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主讲:安全部范明一名网民在新浪网的留言板写了首打油诗:煤矿工煤矿工,辛苦挖煤矿井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挖煤赚钱何所营?妻子衣裳小儿食。可怜身心俱已疲,心忧妻儿愿早起。夜来矿外一尺雪,晓坐井中片刻歇。机困人饥日已高,哪知黑矿境况糟。气体炸裂井底塌,瞬间百命被谁杀?大小领导全到场,矿难频频官照涨。百余命,值几钱,红头文件救不得。试问亡兄何所图?安全女人1+1=3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江泽民同志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论断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国家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是在煤炭行业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对安全生产提出要求安全生产关系群众生命,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温总理对安全生产提出的五项要求要强化安全管理,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要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要推进改革创新,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要加强安全教育,形成人人防范安全事故的氛围安全意味着什么安全生产是煤矿的第一政治安全生产是职工的第一福利安全生产是领导的第一责任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第一效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中国的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是伤亡人数最多的事故类型之一,一旦发生就群死群伤。从整体上讲,造成的伤亡占到了全部事故伤亡人数的1/3。中国95%以上的煤矿都是地下开采,瓦斯爆炸、火灾、水灾、顶板冒落等事故因而多发。而瓦斯爆炸是其中最常见的。据媒体报道,2004年发生特大瓦斯事故、造成166名矿工不幸遇难的陈家山煤矿,作为陕西铜川矿务局的主力矿之一,井下装有瓦斯探头,可随时检测瓦斯浓度,井下电子监测头直通地面调度室。但因为怕仪器报警影响生产,负责监督瓦斯的人常常会到井下用塑料袋包住探头。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人的管理是核心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人的管理是核心在煤矿安全管理中,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煤矿安全管理维度模式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种种原因中,人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因。要想搞好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各种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和纠正各种违章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并运用安全心理学,探索人的安全心理,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因素。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等: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的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衣、食、住、行、医疗等。不满足这些需要,人无法生存,当然没有能力进行其它活动。第二等:安全的需要即需要安全的保障,以免遭受危险和威胁,它包括劳动中的安全.职业病的防治,不公正待遇的去除.也包括对未来生活的保障,如不会失业以及老年有所依靠等第三等:归属与爱的需要即希望属于某一团体或组织,给予或得到同事的友谊等等,这是人的社会性需要。第四等:心理的需要或称自尊的需要。它包括个人自尊心、自信心、求知欲、地位的欲望以及他人的尊和赏识等。第五等:自我实现的需要或称事业心、成就欲,个人抱负得到实现等。有一首歌:老鼠爱大米一、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煤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故是人们在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出现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致使该行动暂时或永远停止的事件。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一方面给受害者本人及其亲友带来痛苦和不幸,也给煤矿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安全与生产密不可分。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以实现安全生产、避免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管理,与煤矿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密切关联、互相渗透。一般来说,煤矿的安全状况是整个综合管理水平的反映。1、安全管理的概念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界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伤亡事故,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顺利进行。2、安全管理的特征安全管理具有独自的特征。即: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它必须遵从伤亡事故预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安全管理包括对人的安全管理和对物的安全管理两个主要方面。其中,对人的安全管理占有特殊的位置。人是伤害事故的受难者,保护人、为了人是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人往往又是伤害事故的肇事者。在事故致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有很大的比例;即使是来自物的方面的原因,在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背后也隐藏着人的行为失误。因此,控制人的行为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人还是搞好安全生产的生力军,在控制人的行为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安全管理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人的因素的研究控制人的行为是防止事故的关键问题,也是安全管理的中心内容。安全技术是改善生产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基本措施,也是实现对物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二、安全的定义安全的传统定义:不发生导致人身伤害、职业病死亡或引起设备财产损失,或危害环境的状态或条件。安全的现代定义:所谓安全,就是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也就是说发生导致人身伤害、职业病死亡或引起设备或财产损失,或危害环境的危险没有超过允许的限度。