挖除24小时后拔除尿管,拔管前应指导病人定时夹闭尿管,锻炼膀胱功能,防止尿潴留的发生。如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伴血压逐渐下降,脉搏细速,病人烦躁不安或诉说腰背疼痛或肛门处下坠感,应考虑有腹腔内出血。(4)观察腹腔引流液: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在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如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鲜红色引流液,应立即汇报医生处理。一般情况下腹腔引流管放置24h后即可拔除。(5)阴道出血:术后2~3天可有少量阴道流血,色暗红;行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10~14天因阴道残端羊肠线吸收化线,可有少量淡红色出血,持续一周左右时间,无需特殊处理。观察中无论发现任何病情异常,均应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4.疼痛护理:患者术后初期一般会出现切口疼痛情况,此时家属应帮助患者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多陪患者聊天、让患者听舒缓的音乐等,痛感严重者可遵医嘱给止痛剂。5.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者可给流质,以后根据肠功能恢复情况改半流质或软食,肠功能未恢复前禁食牛奶豆浆,以防肠道产气,发生腹胀。6.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整个机体的恢复,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促进胃肠蠕动,防止腹胀便秘,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防止尿潴留等。第一次起床活动时,家属或护士要搀扶站立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起床三步曲)。八.出院指导1.注意休息:子宫全切出院后至少休息3个月,避免重体力劳动半年。2.注意饮食: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食物,多食粗纤维蔬菜、水果,不食羊肉、虾、蟹、鳗鱼、咸鱼、黑鱼等发物,禁食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补血益气的食品。饮食宜清淡,忌食辣椒、生葱、生蒜、白酒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3.注意清洁:出院后腹壁的切口需保持干燥,一周后再沐浴(禁盆浴),因出院时缝线刚拆除,针眼还未完全愈合,况且切口的痂尚未脱落,因此不宜沐浴,每晚或便后洗会阴。4.注意阴道出血:(1)行肌壁间肌瘤或粘膜下肌瘤剔除术者,子宫壁有伤口,这会导致术后有少量的阴道流血,一般不会超过10天,均属正常,如大于半月应上医院检查;(2)行次全切除术后一般不会出血,但如宫颈切缘部位高,可能每月于月经来潮的日子会有少许阴道出血,量的多少视宫颈切缘的高低而定,如切缘高、内膜残留多则阴道出血相对偏多,反之,阴道出血少(3)子宫全切术后,10-15天可能会有少量黄色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可观察几天,自然消退,如出现脓性分泌物,可能是阴道切口残端有感染或阴道炎应去医院诊治、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若子宫次切或全切患者出现大量的阴道流血,有可能是缝线裂开,应立即去医院急诊检查。5.性生活指导:禁止性生活一个月,行子宫次切术、子宫全切术分别待二个月、三个月上医院复查正常后可恢复性生活。6.出院后一个月复查,不适时随时就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