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桥矿井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河南矿业建设第三工程公司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1目录前言……………………………………………………………1第一章矿井工程概况……………………………………………31.1矿井自然条件…………………………………………………31.2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41.3工程概况………………………………………………………12第二章主井临时系统……………………………………………162.1改绞方案概况………………………………………………162.2主要临时系统………………………………………………162.3临时提升系统参数设计……………………………………192.4主井临时改绞方案…………………………………………23第三章二期工程施工……………………………………………253.1井巷主要单位工程施工……………………………………253.2大巷施工工艺………………………………………………31第四章二期工程施工辅助系统…………………………………334.1井下排水……………………………………………………334.2压风…………………………………………………………334.3供水系统……………………………………………………354.4通风系统……………………………………………………364.5供电系统……………………………………………………364.6井上、下信号与通信………………………………………3724.7井上、下运输及排矸系统…………………………………374.8砼搅拌系统…………………………………………………37第五章劳动组织………………………………………………385.1管理形式和劳动力配备……………………………………385.2劳动作业制度………………………………………………385.3劳动力配备…………………………………………………38第六章施工排队和工期………………………………………416.1巷道施工综合进度…………………………………………416.2工期保证措施………………………………………………41第七章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体系……………………………437.1工程质量目标………………………………………………437.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437.3质量保证措施………………………………………………43第八章施工安全技术措施……………………………………458.1一般规定……………………………………………………458.2防爆破事故措施……………………………………………488.3防运输及斜巷跑车事故措施………………………………498.4防片邦、冒顶措施…………………………………………518.5防透水事故措施……………………………………………518.6防瓦斯、煤尘事故措施……………………………………528.7综合防尘……………………………………………………538.8安全组织及安全技术培……………………………………548.9其它安全技术措施…………………………………………55编制人员序号姓名职务专业职称1雒发生经理矿建高工2曾凡伟副总工程师矿建高工3宋文生项目部副经理矿建高工4李新政项目部副经理矿建工程师5唐学武机电助理机电经济师6程真安全助理矿建高工7吴继祥安全科长矿建技师8王文海机电科长机电高工9王新峰机电副科长机电工程师10王继红机电业务主办机电高工11刘秋平机电业务主管机电助工12余西奇经营科长经济经济师13丁运华工程科副科长测量高工14刘琪宣工程科副科长地质工程师15宋志武供应科长经济经济师1前言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桥煤矿位于永城市新桥乡境内,设计生产能力1.20Mt/a,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中央广场内设主、副井各一个。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副井进风,主井回风。主井井筒净直径5.0m,井筒全深584.50m,以及临时井底水窝8m。井口设计标高+34m,井筒与井底连接处巷道轨面标高-550.151m。井筒掘砌于2005年2月6日正式开工,2005年10月9日落底,10月19日井底水窝结束。目前主井正在施工两侧马头门,副井井筒也即将落底。根据工程建设程序要求,为保证二期工程的顺利进行,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桥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煤炭部郑州设计研究院》2、《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桥矿井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及附件3、新桥矿井井底车场图纸4、永煤集团新桥矿井建设工期网络图5、新桥矿井主、副井筒检查孔地质报告6、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简明建井工程手册》7、国家和部颁的技术政策、法规、标准、《煤矿安全规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相关文件。8、本单位的技术水平,施工装备以及可能达到的机械化程度和进度指标等。2二、编制原则和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建设方针、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在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安排工程进度,立足高标准,力争早试产、早出煤。2、积极借鉴国内外煤矿建设中的先进经验,结合新桥矿井的地质条件,以一流的速度,高质量的把新桥矿建设成为具有永煤特色的现代化矿井。3、依靠科技进度,采用国内外有效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为减人提效创造条件。4、因地质宜,积极稳妥。优化开拓布置,做到系统完善、环节流畅。5、科学合理安排各环节施工顺序,优化施工方法,精心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和均衡施工,采取技术、组织措施,突出保证关键线路工程连续快速施工。6、积极合理地采用和推广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包括永夏矿区生产建设已有的先进经验和新技术、新工艺。选用成套的平巷、斜巷的施工设备,提高矿井建设机械化水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7、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参建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矿井建设的顺利进行,把防水、防火、防瓦斯、防爆炸等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贯穿到各单位工程、各道工序、各项系统当中,做到防治结合,万无一失。