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本原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学基本原理美与美学•发现于英国诺福克的西托福茨的几十万年前的手斧,它的制作颇为细心,为的是在它的中央保存一块海菊蛤的化石贝壳(审)“美”令人愉快,美学让人望而生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不会拒绝美!但在美学面前,大家的反映就会不一致了,从中可能看不出多少令人愉悦的成分。(审)美不等于美学•人人知道美,很少人知道美学;人人追求美,很少人向往美学。•所有的文化都知道美的存在,都有大量谈论美的内容,但只有西方文化产生了美学,或者说只有西方文化用美学的形式来谈论美。•美和审美是属于全人类的,但美学确实是西方的,或者说学科意义上的美学是从西方文化中产生出来的。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审美意识:指的是尚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美学思想:比审美意识更进一步,它是思想主体较自觉地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成果。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的、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思考,其理论表述也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追求。不过,美学思想尚未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或独立的思考,未有对审美现象独立的整体性的表述。在思想史上,它或以哲学的形式出现,或以文艺评论、创作思想的形式出现。•美学:则是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得的系统理论,绝大多数这种思考,会自觉地自称“美学“美学的诞生•1750年,鲍姆加登系统地提出了“感性学”的构成.“感性学”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美学”.也正因为此,他被称为“美学之父”,也被公认为“美学”学科的创立者.(审)“美”何以在西方成为“美学”?•1、源于古希腊人的对事物本质的追求,是西方文化使(审)美形成“美学”的最早和最重要的基础。•2、古希腊人对人的心理所作的几何学式的知、情、意的划分(知,研究真,与之相应的是逻辑学;意志与善相关,与之对应的是伦理学;情感与美相关,与之对应的美学)•3、在古希腊人看来,各门艺术具有统一性。在古希腊,艺术和技术是不分的。•在美成为美学的变化中,实际上包含三个深刻的问题: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催生了美学,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和优势地位使得美学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学问,三是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在用西方文化(美学)的话语来解释所谓的民族文化或者是民族的审美特性。关于“美学”课程的学习•(一)美学课程学习的意义与价值•“美学”是一门较为抽象且理论涵盖面大的学科,但美学所具有的思想高度则决定着我们一旦掌握它,一旦学会进行美学思考,或从美学角度来观察文学现象与世间百象,就会不知不觉中进入一个崭新的思想境界。•(二)美学课程学习的要求•1、以一本教材为主,适当地吸收参看其他美学原理书籍,以此来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问题。•2、不局限、不满足于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掌握较新的学术动态。参考书目•(1)刘叔成、夏之放:《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1983。•(3)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朱立元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杨辛、甘霖《美学原理》刘叔成、夏之放《美学基本原理》•3、树立“史”的意识,对中西方美学简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4、一定要专心认真读经典著作,并适当作一些读书笔记。开始很可能会感觉困难,但一定要努力去做。•5、教材中涉及的一些专著(注释),最好尽可能找来翻阅了解。•6、还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第一章绪论(美学的历史与学科定位)第一节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美学一、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线索•1、对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欣赏•2、语言及文字中出现了“美”许慎《说文》:“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3、观念上的概括和辨析“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一、西方美学研究的历史•早在前6世纪末,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美在于“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本体论阶段:代表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弩斯、普洛丁、奥古斯汀、托马斯·阿奎那等。•文艺复兴,美学研究逐渐转入认识论阶段。•1750,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第一卷出版,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康德、黑格尔美学代表德国古典美学的最高成就•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19世纪中叶,西方美学经历了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历史转型。•20世纪美学反传统:反传统形而上学与反理性主义,由此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美学。第二节美学研究的对象一、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美•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区分了“美”和“美的”。他研究的就是美的本体。2、美学研究艺术•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立普斯“移情说”•二、美学教材中的几种观点1、美学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刘书成、夏之放《美学原理》)2、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杨辛《美学原理》)疑问: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与艺术理论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在为美学划界时,又都靠在艺术身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矛盾。•3、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美学应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并在这种活动和关系中来理解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艺术活动还有“美”的观念或价值。