安全是相对危险来讲的,超过人们所能承受的水平或限度,就是危险,否则就是安全的。危险安全人们可承受的水平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有小到大本质安全:就是指采取最佳措施,特别是在设计上采取措施,实现生产过程中即使在人员失误操作或设备故障状态情况下也不会发生事故的状态。三、危险源和危险1、危险源(Hazard--asourceofdanger)(危险因素、有害因素、隐患)即危险的根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2、危险(Danger)(危险性、危险度)――是可能导致事故的状态,或事故的前提条件,或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危险是一种已存在的或潜在的条件,其发生可导致意外事故。也就是说,危险是任何可以导致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的或导致设备的损伤或损失的实际或潜在的状况。一般用危险性来表示。用危险度作指标:危险度=危险源导致事故的概率×事故后果严重度。所谓危害性,并非它一定会发展成为事故、但由于某些意外情况,它会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加。在这种危害性中既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动,也存在着物质条件的缺陷。事实上,重要的不仅是知道潜在危害,而且应了解危害性的“基因”以及揭示它的手段和方法,以便制定防护措施。危害是可能出毛病的事物或环境,它表征潜在的危险的结果。相当于我们习惯上所说的不安全隐患,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在生产条件下,消除不安全因素构成危害的可能性是具有根本意义的。四、事故1、定义:是指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终止一种意外事件,或者说事故是在生产或生活中人们不期望发生的导致人员伤害、死亡,导致设备或财产损失或破坏,以及危害环境的偶然事件或突发事件。2、事故的特性因果性: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事故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多数事故的原因是可以认识的。给人造成直接伤害的原因(或物体)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这是由于它所产生的某种后果显而易见。然而,要寻找出究竟为何种原因又是经过何种过程而造成这样的结果,却非易事。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种种因素同时存在。并且它们之间尚有某种相互关系,同时还可能由于某种偶然机会而造成了事故后果。因此,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尽最大努力掌握造成事故的直接和间接的原因,深入剖析其根源,防止同类事故重演。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偶然性:事故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使随机事件。必然性:长时期构成事故发生的条件,就必然会造成事故的发生。事故是由于客观某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某些意外情况而显现出的一种现象。因它或多或少地含有偶然的本质,故不易决定它所有的规律;但在一定范畴内,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或手段,却可以找出近似的规律,从外部和表面上的联系,找到内部的决定性的主要关系。这就是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变不安全条例为安全条件,化险为夷。这也就是防患未然、预防为主的科学意义。事故的潜在性和预测性无论是人的全部活动还是机械作业时的运动,在其所经过的时间内,不安全的隐患是潜在的,条件成熟就会显现,决不会脱离时间而存在。为防止事故发生,在进行生产活动开始之时,就应正确掌握当时的条件,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及时加以校正,以便将未来时间里的情况预测得更加准确。安全工作的任务就是发现伤亡事故的潜在性,根除其隐患,不使之再现,提高预测的可靠性。3、事故的原因事故原因常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以,最大限度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当一个因素一定时,另一个因素控制得越好,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低。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究其根源,也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纯自然因素如地震、洪灾等除外)。从一些事故的原因分析看,设备故障、预防措施不完善、劳动保护用品有缺陷、环境状况照明条件不符合要求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为何会出现这些物的不安全状态?其深层次的原因便可归结为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一般来讲,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既然不安全行为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因此,不安全行为包括两个内涵:一是指肇发事故概率较大的行为;二是指在事故(积伤)过程中不利于减少灾害损失的行为。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员工的违规行为;而广义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直接原因。据有关事故分析资料显示,约70%左右的事故发生都直接与人(指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可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应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事故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是科学技术水平低的问题也不是技术手段达不到的问题更不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三违”、技术和安全知识不足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人为什么会“三违”?影响行为主体做出不安全行为选择的因素分为三类。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类表可能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因素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类岗位职责中没有规定岗位职责问题岗位职责规定地模糊行为主体在工作中忘记了岗位职责认识能力问题行为主体对岗位职责的理解不准确行为主体没有认识到行为的不安全性行为主体对不安全行为价值的认识过大价值判断和价值观问题事故的共性原因由统计分析可知:部分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欠缺安全习惯欠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事故矿山工作年令与肇事故的关系事故的共性原因安全习惯1)案例描述。某海运公司运煤船在海上沉没。船上12名船员中只有一人获救,9人死亡,2人下落不明。直接经济损失达270万元。2)原因分析。经调查得知,该运煤船平时经常不按规定在航行期间进行封舱,以至于在遭遇风浪时,舱口在大风浪中始终敞开,造成海水和雨水无阻挡地进入货舱,致使船舶丧失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