3第一章矿井工程概况1.1矿井自然条件1.1.1矿井地理位置及交通新桥井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西南,北邻城郊井田,南与安徽省接壤。行政区划属双桥、新桥、马桥三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3′34″-116°18′07″,北纬33°47′21″—33°53′58″。井田中部的新桥乡距永城市区16km,东北距陇海、津浦线交汇站徐州市118km,北距陇海铁路商丘站114km,西距京九铁路亳州站80km。东距徐(州)阜(阳)铁路的百善站48km。矿区铁路专用线已投入运营;永(城)涡(阳)公路纵贯井田,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1.1.2地形、地势及河流本井田处于华北平原与黄淮冲击平原的交接部位,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地面标高一般在31—33m,相对高差2m左右。地表水系主要有浍河、运河,均属淮河水系。浍河起源于商丘市北史庄,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本井田。据黄口水文站资料,年平均水位标高27.25m,最高洪峰洪水位标高31.52m,年平均流量44m3/s,最大洪峰流量398m3/s。1.1.3气象及地震本井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4℃左4右,年平均降水量850.62m,年平均蒸发量1742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2.1倍左右。降水多集中在7—9月。降雪及冰冻期为每年11月初至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0.21m。永城境内自有史料记载以来,没有4.7级以上地震的震中分布,但本区地处华北地区东南边缘,靠近郯卢断裂地层活动带,受邻区地震影响比较频繁,最大地震度为六度。1.2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2.1地层及构造(一)地层本井田为新生界地层所掩盖,依据钻孔揭露,地层自老至新有:中、下奥陶统(01+2),中、上石炭统(C1+3)及二叠系(P)。1、中、下奥陶统(01+2)主要由中厚—厚层状石炭岩组成,井田内只有少数钻孔揭露本地层顶部,揭露最大厚度101.09m,总厚度不详。2、中、上石炭统(C2+3)(1)中石炭统本溪组(C2)下部主要为铝土质泥岩及铁质泥岩,厚2.13—13.81m,平均5.45m,层位稳定,为K1标志层。上部主要为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及一层不稳定的灰岩。本组厚10.75—18.13m,平均14.3m。(2)上石灰统太原组(C3)主要由9—13层石灰岩及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组成。含薄煤层6—10层,均无开采价值。底部一层石灰岩厚度较大,厚7.26—18.4m,5平均12.24m,为K2标志层,其下常发育一薄煤层,不可采,但层位稳定。顶部第一层石灰岩厚0.15—5.12m,平均1.91m,为K3标志层,其上有一层约10m的泥岩,为太原组顶界。本组层厚119.95—156.67m,平均138.87m。3、二叠系(P)(1)二叠统山西组(P1′)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砂岩组成。含煤5—7层,其中二2煤层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本组厚66.66—110.1lm,平均92.41m。(2)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2)为本井田又一主要含煤地层,以砂岩为主,泥岩次之,间夹煤层。三煤组位于其中段,共含煤3—8层,其中三22煤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三2、三3煤为局部可采煤层。本组底部的鲕状铝质泥岩,平均厚3.77m,层位较稳定,为K4标志层。该地层总厚度74.55—123.89m,平均93.6m。(3)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本组地层共分四段,总厚635m左右。第一段,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平均厚104.75m,底部以平均厚为3.76m的K5砂岩标志层为界。第二段由泥岩及砂岩组成,平均厚183.58m,中下部有1—3层煤(五煤组),偶见可采点。底部为细、中粒砂岩,平均厚4.7m,为K6标志层。第三段,以泥岩为主,厚175.1lm,底部为K7砂岩、厚4.45m。第四段以中粗粒砂岩为主,间有砂质泥岩,厚172.68m。底部一层中6粗粒砂岩厚6.73m,为K8标志层。(4)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22)主要由中砂岩、粉、细砂岩及泥岩组成。间夹砾石层,总厚度大于798.92m。(二)构造永城复式背斜为永城煤田主体构造,新桥井田处于永城复式背斜西翼南端。其地层分布,岩浆岩活动及次一级构造分布和形成特征均受到该背斜的控制。新桥井田为一南北两界均被高角度正断层切割,次一级褶皱发育,地层大体呈北北东西分布,并伴有一定数量的与地区走向近似平行的正断层,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构造线与永城复式背斜轴向大体一致。地层沿走向和倾向均有起伏变化,地层倾角一般在15°左右,中部缓,南北两端稍陡。1、褶曲井田内次一级平缓褶曲发育,大多分布于中浅部,由南向北较大的褶曲依次为:翟庄背斜、大曾庄背斜、扬庄背斜、王苇坑向斜、黄楼背斜、马庄向斜、张庄背斜等。轴向以北西~东西向为主,两翼大致呈对称特征。(1)大曾庄向斜位于井田东部14~18勘探线之间,为一向南弯曲的弧形褶曲,轴向北东—东西向,长约3000m,向斜轴呈波状起伏,发育有次一级的背向斜。轴部保留上石盒子组下部地层,两翼由山西组和下石盒子7组地层组成,轴面近于直立,北翼稍陡23°—25°与扬庄背斜相邻,南翼稍缓,约20°左右,基本为一对称向斜。(2)扬庄背斜位于17~20勘探线之间,轴向近东西,长约2000m,宽1700m,实际为一穹隆构造。该部出露太原组地层,两翼由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地层组成,北翼略缓(10°左右),南翼稍陡(15°~20°)其中段被F7横向切割,西盘上升,使二2煤遭受剥蚀,出现约0.5km2的剥蚀区,东盘下降,地层倾角又较为平缓,一般约5°左右,使三煤组大部分被剥蚀,二2煤处于风氧化带中。(3)马庄向斜位于25—29勘探线之间,轴向呈北西向,为一轴面近于直立,南东端至二2煤层露头附近仰起,北西部敞开,两翼产状较为平缓的对称向斜。井田内延展长度约3000m,从25线二2煤层露头处向北西横贯井田,至深部被203断层切割。核部出露上石盒子组中下部地层,两翼由山西组和下石