(朱立元《美学》)总之,美学的对象不外乎:•静态:美·美感·艺术•动态:审美关系·审美活动第三节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美学与哲学美学曾隶属于哲学,它包容在哲学之中,作为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哲学研究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的问题,美学研究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关系。•二、美学与伦理学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道德关系,基本范畴是善;美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审美关系,基本范畴是美•三、美学与心理学审美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研究美学必然涉及心理学范畴;心理学研究人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四、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关系大量的艺术论著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艺术理论丰富美学思想;美学研究艺术美,还要研究自然美、社会美等其他领域,此外美学只研究艺术美问题,不研究艺术的其他具体问题。第四节美学研究的方法1、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元的2、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编第二章美的本质与特性第一节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一、“美在形式”说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同事物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均衡、对称、比例、和谐、多样统一分不开。荷迦兹“波浪线和蛇形线”克莱夫·贝尔“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针对法国19世纪末期后印象派艺术风格而提出的关于“艺术”的见解。•二、“美在理念”说1、柏拉图:理念是真正的实在的美,美的理式具有永恒性、绝对性、先验性和单一性;具体事物分有美的理式。理式世界——最真实模仿现实世界——不真实模仿艺术世界——“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绝对精神理式最高真实唯一真实在现实中与现实割裂发展变化永恒不变•三、“美在典型”说苏格拉底:“从许多人物形象中把那些最美的部分提炼出来,从而使所创造的整个形象显得极其美丽”。孟德斯鸠:“美的研究就是大多数眼睛都像它那副模样的”。•四、“美在主观”说认为美是由人的心灵主观决定的•五、“美在关系”说狄德罗认为对美的本质的把握应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实在的关系——“实在的美”,又称为“在我身外的美”。察知的关系——“见出的美”,又称为“与我有关的美”。虚构的关系——虚构的美,实际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的美。•六、“美在生活”说把美同人类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一切美的事物都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生活,凡是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符合人类生活要求的东西,或者能够显示出生活以及使人们想起生活的东西,都是美的。•七、反本质主义讨论1、语言分析学派语言分析学派认为,美的本质问题是无意义的假命题美的事物存在家族相似的关系,不存在一种共同的本质。2、存在论哲学海德格尔认为,美的本质只能领会,不能言说。3、现象学悬置“美的本质”问题4、解构主义消解“美的本质”问题第二节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一、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1、离开人类社会,自然界事物无美丑之分2、美必须依赖人类社会而存在二、美与人的本质力量1、黑格尔说:“人还通过实践的活动来达到为自己(认识自己),因为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人同外来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了。”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1)第一次提升: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看,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主体性。“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1)自觉: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需要、价值等。2)自由:人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满足自身需要。“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观念地存在着。”(2)第二次提升:从人与人的关系上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小结:从物种关系上说,人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可以认识和把握客观必然性从而获得合规律性的自由——“求真”;从社会关系上说,则是在社会进步理想的指引下,通过不断改造阻碍历史前进的现实关系,以促进人类社会向合目的性方向发展——“向善”。当人类的本质力量在实践过程及其成品中感性地显现出来,并且得到人们的观照、引起人们感情上的愉悦时,人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也就客观必然地形成了。三、美与感性显现1、美是一种感性存在(1)美存在于感性形式中“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若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2)不能把美归结为单纯的形式2、美必然具有令人动情的感染力3、美的感性形态是流动的、新颖的第三节美的价值本质一、审美属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二、审美价值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第三节美的价值本质一、审美属性是一种价值属性•1、价值表示事物的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真——认识关系善——功利关系美——审美关系•2、审美价值的特殊性:对象事物的审美属性能够引起人们对自身的肯定,从而获得情感愉悦。这种审美价值既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又需要通过审美主体的欣赏而显现出来。二、审美价值的根源在社会实践•1、美的规律“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任何物种的尺度客观规律自由合规律真}美的规律内在固有的尺度人的主体性自觉合目的善三、美与真、善、丑的关系1、美与真、善的关系。(1)真: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即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绝对价值•其负价值:假•真与美的关系:凡是美的东西都是真的,都符合客观规律性。而真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作为科学认识的对象,自身无所谓美丑,只有当客观规律不仅为人认识,且被运用于改造世界的活动,它的感性具体的存在形式成为人的能动创造的活动所必须掌握的东西,并成为对这种活动的肯定时,真具有美的意义。(2)善:是符合人类社会进步发展需要的社会规范,既社会功利价值。•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是相对价值。•其负价值是:恶•美与善的关系:一般来说,实践符合人的目的是善,

1 / 1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