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22课《孟子》三章《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孟子》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了孟子游说各诸侯国的言行和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作者简介本文选自《孟子译注》。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他虽有宏伟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最后只得走孔子的老路:从事教育、著书立说。另外,孟子的一生又是战斗的一生,当时的社会是“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因此,孔子之道不著。孟子以发扬孔子学说为己任,勇敢地担当起思想界拨乱反正的重担,顽强地击败了一个强大的敌手,终于使“邪说者不得作”。所以说,孟子的才干和思想也是在激烈的斗争中磨练出来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他人生经验的一部分。写作背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得人心,上下团结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外城包围连词表转折句首发语词,不译这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护城河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坚固精良。利:精良粮食抛弃离开代词,代“城”代词,这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进攻它,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与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形。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草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军却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的地理条件还不如内部人民团结一致(更重要)。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凭借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使巩固国防山河险要的地理环境威服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仁政少极点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通“叛”,背叛归顺,服从凭借要么,或者取得胜利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单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力的强大。君主施行“仁政”,帮助、支持他的人就会有很多,君主不施行“仁政”,支持、帮助他的人就会很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的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一战就一定能胜利。(1)通假字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2)古今异义①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委托)②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字词归纳(3)一词多义七里之郭(助词,的)夫环而攻之(代词,代“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亲戚畔之(代词,他)寡助之至(动词,到)三里之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之城(4)词类活用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巩固)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震慑)(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研读赏析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由战争推及治国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2)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3)前面文章的中心论点已经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故曰,域民不以封疆……战必胜矣”?在前面课文的基础上,由战争推及治国,孟子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施行仁政,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从而全面地体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有普遍性。富贵不能淫公孙衍()丈夫之冠()妾妇之道()不能淫()贫贱()yǎnɡuànqièyínjiàn字词注音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富贵不能淫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字词释义使……惑乱,迷惑。使动用法真正,确实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害怕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这个怎么,哪里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父亲给予训导。命:教导、训诲母亲给予训导出嫁去,到告诫这里指夫家。女(rǔ):同“汝”,你必:一定。敬:恭敬。戒:谨慎违背把顺从作为准则,标准方法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居住住所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得,实现。志,志向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遵循独自走自己的道路站立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威武:威胁暴力。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形容意志坚定。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意思是: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形容不畏强暴。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古今异义安居而天下熄()与民由之()古义:安静,平静;今义:定居。古义:太平;今义:熄灭古义:遵循;今义:介词,从通假字往之女家()戒之曰()通“汝”,你通“诫”,告诫文言小结一词多义之丈夫之冠也()往送之门()妾妇之道也()与民由之()此之谓大丈夫()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结构助词,的代词,指正道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戒往送之门,戒之曰()必敬必戒()动词,告诫形容词,谨慎词类活用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名词用作动词,行加冠之礼。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使……屈服。文言句式判断句:妾妇之道也(“也”表判断)此之谓大丈夫(“谓”表判断)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思考“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合作探究富贵不能淫论点:此之谓大丈夫(不淫,不移,不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论据:学礼、居·立·行类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板书设计孟子从对大丈夫的错误看法批驳开始,阐述了做到“大丈夫”的标准,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而提出,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课文小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畎亩()傅说()曾益()胶鬲()法家拂士()quǎnyuèzēnɡɡébì字词注音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发,兴起,指被任用。畎亩,田地。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举,选拔、任用。版筑,古人筑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再用杵夯实。筑,捣土用的杵。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字词释义管夷吾举于士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管仲(字夷吾)原是齐国公子纠的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士,狱官。举于士,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市,集市。百里奚举于市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责任,使命。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使动用法,使……痛苦。思想意志。使……劳累。使……饥饿。财资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身处贫困之苦。拂,违背。乱,扰乱。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增加。曾,同“增”。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首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常常犯错误。困惑。通“横”,梗塞,不顺。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征,表现。色,脸色。流露在言谈中。发,显露、流露。了解,知晓。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指在国外。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古今异义舜发于畎亩之中()举于版筑之间()举于士()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古义:狱官;今义:士兵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